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他们是前世爱人 相守这一世仍嫌太短

他们是前世爱人 相守这一世仍嫌太短

时间:2019-11-01 23:22:43

相关推荐

他们是前世爱人 相守这一世仍嫌太短

“爱情,无非是粗茶淡饭、患难与共、坦诚相待,能够面对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也能享受繁华后依旧不离不弃,最浪漫的事儿,莫过于风雨后,二人还能够牵着手,相依相伴,携手余生。”

——本主儿

19,他出生于江苏无锡,1929年,以数学仅仅15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从此名声大振,不仅如此,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的国文和英语水平。

15岁开始系统阅读,让人钦佩的同时,英语更是以满分的成绩被外文系录取,他就是钱钟书。

19,在她出生还不到100天的时候,就随着父母从北京南下。

1928年,一心想考上清华外文系的她,由于南方没有名额,只好转投到苏州东吴大学。

精通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她,4年后由东吴大学又跑去清华大学借读。从苏州到北京,谁知她这一呆便是一生,她就是杨绛。

1932年,钱钟书与杨绛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前相识,仅此一面,便觉得相见恨晚。这一年钱钟书22岁,杨绛21岁。

缘分这东西,也要靠运气。有些人只见一面便知他是自己要过一辈子的人,仿佛他们早已是前世爱人。

古月堂初见时,钱钟书急忙向杨绛解释道自己并没有与别人订婚,外界所说的只是些传闻。

杨绛也略带紧张地说自己并没有男朋友,外界所传的那些也不是真的。似乎从此时开始,他们的世纪佳缘由此上演。

钱钟书与杨绛一见钟情,并且相互守候了66年。在这60余年中,他们从未吵过架,并且携手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钱钟书临终前,对守在一旁的杨绛说“绛,好好哩!”这四个字,支撑着杨绛又走了18个年头。

1935年的夏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在江苏庙堂巷举行。钱钟书与杨绛都穿着正式的礼服,进行着他们的婚礼仪式。

更为痛苦的应该钱钟书,炎热的夏天,一身西装革履必然会汗流浃背,原本白色的衬衫衣领,都被汗珠浸透。甚至在结婚照片中,每个人都显得大汗淋漓,一脸狼狈。

这段经历还被钱钟书写进了《围城》中,可将婚姻比作围城的钱钟书,对自己的婚姻并不这么看待。因为在他心中,他与杨绛是个特例。

曾经有一位英国作家用文字概括了一段理想的婚姻:“在遇到她之前我从未想过要结婚,但去了她之后又从未后悔过,也从未想娶别的女人。”

杨绛将这段话读给钱钟书时,钱钟书说“我和他一样。”杨绛也应和道“也和我一样。”

用现代的大白话说是“只有丧偶,没有离婚!”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中,从无离别,只有生死。如果说他们是前世伴侣,知道他们的人都会相信。

冰心曾说过,他们的婚姻是她所见过最幸福的一对。但这幸福的婚姻中,总有一个人要“委曲求全”一些,而这个人就是杨绛。

看似两个人都是高材生,天作之合的一对璧人,可在现实中并不是这样。

钱钟书的家庭属于传统式家庭,家中流传下来的还是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一套观念。

而杨绛的家庭却是新式家庭,讲究男女平等,婚姻自主。

当时两个人结婚的时候,早已形成新式家庭观念的杨绛,在婚礼当天按照旧礼的习俗磕了无数个头,不仅要拜天地拜高堂,还要去叩拜祖宗祠堂,最后再去厨房叩拜灶王爷。

杨绛觉得按照习俗行旧礼,这些都无妨,传统的磕头与西式的鞠躬没有太大差别。若为这些琐事斤斤计较,那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打听好,觉得不合适的话最好就不要结婚了。

婚姻原本就始于感情,最后也会终于感情。若总是为生活琐事所烦扰,一地鸡毛便是最终结局。

同年,钱钟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当时还没有毕业的杨绛便提出与丈夫钱钟书同去。

钱钟书虽然是个才子,但在生活起居上就是个“废人”。从小家境优越,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家里就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公子哥。

出于现实生活的考虑,杨绛还是放心不下,就与钱钟书一同赴英。

来到英国之后,过上了异国他乡的日子。不在父母庇护下生活的两个人,起初是战战兢兢,相依为命。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杨绛发现钱钟书其实就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

