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基于QFD的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QFD的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3-01-31 04:17:35

相关推荐

基于QFD的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曲晓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日益普遍,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高校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应用为导向,将专业实践能力与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等要素结合起来,统筹为有机整体。现在,在全国高等院校中以“应用型”为办学宗旨的院校占比可高达30%,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缺失,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在社会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方面,依然高于院所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具有较强合理性、科学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这也是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本文在QFD理论基础上,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措施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QFD;问题分析;解决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现在,我国教育环境已经进入了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发展阶段,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理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就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1]。近几年,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主张,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在高校教育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与关注度,并且最大化的释放了高校办学积极性与自主权,并且高校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改革上也取得良好成绩。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情况而言,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进展不甚理想,且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主要可归纳为一下几点:

1.1.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普及高等教育冲击下面临挑战

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造成了人才培养多元化、加剧高校竞争态势、高等教育多样化等问题。何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符合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怎样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新定位,怎样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环境下确立新的人才观与质量关,怎样转变观念应对挑战,是当前各大高校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2]。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教学体制已经做出了很大变革,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挑战。

1.1.2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受到社会需求导向影响面临的挑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升级,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向着动态化、复杂化与多元化方向转变,高校急需大量培养拥有较强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1.1.3 高校在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受到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①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陈旧;② 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教学无特点,专业设置重复;③ 学生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差,知识面窄,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相应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步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高校教学体制同质化问题提出了较大挑战[3]。各大高校如何改革自身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水平与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如何提高院校自身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提出,相关学者开展大量研究,其结果表明,对于高校实践教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围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而展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构建与创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1.2.2 现实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了解和分析,从中找出其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成效,对于高校在日后教学中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培养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特征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4]。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现在,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投入的财力支持力度以精神力度非常大,但是从改革的整体情来看,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大部分高校的教育体系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情况不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专业调整与科目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完全立足于自身教学条件等;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学生无特长、教育无特点、科目繁冗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5]。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2.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全国各大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对有效问卷进行回收和整理,同时对我国20所高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可以掌握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对学校培养模式的调查,可以了解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因素。

3、国内外研究概述

3.1 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我国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最早由姚立英、徐晓玉等人开展实施,他们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且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人才即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张黎则站在人才素质特征角度上来解释应用型创新人才:即为拥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经历充沛、创造思维能力强、健康人格的人才[6]。朱高峰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义站在了职业角度上,他认为:人才的应用创新定位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

3,2 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国外最早应用心理测量法来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研究,简单讲就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其中美国心理学家J. P. Guilford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内容为:这类人才拥有独创、流畅、敏感、灵活等特征。

另外,一部分学者表示,应用型创新人才普遍年纪较小,且熟悉或精通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类人才善于对各种信息进行捕捉和收集,思想活跃程度要高于一般人;应用型创新人才最大特点就是不受任何现实社会规范和制度束缚。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之间相似处较多,如情绪较为稳定、独立等;喜欢独处,性格孤僻;钟情于抽象思维;在遇到常人觉得阻碍巨大的事情时,表现的跃跃欲试和兴奋等[7]。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1、 QFD理论及应用

QFD理论是可以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进而转变为产品的一种方法。它依据于顾客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时段市场需求的分析,全方位保证产品在市场中的适用性。QFD属于策划工具的一种,具有较高实用性与有效性,已经在生产领域中得到普及,同时在教学质量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在QFD技术理论支持下,来获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进行教学实践质量矩阵的构建,以此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8]。

2、QFD模型和关系矩阵设计,质量屋结构

2.1 QFD模型与HOQ设计

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中质量保证QFD模型的构建,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实践教学培养教学质量控制、培养教学实践教学质量规划、培养功能结构质量配置、培养质量设计。并利用HOQ进行展开,构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瀑布式分解过程。HOQ设计基础为输出、输入策略,下一步的输入以上一步的输出为依据,如此循环,在各环节与阶段开展质量需求,并通过重要度转换,进行一系列控制目标和实施流程的建立。详情见图1。

图1 QFD模型与HOQ设计

2.2 质量屋结构

质量屋是QFD实现过程的一个基本工具。对市场需求的展开和转换作为质量屋的核心。通过质量无结构将“用人需求”展开并转换成“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人才培养质量屋模型

第三章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时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的高校教学发展的视野,将教学重点放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将学生打造成有道德、有创新精神、有思想、有纪律、有文化的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方式在于实施全过程育人、全课程育人、全社会育人、全系统育人[9]。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校园文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导致其沟通能力、交际能力不强,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2、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展速度过慢

虽然现在我国政府在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差距。现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正确认知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综合类、设计类实践操作少,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在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培养方面存在缺失,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弱,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后适应性较弱,无法满足社会需求[10]。除此之外,各大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在扩大招生规模后,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没有跟上,教育经费投入少,限制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第四章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1、企业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对我国各地区多家企业进行了电话访问工作,并且利用亲和突发将这些需求进行的整理分类处理。根据QFD基本原理,将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需求分为Ⅰ级与Ⅱ级,并进行展开式呈现,详情见表1。

表1 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需求展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网络方式实施问卷调查,共发放820份问卷,成功回收790份,回收率为96.3%;有效问卷764份,有效率76.7%。利用SPSS统计学分析法对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调查群体年龄在21-35岁之间,女生390人,男生430人,在读生419人,毕业生401人。主要涉及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经贸专业、电气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利用KMO方式进行分析所得结果显示问卷效度良好。2、调查问卷分析

第五章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1、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

建议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消化、获取知识的技能进行培养,打破传统书本化教学观念,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能力,从观念趋同达到行为变化,将“要我学习”思想转变为“我要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建设多元化、多方位的校园文化,通过开放式、立体式、多渠道等方式对学生思想进行影响。通过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对其知识面进行扩展,将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实践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课外创新等活动,让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通过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自主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能力等,将其各项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进而对学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缺失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弥补。

第六章结束语

本文在QFD理论基础上,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对高校教学体系改革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通过对当前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进行探索和分析,得出当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结论,建议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应调整自身教学体系,打破传统书本教学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掌握社会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永利, 江涛涛, 姜鸿. 工科高校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2-113.

[2] 韩红建.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教育探索, (5):129-130.

[3] 王颖.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36):14-16.

[4] 陈志刚, 杨新海, 吴健荣,等. 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81-86.

[5] 秦红.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91-94.

[6] 徐银香. 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企业的功能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9):10-11.

[7] 曾玲晖, 张翀, 卢应梅,等. 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19-23.

[8] 刘有耀, 蒋林, 杜慧敏,等.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5):76-81.

[9] 秦玮. 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 (s1):155-156.

[10] 邹艳.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J]. 物理与工程, , 23(6):48-5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