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余光中病逝 20分钟写出《乡愁》 如今一同带走

余光中病逝 20分钟写出《乡愁》 如今一同带走

时间:2019-04-21 23:35:35

相关推荐

余光中病逝 20分钟写出《乡愁》 如今一同带走

余光中

新疆晨报讯 (文/记者 邢靓 图/据网络)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89岁。据说余光中之前已经疑似中风住院,而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住院检查,直到今天传出逝世消息,家属并未公布更多细节。今日,新疆晨报记者采访了国内文学界知名人士,他们也对余光中的离开进行了缅怀。

朱伟

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说:“余光中先生去世,又少了一个诗人。我曾被《听听那冷雨》感动,买过他好几本书,尽管能被打动的文字也不是很多,但他的文字还是有承袭,有情调,有点风骨的。余光中去世,我的感叹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讲实际的人越来越多,不讲实际、追求精神层面高度的诗人越来越少。缺少了诗人,就缺了浪漫,缺了可爱。”

黄毅

新疆诗人、《明星时代》杂志社社长黄毅评价道:“余光中影响了至少整整一代中国诗人,他是改革开放后大陆读者熟悉的第一批台湾诗人中的一位,让大陆读者知晓了当时台湾的文学现状。余光中的诗歌大多表达出作为个体的人对故土的怀念,表达出人性的回归。他最著名的《乡愁》写出了海峡两岸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期盼与怀乡之情。”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我们对余光中的印象,大多源于语文教科书收录的、他写于上世纪后期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脍炙人口。

余光中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中国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他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

余光中

也许是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余光中从未有归属感,所以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集共40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发表于1971年的《乡愁》,余光中称是自己20分钟写成的作品,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据悉,今年10月,余光中还庆祝了自己的90大寿(虚岁),以欧阳修的绝句《再至汝阴》抒发心情:“黄栗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的另一首著名作品——《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关广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