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女人沦为性奴和行走的子宫 是这部新剧描绘的未来

女人沦为性奴和行走的子宫 是这部新剧描绘的未来

时间:2022-04-14 07:55:54

相关推荐

女人沦为性奴和行走的子宫 是这部新剧描绘的未来

这几天,有一部讲述未来世界里一夫多妻制的奇葩美剧,我看完受到很大惊吓,忍不住拿出来和你们分享。

它就是美国在线影视剧服务平台Hulu的热播新剧《使女的故事》。

“使女”,原文handmaid,直译就是“女仆”。而故事中的“使女”不仅承担家务,还要为家中男主人提供性服务,说穿了就是“性奴”。

《使女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未来世界。

因为环境污染,一种导致人不育的瘟疫横行,世界人口出生率骤降。即使顺利分娩的婴儿,健康长大的概率也只有五分之一,人类面临着自然消亡的威胁。

于是,美国的统治阶级主导了一场政变,建立了反乌托邦的宗教极权国家“基列国”。

这个国家的信条是“生育至上”,法律规定女人是男人的所有物,有生育能力的女人是国家财产,被分配给妻子不育的男人“使用”,这就是“使女”。

基列国是一个极端男尊女卑的国家。在这里所有女性都是为男性服务,以四种身份:妻子、使女、玛莎和经济太太。

“妻子”单指统治阶层男性的妻子;

“玛莎”是负责家务劳动的女仆;

“经济太太”是中下层国民的妻子;

而以女主角奥弗雷德为代表的“使女”,就是国家统一调配的生殖机器。

女主奥弗雷德

使女的生活无比悲惨,她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监控,每次出门必须两两配对。说是为了安全,其实是让她们相互监视。

配对的人隔段时间就会调换,避免她们熟悉之后产生“友谊”,内部团结起来。

使女不能有朋友,也不被允许有情感;不能有知识,不被允许写字;也不能有回忆,她们所有人穿着统一的服装,像机器一样活着,连名字也被换掉。

女主叫做奥弗雷德,Offred,of+fred表示“从属于主人Fred”。从名字上就暗示着她只是个附属品。

但女主在内心从未接受这一切。她不会忘记丈夫是在带她逃亡时被击毙的;也记得她的女儿汉娜,只是不知道她现在身在何方。

她记得自己真名叫琼。有很多被抓来做使女的女人选择了自杀,也有人奋力抵抗,最终被组织折磨致死,但是琼没有这样做。

她选择逆来顺受地活着,做一个行走的子宫。只有活着才有机会看到这一切终结,而且她想要再次见到女儿。

在剧中,我们就是通过琼的自述,看到一名使女和她所侍奉的领导阶层家庭的日常生活。

讲实话,这部剧越往后看越可怕。一开始,你只是为这个极度男尊女卑的世界感到震惊和气愤,看到男权至上的恶。

但后来,你会发现在这个体系之下人人都活得可悲,统治阶层也不例外。

剧中第一集里展示了一个经典3P场景:受精仪式。

所谓“受精仪式”,就是每个月到了使女的生育期,家中的男主人必须在妻子的注视下和使女交媾。

基列国是宗教极权国家,整个“受精仪式”非常有仪式感。

夫妻与使女三人共处一室,首先背诵一段《圣经》(拉结无法为丈夫雅各生子,于是让侍女辟拉与自己丈夫圆房的片段)。

然后使女躺下,将头部放在妻子双腿间,夫妻两人面对着面。

这个体位很微妙,从上方俯视可以直观地看出,使女仿若妻子的子宫。

在这场堪称“史上最性冷淡3P”的和谐运动中,不止使女,其实三个人都成为了工具。不仅整个过程尴尬极了,受精仪式一结束丈夫就一脸麻木地离开;

妻子眼含泪光,让使女从他们的床上滚下去;

而使女一动不动,她说“完事了躺一会儿,受孕几率会更高”。

在“一切为了生育”的基列国,人人都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奴隶。

这个虚拟国家以一种压抑人性的方式运转着,但在强权之下,所有人都装作一切很正常;在强势的宗教洗脑后,他们也逐渐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拯救自己。

