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学了很多东西 用的时候记不起?解决这个问题 要了解这5种思维

学了很多东西 用的时候记不起?解决这个问题 要了解这5种思维

时间:2018-12-27 13:35:49

相关推荐

学了很多东西 用的时候记不起?解决这个问题 要了解这5种思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面临的学习问题不是内容不够,而是内容过剩。

看到好的微课,忍不住买下来屯着;看到好文章,就想放在收藏夹里;听别人介绍一本好书,一时心动也剁手了。似乎这样做了,人的压力就会小一点。可问题是当真正需要用到这些知识时,自己就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些课里、书中和文章上都说了什么。大脑一片茫然,或者混沌。

学习是有方法的。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买再多的课、看再多的书,可能都只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在秋叶大叔《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中,提到了7种跟学习相关的能力,分别是定位力、框架力、精进力、联机力、复盘力、输出力和迁移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分享关于精进力的定义,以及如何才能培养精进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一、精进力刻意练习,让技能成为本能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记忆力好的人,想要知道答案也许一次学习就能搞定,就算记忆力不好,多背几遍也能做到,但是任何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真正获得。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重点词——反复练习。

学习是“反人性”的,因为学习不具备即时满足的功能,相反,学习多数情况下是延迟满足的。这意味着学习这件事需要消耗人的意志力,而人的意志力有限,消耗意志力会让痛苦值产生,从而让大脑对学习产生抵抗,引发抗拒心理。

因此,这种反复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是需要精进地去刻意练习,经过锤炼,才能让技能成为我们的本能。

二、培养精进力,需要这5种思维

在学习这个领域,总是盛行两种东西,一种是鸡汤,因为我们需要被鼓励;一种是捷径,因为我们难以忍受做出了付出却迟迟看不到回报。

那到底有没有捷径呢?秋叶大叔的答案是肯定是,下面,我们来看下走捷径需要的5种思维。

1、逆袭思维,不用害怕落后

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学习者其实也能后来居上,这叫逆袭。如果意识到逆袭在学习中是一种常态,那么我们就会研究真正的学习高手是如何逆袭的。

有的人一直在学习,唯恐比别人落后。可是很多人学习后仍然焦虑,为什么呢?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每天都会看到自己没听过的新概念、新名词和新玩法,又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收入在现实面前的无力。这种无力感会让人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失控感,焦虑情绪自然而然就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的大目标。很多人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明确自己的大目标,而是把眼前的学习内容当成目标。其实,那只是短期目标。如果没有先确定大目标,而是直接对短期目标开始冲刺,最终的结果有可能是跑岔道了,反而导致离大目标越来越远。那前面学习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心血可能就是白费了。

一旦明白学习高手是愿意挑战大目标的人,就不会因为一看别人在努力学习就焦虑。我们只需要给自己立下超过别人的大目标,并持续努力,反而能后来居上。实现大目标,往往需要发展新的技能,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往往会进度缓慢。高手愿意花费时间去打磨自己的新技能,甚至接受短期内成绩下滑,但一旦获得进展,反而能获得拉开别人的能量。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同样的道理,不要用“量”去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是要以大目标为导向,找好赛道,一步一步往正确的方向迈进。

2、高手思维,用专业的方式训练

高手精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极限的过程。对着极限去努力,才会发现从平凡做到不平凡,背后需要非常专业的练习方法,需要非常靠谱的教练指导。学习知识,看书也许就够了,但是从理解书上的知识到结合自己的现状去应用,是要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应用科学方法训练才能更快掌握的,如果自己去摸索往往要走很多弯路,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

书中举了刘翔跟孙海平练跨栏的例子。在刘翔的训练过程中,孙海平会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刘翔的动作,然后为刘翔提供反馈,确保刘翔能够及时纠正跨栏技术动作中不合理的细节。

好教练不一定是个冠军选手,但是好教练擅于观察学员的状态处于哪个阶段,从而为学员提供最精准的反馈。

“一万小时”理论曾因畅销书作者丹尼尔·科伊尔的一本书而广为人知,这个理论的依据来自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的研究。

