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读钱钟书的《围城》是什么导致了方鸿渐的人生悲剧

读钱钟书的《围城》是什么导致了方鸿渐的人生悲剧

时间:2024-06-19 13:45:23

相关推荐

读钱钟书的《围城》是什么导致了方鸿渐的人生悲剧

方鸿渐是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男主人公,出生于乡绅之家,依靠其丈人的资助,得以留洋国外。

他回国之后,很是得意过一阵子。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开始屡屡失意,原因究竟何在呢?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的序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在我的理解里,这类人物是指眼高手低,志向高远却又能力不足的知识分子。但是考虑到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切来说,应该是指受到外国思想影响却行为遵守中国传统礼教的这一类知识分子。而方鸿渐正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前面提到方鸿渐从春风得意到屡屡失意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究其缘由是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1. 所学多而杂,却没有一样精通。

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从这里可以看出,方鸿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走一步,看一步;爱一样,丢一样。精力过于分散,必然导致所学浅薄,没有深入研究一门学问,这也是导致他回国后工作不顺利的原因之一。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专注,抵制住外物诱惑,不然我们很容易半途而废。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往往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一事无成。

2. 性格优柔寡断,没有主见,情商低。

回国之后,他的岳丈为他安排了工作,并且提供了住宿。他受其恩惠,却没有能力处理好自己和岳母的关系,最终交恶,不再来往。

苏文纨对他怀有好感,他不喜欢,也不拒绝,甚至在月下亲了苏文纨,抵挡不住诱惑,不爱又偏偏招惹她。喜欢唐晓芙,又不敢直接了当地拒绝苏文纨,最终两头落空。

孙柔嘉算计他,他丝毫未觉。一步一步地落入孙柔嘉的手里。尽管无爱,他仍是选择与她结婚。婚姻里,不能处理好两人之间和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致使婚姻破裂。

在三闾大学,屡屡被同事算计、排挤,没有能力反击。最终丢了工作,狼狈不堪。

这些固然有某些社会因素,但是他自身的不足,是导致这一切不幸的直接原因。

如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处事不圆滑,不知世故或者知之较少。国外单纯的生活,致使他忘记了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一现实,所以他才多次碰壁。

3. 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

当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的枪炮下,中国开始被迫地接触世界。方鸿渐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新旧文化的交替阶段。

方鸿渐出生于中国传统大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因此他从小秉承家教,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释”文化,儒家主张积极入世,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之下,道家文化越来越深入人心,甚至根植于中国人的国民意识之中,道家的柔弱胜强﹑少私寡欲等,已然内化为中国人的处世方式。方鸿渐正是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骨子里懦弱,不喜欢斗争。留学国外,他又接触了西方文化尊重个性和鼓励个人发展等思想,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在这两种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形成了方鸿渐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人格——认真而又玩世,正直而又脆弱。

这种矛盾复杂的性格,导致他面对现实世界的虚伪丑恶的时候,无所适从,最终以悲剧收尾。

现代社会,这类人仍然存在。尽管我们早已跳脱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桎梏,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但是我们依然摆脱不了我们自身的束缚——人性的枷锁。

我记得有一期《职来职往》,一位中国留学生,每年在国外花着大笔的学费,毕业之后,竟然英语口语都不过关。而且这种现象,不止一例。

我们享受着父母给我们提供的美好的生活,却没有认真的对待这份给予。辜负了父母,也辜负了自己的青春。在该学习的时候,肆意挥霍自己的宝贵时间。等到工作的时候,不得不忍受能力不足带来的压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