当时钱钟书不会打蝴蝶结,穿鞋吧分左右脚,拿筷子的手法都是孩子式 的“大把抓”。

这种日子过得时间长了,杨绛也就见怪不怪了。她帮着钱钟书一样一样的弄好,不急不躁。

生活中,钱钟书就没有像做学问一样,有那种生龙活虎的劲头。而杨绛从一个大小姐,变成了他的专属“保姆”。

钱钟书每次闯了祸,都是杨绛善后。钱钟书对居家事务一窍不通,杨绛就将所有家务包揽。

即使在杨绛怀孕住院期间,钱钟书做的“坏事”也会一一和她汇报。不是台灯被弄坏了;就是桌布被墨水染了;要么门轴上其中一个球掉了,大门关不上了……而杨绛总是能笑呵呵地说“不要紧,有我呐!”

一开始,钱钟书对杨绛口中的“不要紧”深信不疑,可在杨绛出院后,这些“坏事”都被杨绛逐一摆平。

如此一来,只要杨绛对他说“不要紧,有我呐”,他便特别安心。只要有杨绛在身边,钱钟书就能踏踏实实地读书,做学问。

因为杨绛的用心呵护,才能保住钱钟书的童心。淘气起来如同小孩一般,让人哭笑不得。但这样的纯真,也是他最可贵的一面。

在学识上,钱钟书才多识广,因此内外两面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有趣的灵魂。

钱钟书除了是个“坏小孩”之外,他还是个猫奴,这源于他在树上曾将一只猫救下,那只猫用一只爪子搭在钱钟书的手上,此举被他视为“感谢”,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曾经他家的猫“花花儿”与邻居家的猫成为情敌,隔三差五的还要茬个架。

钱钟书生怕自己家的猫吃亏,总是在一旁看得很紧,并且在自家门口还准备了一根长竹竿,若真要打起来,钱钟书一定上前帮着自家猫打架。

可对方的猫来头也不小,正是邻居林徽因与梁思成家里的小宝贝儿, 双方都视猫如命,还因此差点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

之后,钱钟书写了篇短篇小说《猫》,男女主人公也分别是林徽因与梁思成。这件事让杨绛也哭笑不得。

在婚姻中,很难有夫妻在孩子出生后还依旧相敬如宾,大多数因为孩子的降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不少矛盾,当孩子哭闹,大人们手足无措的时候,也是情绪最难控制的时候。

然而杨绛和钱钟书二人并没有此问题,他们认为女儿的降生,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也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并不会因为孩子的问题相互推脱责任,而两人想得更多的是对方为自己的付出。

他们的婚姻中,柴米油盐并不能冲淡他们的感情,乃至于钱钟书在70多岁的时候,依然坚持着给杨绛写信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爱意。

“往事如烟,旧梦已了,与你长相守,白发盼终老!”

1942年,杨绛的话剧《称心如意》登上舞台后,钱钟书有点坐不住了,试探着问杨绛称“我想写本书,你会支持我吗?”杨绛听到后欣喜若狂,不仅支持他写书,还催促他早点完成。

为了节省开支,不被外人打扰,杨绛将家中的保姆辞掉,再一次大包大揽了家里的全部家务,钱钟书默默地记在心里。

钱钟书知道妻子曾是大家闺秀,为了照顾自己,她才甘愿受累,而杨绛对此却毫无抱怨。

爱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钱钟书早已学会了照顾人,体贴人。

有一次,钱钟书早早的起来,笨拙地为杨绛煮鸡蛋,烤面包,并且还为杨绛准备了牛奶和英式红茶。然后将早点悄悄地端进了杨绛的床边。对于此举,杨绛感动不已。

之后,钱钟书一直为杨绛做早点,即使很简单的烤面包,热牛奶,一做就是一辈子。

1947年,钱钟书的《围城》正式问世,对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他将功劳全部推向了妻子杨绛。并且毫不掩饰的对外界称杨绛是贤惠的妻,最才的女!

