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共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学会关心学生

共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学会关心学生

时间:2023-02-14 21:58:41

相关推荐

共读|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学会关心学生

“每次相遇的时候,与世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触。当我们以双手或笑脸回应对方的时候,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空”

Part 1

每个孩子都想被看到

这里的“看”和前面那一章《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一样,同具特殊意义。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别人注意,“被别人注意”的意思是“为人所知”。

作者给我们讲了麦克和马克的故事,因为各自的老师对待教育、对待学生的看法不一样,两个孩子做了同样的事,却遭受了不同对待。

麦克喜欢和老师打交道,但是后面几次老师的“爱理不理”(或许一两次是老师并没有看见,但是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后,麦克不再care老师的回应。

马克的老师很热情,无论是来到学校,还是离开回家,马克都能得到老师热情的表示:

“她和每个孩子一一握手并给予每个孩子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她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赋予了这一天特别的意义。”

两位老师,显然我们都会觉得:后者的教师更有温度,但是前面的教师才是常态。

范梅南并没有对这两位老师进行评价,我猜这是教育学家对教师的仁慈。除了原则问题,任何人都很难权力对教师进行“是否负责”的评价,对于一位一线教师而言,需要面对的东西太多,教师是一个良心职业。

每位孩子在一开始都想像马克一样,被老师“看到”,这种“看到”区别于一般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你有问题或者优秀地突出而来带的关注,而是在作者看来,那是:

“对一个孩子而言,那意味着被老师‘看到‘的感觉,意味着被承认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

当孩子没有被“看到”,便会觉得自己的“成长”是无人问津的,没人在乎自己的成长,甚至没在在乎过自己的存在,容易开始自暴自弃,通过特殊的方式吸引老师、同学的注意。

“那些难相处的或‘成问题’的孩子的一些令人烦扰的行为,往往与这些孩子希望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相关。“

当我们在班上遇到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可能第一时间会觉得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其实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心理上是一个需要其他人关注的人,当他们对关注求而不得的时候,就会通过违反规则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这个秘密已经被很多老师发现了。

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发生,那就忽视这个孩子的“非正常行为”,避免给他们“强化”,从而导致行为的频繁出现。

这时候,需要关注的孩子,又一次被忽视了。还是没能被“看到”,这时候孩子会怎么样?继续放弃自己,反正没有人关心。

有一种老师:他们善于去挖掘成绩中下游的、没有升学机会的孩子的能力,对他们施以足够的关心,其实这时候只需要老师轻轻一拉,微微鼓励,这些孩子就会立刻充满斗志,巴不得干出一番大事业给老师瞧瞧,不辜负这番好意。

如果有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那是一生的幸事。

Part 2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有一个故事的关键点我没说出来:马克和麦克都是幼儿园的孩子。没看过这章的老师,看到这里肯定会“原来如此”一声,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迎来送往”非常正常,每个孩子都想和老师问候、道别。

但是是不是等孩子离开幼儿园,来到了小学,就不需要被老师“看到”呢?看看你带的一、二年级的孩子,当你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激动的小手此起彼伏,虽然说出来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就是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孩子发现自己说的不对的时候,老师脸上会有奇怪的表情,孩子知道那是“不满意”,渐渐地,孩子开始摸索老师的心里的答案。

当孩子说错又得到不好的评价多了,就不愿意再举手了,而那些收到老师表扬而得到强化的学生,最后留在了课堂的“舞台”上,其他人沦为“群演”,心里默念:“不要点我……不要点我……”

孩子到底在怕什么呢?说错了会怎么样?因为不知道老师是不是关心自己的,因为觉得老师只能“看见”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像一个失宠的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撒娇,甚至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啊,小学的孩子也是需要“被看见”的。

我们到底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还是看作每个个体?我们是否能看到每个孩子?

怎么“看见”孩子?怎么让孩子知道你“看见”了他?

“一位真正的老师知道该如何去‘看’孩子——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种期待的心情。真正地‘看’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当我带着责任感‘看’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会用我的全部身心去‘看’他。当我用我的手势、用我侧着的头、用我的身心去‘看’孩子们如何开始这一天的时候,孩子们也就体会到了被老师‘看到’的感觉。”

Part 3

告诉学生你看到了他们

不如试着尝试增加“仪式感”。

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当然可以选择效仿马克的老师,每天和每个学生打招呼,说再见。但是这个对于小学的孩子而言,似乎并不是那么适合。他们开始有自尊心和个人意识,并且出于教师守卫自己适当权威的需要,很少会这么做。

你可以尝试每天在放学前的十分钟,告诉班里的孩子,你“看见”了他们。说说今天班上发生的值得记下的事情,顺手cue一波班上的孩子。

“一天结束时的道别沟通者我们对这一天的感受,它提供了一个对刚刚过去的一天进行简短的检查和回顾的机会。”

不妨每天课间的时候去班上走走,看看有什么值得表扬的事情、(千万不要说一堆批评的事,后一章会讲到)。

如果实在很忙,可以在班上试试招募“小记者”,记录身边的好事。(这是下策了,眼尘君还是希望老师能自己“看见”,这样当你最后在班上官宣的时候,孩子才有意外的惊喜,被“看到”的感觉。)

也可以随机cue一、两位同学说说今天的感受,任意话题都可。这时候的老师记得用心倾听,双眼带着温柔看着正在津津乐道的孩子,面带微笑,及时给出回应的表情。

或许有些老师平时比较低调,等到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才被学生惊觉“原来老师这么了解我……”,但是为什么要吝啬平时的“关心”呢?

大家读完第五章,如果有愿意分享的内容欢迎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