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用情感绑架孩子一生 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残忍

用情感绑架孩子一生 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残忍

时间:2019-06-10 06:04:45

相关推荐

用情感绑架孩子一生 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残忍

父母与孩子,只是刚好有缘分并行一段日子,然后帮助彼此探索未知的人生,仅此而已。

——虎妈

作者丨亦云白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近日看到一则扎心的新闻。

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学习,想不开,崩溃到要跳海自杀。

她坐在海边,湿了半个身子,哭得撕心裂肺:

“我没有盼头了,我儿子不学,天天打游戏,我管也管不了!”

幸好,最后被民警救下。

而最戏剧性的是,后来,在母亲和民警的合力作用下,那位儿子终于出现了。

经过严厉批评,儿子向母亲道歉,称自己认识到错误,以后好好学习。

乍一看,这位母亲的确令人同情。

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却求而不得,心生绝望。

但仔细一想,就会觉得哪里不对。

仅仅因为儿子学习问题,就试图了断自己一生,未免太过了。

网友一句话道破其中真相:

“一个成年人把生活所有希望押在一个未成年身上,挺可悲的。”

是啊,将自己的一生捆绑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不可承受的痛呢?

那个十几岁孩子内心,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我不努力,妈妈就会自杀。

多么恐怖。

其实,生活中,“这种行为”很常见。

很多父母潜意识里,都会将自己生活的希望与在孩子的“学习成绩”“生活表现”等等方面挂上等号,从而推导出一系列可怕的“公式”:

“你再这样吊儿郎当,妈妈也没脸活在世上了。”“你这个成绩,对得起妈妈吗?你知道妈妈在外面挣钱多不容易吗?”“我含辛茹苦养你成人,你对我就这态度?我一辈子白活了!”

父母带着浓浓的牺牲感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听话,话里话外似乎都在告诉孩子:

你是爸爸妈妈所有的盼头!你不好好努力,就是要爸妈的命!

看似诚挚,实则暗藏十足的要挟。

心理学家李雪说:“若父母对孩子抱怨‘我为你付出了一辈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爱过你’”

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唤作爱。

孩子,不是另一个你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的心酸故事。

他是家中独子,原本衣食无忧,可前几年,父亲在生意场上失败后,生活条件一落千丈。

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对他的要求也变得格外高,把自己余生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孩子身上。

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

“你一定要有出息啊,爸爸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要不好好学可太对不起父母了。你要争气,要站在爸爸的肩膀上,要完成爸爸未完成的梦想。”

而凑巧的是,父亲让他走的经商路,他自己不仅不喜欢,甚至达到了厌恶的程度。

可是他没办法反驳。

父母供他吃,供他穿,学习生活事无巨细,无微不至。

他不想伤父母的心。

后来,他也曾经试图和父母沟通,结果话说到一半,迎来的就是劈头盖脸的怒骂。

父母斥责他不孝:“我们是你的父母,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一点都不体谅我们的感受。”

因此,他深感压力,几近崩溃。

网友最后无奈地说:“就好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有时真想跑得远远的再也不回去。”

《情感勒索》一书中写道:“情感勒索者,会利用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控制着你,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

孩子需要的是爱的供养,不是爱的驯养。

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实际上是将孩子与自己过度捆绑,用爱来控制孩子。

《小欢喜》中,妈妈宋倩的生活重心全部围绕着孩子,盯着孩子吃饭、写作业,帮孩子制定的时间表细化到一分一秒。

用宋倩的话来说就是:“英子就是我的未来,我的一切。”

最后呢?女儿患上抑郁症,连续失眠34天,一个人离家出走。

那个可怜的孩子,站在桥头上崩溃大哭,对着妈妈歇斯底里地喊着:“我就是要逃离你。”

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厚望,最终,变成孩子恨不得逃开的梦魔。

越爱,却把孩子的心推得越远。

父母的爱,不是交易

“养孩子,是为了今后有个盼头”是很多中国式家长的固有思想。

所以常常,只要孩子出现一点差错,父母就会变得异常焦虑。

甚至用付出感逼迫孩子。

孩子不想去辅导班,父母气极:“你都不读书,那我这么努力工作赚钱干什么?”孩子考试考差了,父母挫败:“亏我还每天教你写作业!浪费我时间。”孩子一发脾气,父母就开始耳提命面:“爸爸妈妈把最好的留给你,你就这样对我们?”

似乎,父母每一个“投入”都理应有所“回报”。

孩子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是对不起父母,是大不孝。

殊不知,被父母的这种“付出感”长久压榨的孩子,内心会产生愧疚、自责的负罪心理。

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中,余淮就是如此。

妈妈为了省钱,可以几年都不买新衣服。

爸爸为了给孩子挣钱读书,可以背井离乡只身一人跑去非洲工作。

妈妈常常以此要求余淮努力学习,并和孩子说:

“我成天照顾你爷爷奶奶,你爸一个人在非洲工作挣钱,你看我这衣服,都穿了几年了?你以为我不想穿新衣服啊,我们都是为了你。”

言外之意,只要你好好努力,才不算辜负了父母的一番苦心。

因此,孩子做什么事情总是小心翼翼,遇到点事就容易紧张。

结果因为心态不稳,压力太大,高考也没发挥好。

孩子自责无比,独自跑去陌生的城市复读,拒绝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自我封闭。

日本作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书中说:

“向孩子兜售自己的父母最恶劣,孩子想要的是来自父母积极的关心,并非是父母丢失自我的付出。”

低层次的父母,总是以自己“付出”来勒索孩子的成长。

捆绑的是孩子的情感,伤害的却是孩子的一生。

有一种父母轻松,就能养出孝顺的孩子

前几天考研结果公布,阿姨打电话来兴奋地说,他家儿子小文考中了研究生。

回顾阿姨一路走来的辛酸史,没有丈夫,无房无车,连一份正式工作都没有。

即使如此,但她也从不在儿子面前,诉说自己一人带孩子的辛苦。

儿子失落时,她总能及时地给予鼓励。

儿子没有方向时,她会慢慢引导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儿子不知上进、懈怠学业的时,她便自己先做好榜样,做完零工,就看书习字。

所以,哪怕困顿不堪,小文的生活节奏永远是那么欢快、向上。

最后,小文成了高材生,前途无量。阿姨也经商成功,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成年后的小文,提起妈妈,说过一句话:“我的妈妈,明明把最好的留给我,却极少让我察觉,只为让我轻装上阵。”

优秀的父母从不用付出捆绑孩子,控制孩子。

而是用自己去影响孩子,无条件爱孩子,让孩子轻松前进。

育儿,从来不是靠牺牲、胁迫就能成功,而是彼此强大,一起进步。

网上有一个帖子,为什么要生孩子?

回答很多,其中有一个最简单,却最犀利:为了体验。

对啊,早就过了“养儿防老”的年代,孩子不是一生的盼头,我们父母也无需孩子回报什么。

看着一个小生命,在我们的陪伴下,一点点成长,体味点点滴滴。

孩子的笑容与天真,孩子的泪水与信任,就是最好的回报。

为人父母,我们体验着苦与乐,从什么都不懂的新手爸妈开始不断强大。

这就是意义。

最后用纪伯伦在一首诗结尾: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从属你们。

亲爱的父母们,别把孩子当成未来,他们是你最美好的现在。

遇到坎了,别害怕,别灰心,多点耐心一切都会慢慢化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