这无疑是个很悲惨的故事。许多人觉得这部剧可怕,是因为在这些看似荒诞的设定中,太容易看到现实的映照。

在许多男性的想法中,女性的作用就是这四种:淑女外交(妻子)、操持家务(玛莎)、满足肉欲(经济太太)、生殖机器(使女)。

而剧集以虚拟设定的方式,把这些看法直白表达了出来。

特别是“女人的价值在于生育能力”这种观点,在剧中表现得最为极端。

在基列国,同性恋者被称为“性别叛徒”,一旦发现会被判死刑。但一对拉拉却因为“子宫非常健康”而得以活下去,条件就是必须成为使女、为男人生子。

其实不要以为剧中都是大胆夸张,基列国令人后背发凉的独裁、宗教极权、物化女性、反人类,在现实中并非没有发生过。

漫长的男尊女卑历史、二战时期纳粹对于犹太人的种族屠杀,现在看来都是极端荒谬的事,但也都是真实的历史。

即使到了如今,在文明落后或极端势力控制的地区,妇女的权利被完全剥夺、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这样的现实依然存在。

《使女的故事》就像一面现实的镜子,然而最可怕的还不在于此。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这部剧直观地向你展示,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剧集全程使用插叙手法,女主时时陷入过去的回忆。她曾经是一名图书编辑,像大多数普通女人一样,有事业有家庭。

但随着政变发生、法律改写,她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和财产。

她银行卡上的所有钱都直接被打进了丈夫的账户,因为女人已经被取消了“人格”,不能拥有私人财产。

当丈夫好心安慰她说“别担心,以后我会照顾你”时,她和闺蜜愤怒地回敬“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本来和你们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要靠你们‘照顾’才能活下去?”

她们参加游行,尝试过各种方式的抵抗,但最终被血腥的暴力镇压打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革,所有人都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接受,或者死。当这两个选项放在你面前时,你又能怎么选择呢?

基列国街头到处可见被吊死的“反对派”,但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社会变革的形成,有时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被捕送进“感化中心”的使女,一开始都觉得这地方是疯人院。成为领导阶层的性奴和生育机器,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

但在经历电击、挖眼等各种折磨和宗教故事的洗脑下,她们慢慢接受“新的现实”。剧中使女的女监工“容嬷嬷”,面对刚送进来不服管教的“新人”有这样一段台词:

“正常” 只是用来形容你们习惯的秩序。这里的事情现在看起来 “不正常”,但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告诉你们吧,这就是 “新的正常”。

暴力+洗脑程序的展示,这才是这部剧最可怕的地方,它赤裸裸地将人被奴化的过程展现给你看。

这个时候,使女们的悲惨命运会促使你扪心自问,除了“大多数赞同”之外,在我们的内心是否应该有别的准则,来告诉你如何定义“正常”?

《使女的故事》改编自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说,作者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曾四次提名英国布克奖,并凭借《盲刺客》获得这一奖项。

在剧中,近80岁高龄的女作者还专门现身,打了个酱油。

后面的“容嬷嬷”是作者本尊

玛格丽特生于1939年,她曾谈到自己在二战时开始记事,深知“看起来稳定的秩序可以在一夜之间坍塌,变化疾如闪电”。

“这在这里是不会发生的”这句话极不可靠,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所以,她在自己的小说中让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一夜之间变成了极端宗教极权国家;再利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与体验,告诉你这一切如何发生,正如剧中女主所说:

当他们血洗国会时,我们没有觉醒;当他们把一切归咎于恐怖分子时,我们没有觉醒;当他们中止宪法时,我们没有觉醒。如今,我觉醒了。

可是人为什么总是到无路可退时,才明白过来应该为“正确的事情”斗争?

《使女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端男尊女卑的恐怖世界,但这部剧绝不仅限于影射现实世界对女性的压榨。

就如同女性主义的本质也并非追求女尊,而是追求正义与平等一样。

它告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你习惯了因为没有损害到个人利益而放弃发声,那么如果有天这个“正常的世界”在你面前轰然倒塌,千万不要感到惊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