他通过研究发现,如果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练习。这个理论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也有人提出质疑,中国学生从初中到大学这都在学英语,时间也超过了10000小时,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英语水平不过关。

对于这个问题,畅销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写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特意提出“不是1万小时的训练,而是1万小时的刻意训练”。刻意训练是需要得到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及时的反馈,才能纠正自己的问题。

3、成本思维,拆解1000小时练习

学习一项技能就要花10000小时,这个理论本身就可以吓跑了一大群人去学习。

书中提到:其实“一万小时”理论里面的“10000小时”并不精确。且不说在不同的技能领域,要达到专业水平,所需的训练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朋友以为所谓“一万小时”,就是要专项训练10000小时,这也是不合理的。

秋叶大叔举了个例子,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需要先学习关于乒乓球的理论知识,看看高手的录像反思自己的动作,观摩高手训练并和他们交流心得,参加比赛检验训练效果,以及,在训练前,运动员还得花时间热身,训练完还得做拉伸放松身体。这些都应该计算到10000小时里面,因为这些也是属于专业练习的一部分。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一项专项技能进行分解成多个小技能,并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思考、拆解或复盘,最大化利用时间,有意识地控制在这项技能上投入的成本。这样一来,我们可能只需要5000小时进行大块练习,另外5000小时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别人需要才能完成的事情,也许你5年就能做到。

秋叶 高效学习7堂课¥49京东月销175购买

4、教练思维,克服学习的高原期

什么是学习的高原期?

书中提到:“学习的高原期”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时进步快,但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对应的现象称为“高原效应”。

如何应对高原效应?秋叶大叔的建议是,主动寻求不同的刺激方法,保持自己对学习的新鲜感,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或意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读书这件事,经典书籍内容丰富,但很多晦涩难懂,容易读着读着就放弃了。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这个领域里面的书买个几十本,用“新书”的刺激把这个领域内的知识复习了几十遍,强化“旧”的知识体系框架。巩固知识点的同时,避免对一本书重复阅读产生厌倦心理。

5、整合思维,做到真正的碎片化学习

用碎片时间去学习也有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看到的干货越多,遗忘的速度越快。甚至用大块时间去学习,看完一本书,写一篇总结,然后看下一本书,当时也许觉得学习的满足感很强,但过一阵子,会发现要么自己还是不会用,要么下次看到类似的书,还是觉得很新鲜。这说明我们吸收的信息及知识从来没有进入我们的知识框架体系。没有知识框架树作为支撑,哪怕花大块时间整本读书,学习吸收效率依然很低。

要解决碎片时间的弊端问题,秋叶大叔给出以下3个方法:

1)把零散的碎片时间整合到一个目标上

以5分钟背单词为例。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比如提高大学四级英语词汇量,再针对性地选择背单词的课程,每天利用5分钟碎片时间,早中晚各一次,在固定时间进行,这样坚持下来,效果会被盲目地背单词好很多。

这其实就是一个结构化利用,把碎片时间串起来,针对特定的目标推进和突破。

2)用知识框架树整合碎片时间学习成果

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树,可以更高效利用碎片时间。

建立知识框架树,首先要建立全局思维,即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树;其次是明确学习进度,知道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增强;最后是规划主题阅读,知识框架树会分出多个“枝干”,这些枝干就是主题关键词,围绕一个又一个的主题关键词去进行主题阅读,化零为整。

3)用大块时间系统学习,用碎片时间随时温习

一旦建立了知识框架树,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了解相关领域的新观点和新素材,并利用碎片时间去思考和分享这些新的信息,反复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这种反复思考和使用的方式,其实是在对已有的知识框架树进行巩固和升级。

写在最后: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知道答案,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一门技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跳出舒适区,用专业指导进行刻意练习,完成技能精进,让技能成为本能,才能实现真正的逆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