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艺术的专业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艺术的专业修养

时间:2019-11-25 06:45:20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艺术 艺术的专业修养

本文乃作者红霞美妆秀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有人以他种艺术发展变化的状况要求书法,正是他们不熟悉书法特性,不熟悉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书法家迎合这种观点,也是缺少对书法特征深刻认识的表现。看一些胸有成竹的老书家,就不理这个茬,他们的艺术并不因此失去光彩。

书法特征

这种议论之所以甚嚣尘上,有现实的原因:不幸的“文化大革命”,使许多中国人不谙中国文化,不谙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国门大开,他们还缺少复杂现实的辨识力和精神承受力。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产生的“现代化就是外洋化"的混乱思想在作怪,对仰慕中国民族文化而来的中国旅游的西方人,我们偏给以西方生活方式的接待,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高级的"。因此一部分人要求书法快变,变得像西方抽象画,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其实,没有比不讲求基本条件的创新更容易了。好嗓子唱不过人,用破嗓子吼叫,是“创新”;画这画那,画不过人,以一张白纸示人,也是“创新”;不会使毛笔写字而以针头喷字也是创新但是西方也非一切都在“日新月异”。在女性时装日新月异之时,男士的服装,从色彩和样式多少年无大变化,芭蕾舞并未将踮起的脚尖“解放”,交响乐也还是老样子;尽管有人创作了一件西方不识汉字的人也能感知字义的“书法”,似乎这就证明书法可沿此途径“走向世界”。

书法特征

其实,这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商人的心理,并不足以证明这是书法发展的最佳途径。商品生产要讲瞄准世界市场,外向型企业还可以专门生产我们不需要而世界市场非常需要的东西,但书法即使作为商品,也不能这样生产。欣赏中国的诗词、戏曲和欣赏西方的芭蕾舞、交响乐一样,都需要相应的文化艺术素养。欣赏书法也是一样。为不谙书法的人搞书法创变,如同为西方欣赏者将京剧的表演程式、虚拟动作取消一样。这不是创新,而是取消这种艺术形式。世上没有为寻求外国人欣赏而取消民族特色的艺术。我们能设想抛开书法创造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而言满足时代审美需求,走向世界的创新吗?

这里也有一个对我国当前书况的认识问题。不到十年的I夫,书法便成为举国上下公认的艺术,就参与者的人数,就所产生的作品数,就活动之频繁说,都是空前的。的确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书家,他们全面考虑作为书家的修养而刻苦学习,却不急于求成,而确有成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急于求成却不能清醒地看到书法得以创造的时代起点和自己在这个起点上的位置,而事实却是:对于这许多人来说:基本上是在失缺传统文化基础、失缺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基础上学书的。

不谙书法

而书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比如王羲之,是自有书法史以来,特别是汉魏以来,延续到两晋文化艺术氛围中产生的那一大批书家中的王羲之,晋书的韵度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产物。正如没有魏晋文化精神的继承,没有大唐盛世所激发的政治军事激情和特定的文化素养,不可能产生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那种气宇轩昂、不可一世的书法气象一样。

无论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多么不平衡,书法是一种精神文化素养凝成的艺术。而我们时代的书法,却是在传统文化被践踏,传统文化精神被全盘否定,时代精神被扭曲、人们心灵上充满失落与空虚之时,却是在改革开放,西方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艺术涌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十余年来的书法热,是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又是寻求自我实现的一技之长的意欲下出现的。在时风的冲击下,追求浮名、急功近利,几乎是许多人共有的心态。

王羲之书法

为检阅成就,也为群众文化生活,便出现了展览、大赛,并有商品化的趋向,这又是迥异于历史的。历史上早在晋宋就已有买卖书法作品的事,但在元明以前,特别是在唐宋,是买主向书家求字,而不是书家求卖,书家没有投合买者所好的心态,更没有为展览、为大赛、为国际市场效应而书的事。大展大赛,关系个人名利,为了争取人选,书家难免不考虑投合时好,讲求展览效果。“书者散也”,书法本是心无挂碍的事,如今书法却变成把重点放在如何投合时人所好,在形式上刻意做作的艺术了。全国性大展,一届有一届的新面目,这届学帖,下届学碑,再一届学章草、学简书,近年又出了手稿函札风,抄录唐宋诗词,也故作脱落添改,为求率真质朴而刻意做作,失旨多矣。

晋宋书法

从客观说时代还缺少强化民族精神文化的气氛。从主观来说,我们还缺少作为一代书家的精神素养和业务素养。当前除了少数书家以外,相当一部分人的基本素养与其知名度是不相称的。就一般文化知识说,本民族的历史知之不多;就专业知识说,各种字体如何形成,各种技法如何形成,也不十分清楚。有的人已深感这不利于艺术的深化,但诸种非艺术因素的干扰,使他们难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这种状况的出现,似乎也与书法热的骤然掀起,社会上缺少真正扎实地给书家以专业训练的条件有关。时代已失去了产生二王、颜柳等大书家的大文化背景。期望有成的书家就更需要看到这一点,并有寻求弥补这一点的精神自觉,而不是“既然多数人如此,我也可因循”。其实,深识书的人是看到的:时之作书者大量抄录诗词,并非都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而是借古人的文字框架,作自己的技法练习,自以为在进行“艺术创作”,实不过一抄书工匠。

艺术创作

必须具有书法艺术的专业修养,才可能使当前的书法从群众性自娱状态向具有专业精深度的方向发展。专业的精深度,决不只是技术熟练问题,决不是形式的新变问题。清人刘熙载说:“论书者日‘苍’、曰‘雄’、日‘秀 ,余谓更当益一‘ 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人于轻靡者,不深故也。”我以为刘熙载所称的“苍”、“雄”、“秀”,不是书家刻意强为的风格面目;而所谓“深”,更是有赖主体文化修养等赋予的精神内涵。强作“苍”、“雄”、“秀”,而无真正的精神内涵,必成老秃、粗疏、轻靡。我们一些作者的作品,确实存在这种状况不以为憾,而念念于形式的新变,正是缺少书家应有的系统的专业修养的恶性循环。

参考资料《陈方既论书法 第4卷 书法散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