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年末的庙会 本是浓浓的乡情夹杂着亲情 守望着平淡 来年与幸福

年末的庙会 本是浓浓的乡情夹杂着亲情 守望着平淡 来年与幸福

时间:2019-12-26 21:49:41

相关推荐

年末的庙会 本是浓浓的乡情夹杂着亲情 守望着平淡 来年与幸福

在每个人成长的深处,都有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伴随着时光越走越远 ,它时不时萦绕在我的脑海多年。又或是在静默铅华流年的某个时间节点上浮现在眼前。即使在万家灯火,喜庆团圆的节日里,也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幽幽的飘荡在西北大地的深山里,萦绕在黄土高原的土峁上。或许,这就一个土生土长西北人对它的情怀。它,悠长的在人们心中盘亘,萦绕。

而我就是出生在这个叫做“吴砦”的地方。曾是造极一时的旱黄金码头,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一座悬崖上的抗金古城,巍巍屹立。当地人辈辈传承吴砦城。吴砦古城历史悠久,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在此屯兵时所筑,是一座实实在在筑在悬崖的抗金古城。距今已有890多年的历史。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政府又在吴砦城建厅设立衙门,称名“三岔厅”,隶属秦州直隶州,三岔厅的长官为州判,职权是掌管辖区(东岔、西岔、三岔)内征收田赋银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三岔区政府,后因感念吴玠、吴璘兄弟抗金功绩逐步演变为吴砦乡,现为三岔镇。而古城吴砦的庙会以传承多年,以前的我不知这庙会因何时兴起,曾向爷爷询问庙会的起因,爷爷含蓄着也说不清,而我只是记得他说以前庙会在农忙时节,因农忙无暇顾及庙中的城隍爷及一些庙会的相关事宜,就改成农闲时日也就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八,沿袭至今。

农历十月十八,又逢家乡庙会时节。秦腔那高亢、粗犷的声音又回响起来。伴随着那急促的锣鼓喧天的伴奏声划过夜空,那唢呐吹奏的哀怨,二胡拉响的牌曲。老远就能听到那特殊的嗓音传来的欢娱,无论春夏秋冬,总能吸引四乡八邻的人熙熙攘攘的挤在台前,谁都不肯错过这一年一度的“古城文化节日”,品味饕餮盛宴。比起春节、十五都热闹的场景。

说起庙会必不可少的就是吼秦腔,秦腔的形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然而秦腔作为一个剧种,在大西北的黄色土地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韵味和传奇。已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干枯的热土中了。尤其这几年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好趋势,精准扶贫的政策,现在家乡吴砦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镇政府几代领导人和三岔镇人民一起努力,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主打"古城文化,展现古色古香的魅力吴砦城"。现在的吴砦有了一种传统的文化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十八,来自四面八方的乡民以及商贩们开始游走在吴砦的大街小巷,此时的吴砦城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周围用彩旗绸布搭起的旗子迎风飘扬,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好不热闹。

现在回想起少时,在戏台前的空地上,似乎沸腾了,小孩在灯光中做着各种鬼脸,比试着谁的帽子扔的高,嗓门亮,在空地上打滚,嬉闹。宁静的夜空被闹醒了。乡村的孩子是纯净的,阳光的,是那种明媚的如同土地一样的质朴。只要有一粒种子,便会使他们在干枯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他们灿烂而憨憨的笑容,让人感觉到春风满面的如同朝阳。

在乡村,每逢庙会时,每家都有亲戚上门串亲戚。也就是拜望一下老人,顺便住宿看戏。七姑、八姨,舅奶、姨婆都来了,为的都是看戏看热闹。她们领着孙子孙女,穿着只有节日里才穿的衣服,或挎个篮子,或挽个包袱。乐此不疲地奔走在“看戏”的路上。一路上只要看见人都打声招呼,好像谁都认识一样的,乡村的庙会不比其他节日,多了几份俗味,也就是这几份俗味伴随着我的成长。一路走来,没有赶上庙会也有,赶上的庙会也罢!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忆着古城的变迁,俗味承载着时光对古城的考究,也散发着古城吴砦庙会独有的气息。

小摊小贩们也从四面八方挑着货郎担担赶来摆摊,(注:货郎担担,是对一种职业的统称。这个称谓是对货郎担担的称呼。也是改革开放前期的西北商品流通主力军)大姑娘小媳妇马上就围拢过来,挑着自己喜欢的花线线和廉价的饰物。更多的是从商品里感知外面的世界。小贩的到来,为吴砦贸易的交流,经济的提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衬托意义,更为每年古城文化节增添了些许商业的氛围。

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看吹糖人,每当看到糖稀在捏糖艺人黑乎乎的手里翻来覆去几个回合,便会出现各种动物、人物、花鸟等不同的造型。每每一个新的造型出现,便会引来一阵惊叹。再看看周围的孩子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张着大嘴,目不转睛的看着那变戏法似的捏糖人的手上下翻飞。那种痴迷和羡慕,真的想自己能不能去尝试一下。

每当回想起年少时赶庙会的经历都想笑,而且还笑成孩子般的声音。每当周末,小孩子便成了主流,把小小的摊点围的水泄不通。但是谁都不愿意让人家师傅说话,又都很自觉的又使劲往后挤。生怕碰到摊点。我也是其中一个不愿意让人挤在外面的一个。就这样在又不能前,又不能太后的场景中挣扎。看见一个精灵的小女孩也在拥挤中看热闹,捏糖人问我,挑一个吧!只要你毛。我只会傻傻一笑,摇摇头,露出两颗小虎牙,使劲翕动着鼻子,连同吐沫一道咽下,全然不顾被吸进鼻子里的鼻涕,好像能把糖稀发热的香味和甜味也能吸进去一样。(在当时,买五毛钱的东西真的是奢侈品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种香甜的味道,到现在,我再也没有闻到和遇见过了。

庙会进行到最盛之处,花如潮,人如海。到处是手捧花束的人流,村畔马路边上,排满了车流,一时间,高音喇叭的秦腔声,正殿后面的礼炮,响彻云霄,热闹成一片。乡民,在极度浓烈的氛围里,感受着十里八村来参加庙会的繁闹,这一刻,是乡民一年里最最幸福时光。每一家都有亲戚来访,相互询问着,都来了些什么亲戚,如有多年未见的熟人,一定要见上一面。如果是老人,还会感叹世事无常,光阴易逝,见一面少一面。还有许多归乡的游子,此际最为豪情来庙会上布施也最多,感谢乡土,最初承载了儿时的幸福时光,而在经年的异乡天空里,多了一缕乡愁,几番梦牵魂萦,故园依旧情深。

近几年,返乡人口渐增,我也因几十年漂泊的疲惫,难免让心灵在那片土地驻足。似乎是猛然回神,才发现家乡的庙会还在,规模虽不及记忆里那么阔大,但还是回到了我精神的家园。总之,这种被我淡忘了的记忆,又不知不觉的回到了我的生活。只是时间固定于农历十月十八,原因,一则让外出的人尽可能回来的多些,因为人多才热闹,二则,也要照顾到庄稼人有相对闲余的时间。 每年的庙会,在我看来全不是为了看戏看人,而是在这种纷繁与热闹中寻求一种抚慰与回归。

就庙会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浓浓的乡情夹杂着的亲情。在这种传统的岁月里,人们守望着平淡,守望着来年,守望着幸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