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北宋理学家张载创作“易说”贡献一生

北宋理学家张载创作“易说”贡献一生

时间:2023-11-28 10:28:51

相关推荐

北宋理学家张载创作“易说”贡献一生

张载(1020~1077)北宋理学家。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哲学著作主要有《正蒙》和《易说》,后人编有《张载集》。万物枯荣,相互转化,生生不息。张载这首《芭蕉》诗,正是在于以物言志,表达他在治学上锐意创新、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凭这种精神,张载开创了理学阵营中“关学”的一支,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载生平张载少年时代兴趣广泛,所学无所不包,是个非常有志向的人。当时,宋朝和西夏矛盾激化,战争不断,张载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尤其喜欢谈论兵事。一直希望收复被西夏占据的洮西等失地。嘉祐二年(1057),张载中进士,朝廷授予他祁州司法参军一职。后来升为丹州云岩县令,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公事等职。在任职期间,张载在兴教育,变风俗,救灾和断案等方面颇有功绩。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变法的事情。当时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也曾向他询问变法的看法,但两人看法大不相同。熙宁三年(1070),张载的弟弟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张载也随后辞职,回到故乡横渠镇。此后六年,张载主要从事著述、教学的工作。熙宁十年,张载又被诏回朝廷,主管太常礼院的工作。但不久他再次辞职,在回陕西的路上病逝。程颢在《哭子厚先生诗》中恸哭:“叹息斯文约共修,如何夫子便长休!东山无复苍生望,西土谁共后学求?千古声名联棣萼,二年零落去山丘。寝门恸哭知何限,岂独交亲念旧游。”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程颢对张载的敬仰和怀念,这也说明了张载在北宋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创立关学一派在学术上,张载创立了理学中“关学”一派,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张载在他一篇重要的著作《西铭》中,提出“理一分殊”的思想。张载把天看作是万事万物的父母,人在天地之间,与天地混然为一,万事万物即为一体。但他又认为万事万物虽为一体,却又互不相同,这就是“理一分殊”。二程的“理一分殊”思想应该是受到了张载的启发。

张载的另一重要思想就是“太虚即气说”。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把物质性的“气”作为世界的来源。他认为广阔的天空是无形的,但充满了细微的气,这是气的本来状态。气是可以变化的,它不断的凝聚和分散,当它凝聚时就形成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当它分散时又化作看不见的“太虚”。气无论聚还是散,它本身都是永恒不灭的。这实质上就是物质不灭的思想。总之,张载认为气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是气的变化形式。

在“心”与“性”的问题上,张载认为只要把“知”与“礼”结合起来,就能成就人的德性,道义也就能从德性中产生出来。张载认为每个人都有“太虚”本性与自己的特殊的本性。前者生来就有,叫做“天地之性”。后者是人出生后,由于禀受的气不同,生理条件所受习俗及环境影响不同而形成,叫做“气质之性”。他把人的本性分为这两种,其目的在于使人明白:“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必须变化气质,才能使人性变成善,使“天地之性”明白起来。那么如何变化气质,修养成理想的人格呢?对此,张载提出了“知礼成性”的学说。“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知觉、理性;另一方面是指变化气质,成就德行的方法。它是指以认识、学习、修养,其内容对象就是“礼”。只有知“礼”,才能修养成完美人格。张载的“心性说”恢复了先秦儒家关于理性和意志、自觉与自愿原则统一的思想,既不同于王安石的“习以成性”说,又不同于二程的先验主义的“复性”说,对后来王夫之的“成性”说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政治主张张载的成就主要在哲学上,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思想也值得注意。张载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张恢复三代时期的政治制度。例如,他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以粽子为轴心的古代宗法制度,借此来维护封建统治。在经济方面,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对此,张载提出“均平”的主张,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为了验证他的主张,他买了一方田,划为几井,分给农民。对张载祠(陕西宝鸡)国家照常交纳的赋税,对农民也规定了新的租税制度,企图通过这种方法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事实上,他的这种主张在封建社会里根本行不通。张载的政治、经济主张都来自于儒家经典,不能实用,显得迂腐。张载去世后,关学也就逐渐衰落。张载一生,两被召置,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死后贫无以殓。在长安的学生闻讯赶来,才得以买棺成殓,护柩回到横渠。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宋宁宗赐谥“明公”,淳祐元年(1241),赐封郿伯,众祀孔庙,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称共儒张子。

积极开拓的学术精神仁宗嘉祐二年(1057),三十八岁的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文彦博宰相支持,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一天晚上,遇洛阳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但他虚心待人,静心听取二程对《易经》的见解,感到自己学得还不够,第二天,他对听讲的人说:“今见二程深明《易》道,无所不及,汝辈可师之。”(《横渠先生行状》)于是撤席罢讲,但又对二程说“吾道自足,何事旁求”(《横渠先生行状》),表现了他在学术上积极开拓的精神,他的《易说》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