钱钟书专心创作的这两年里,杨绛付出了很多,替钱钟书抵挡外界的一切干扰。

在《我们仨》中,杨绛记录了很多当时他们一家三人在生活中的场景。在与世无争的生活中,为平淡增添了些许调味剂。

但人生总不能都是甜的,在人生旅途中,贫苦和疾病总是相继而来。

钱钟书几乎每年都要生一次病,而女儿钱瑗也从小体弱多病,小学6年,从未有一次上满整个学期。

上海沦陷期间,他们将世态炎凉当做陈年美酒细细品尝,战争胜利后,将所见所闻细细揣摩,悟懂了一些人一些事。

1949年,钱钟书与杨绛二人接到母校清华大学的聘请,携女儿一同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校期间,杨绛和钱钟书各任一职,此时,他们的女儿也已经长大,本想让女儿上清华附中,却又担心女儿的身体状况,于是决定女儿的功课由自己来教。

原本这样的日子就已经很好,可十年动乱再一次打乱他们的生活。

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像杨绛和钱钟书这样的文学家早已成为了长江里的浪花,不许平静如水,更不能波涛汹涌。

钱钟书和杨绛在这种坏境中生活长达之久。

这中,他们依然相依为命,任何事都没让他们二人分开。他们用自己的处事方法,来面对一切不美好的事情。

1977年,十年动乱结束,他们也拥有了自己的家。这一年,钱钟书67岁,杨绛也已经66岁。

1981年,杨绛出版了《干校六记》,本着大背景,小点缀的主题。记录了在“十年动乱”期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

虽然在当时这种大背景的情况下,但杨绛依然保持着她那乐观和独特的生活态度,记录她身边发生的那些真实的,琐碎的小事儿。追求着中国传统的“怨而不怒”,含而不露的风格。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总算安顿下来的一家人,终于不再流离失所,四处奔波。

他们经常干得事情,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看书,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戏。工作之余,只想长相厮守。

1990年,《围城》这部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不仅让陈道明、英达、葛优、吕丽萍等人成了红人之外,钱钟书也成为了万众瞩目的作家。

这可让一向喜欢清静的钱钟书犯了难,最后还是杨绛帮他抵挡外界的所有干扰。

钱钟书虽然不接受采访,可他每天都要回复读者们的来信,并且将回复信件的差事称之为“还债”,但他的“债”永远都不会还清,今天还完,明天又有了。

谁都渴望白头偕老,到了那时终归会有一个人先走。已到了杖朝之年的老两口,终于走到了杨绛书中写到的那个“古驿道”,而钱钟书的那艘小船正在逐渐漂向下游。

1994年,84岁的钱钟书已经躺进了医院,在此期间他们的女儿钱瑗也危在旦夕。

83岁的杨绛总是在这父女二人中间来回奔波,每天都要去看望,送饭。一家人因健康分居三个地方,也是让人心酸不已。

钱钟书住院期间,杨绛一直在祈求上天,希望自己能比丈夫多活一天,只为能照顾他。

此时的钱钟书早已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每日勉强打起精神,眼睛睁一会儿,又闭一会儿,话也不愿多说。

没过多久,他们的女儿钱瑗离他们而去。杨绛将这件事告诉了钱钟书,并说道女儿是在睡梦中离去的,她不会再受病痛的折磨,自己也不至于两头奔波了。

杨绛嘴上说的轻松,但白发人送黑发人,终究是件痛心疾首的事情。钱钟书听后默默地闭上眼睛,没有流泪,相信心里早已泣不成声。

一年以后,钱钟书病入膏肓,骨瘦如柴,1988年年底,钱钟书撒手人寰,与杨绛阴阳相隔。

失去丈夫与女儿的杨绛,始终相信自己走在“古驿道”上,不久就会寻到自己的小船,乘船而下与家人相聚。

钱钟书弥留之际,杨绛再一次俯身对他说“放心吧,有我呐!”

钱钟书与杨绛携手走过了60多个年头,这两只手一牵便是一辈子。

杨绛87岁时,送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原本完整的一个家,却只剩下她一人独守。

钱钟书给他留下的那四个字“绛,好好哩”便成了杨绛继续留守的理由。

这间寓所,被她成为“客栈”,随着亲人的离世,杨绛开始整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的书稿。

,杨绛在《我们仨》的书中再一次与丈夫和女儿重聚,即使肉体已经分离,但爱永远不会退散。

,96岁高龄的杨绛,推出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时,105岁的杨绛先生终于坐上了她的小船顺流而下,和丈夫、女儿团聚,然而这并非是结局,而是再一次上演《我们仨》的开始。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图片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