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国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12-16 09:24:30

相关推荐

中国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以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正处于新旧技术范式转换期。已现端倪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塑造第六次经济长波的雏形,表现出与传统范式显著不同的特征。

本轮技术革命呈现的发展趋势

一是技术变革正在由企业的自发行为向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的社会化行为转变,技术变革的速度将明显加快;

二是技术变革正在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突破性创新联接起来,形成整个技术体系的“群体变革”;

三是在技术变革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使得许多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为产业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技术变革正在加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新经济长波范式特征

第六次长波需要一个复杂的“技术族群”来支撑。这些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新材料复合化、纳米化。材料是生产制造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强度、质量、性能和耐用性均优于传统材料,是孕育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的“摇篮”。

第二,新能源绿色化、清洁化。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将告别对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空气和环境污染。

第三,生产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第四,生产制造快速成型。3D打印通过“增材制造,逐层叠加”的模式实现生产制造的快速成型,与传统制造业先加工零部件再进行组装的制造方式迥然不同。

第五,新兴技术群体涌现,协同融合。当前的新兴技术集体爆发,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领域技术的协同融合为新产业革命提供了强大支撑。

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首先,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产品种类大幅增加,用于满足消费者更为广泛的个性化需求,而非传统的大规模生产,用户的创新和创意在产业发展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次,刚性生产系统转向可重构制造系统。新型制造系统以重排、重复利用和更新系统组态或子系统的方式,实现快速调试与制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最后,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大量物质流被虚拟化为信息流,除必要的实物生产资料和产品外,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可被无限细分,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

未来的产业组织将呈现出新趋势

一是产业边界模糊化。为了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反应,要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产业组织网络化。企业通过网络、跨越边界与环境相联系将成为普遍现象。同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结构层次精简富有弹性,促进信息的传递。

三是产业集群虚拟化。借助于发达的信息技术,基于特定地理范围的产业传统集群正被虚拟网络集聚代替,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灵活度。

新技术范式对中国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不仅需要关注危机时期的“保增长”,更要为未来的持续发展“调结构”。技术范式转换带来的机会窗口只是赶超的一个必要条件,成功赶超还取决于能否根据新范式要求在各个方面做出合理调整,这对我国的创新治理能力提出挑战。未来的创新政策需要在以下方面做更多努力:

加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是典型的以科学为基础的行业,与其相关的技术大都处于科学知识突飞猛进的领域,是最有希望带来产业革命的领域。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重点突破有望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因而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从源头上实现重大突破。

构建与新技术相匹配的制度范式。成功赶超的关键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服务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和社会范式转换同样重要。范式转换需要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在各个层面上进行高水平合作。因此,新范式构建既需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多样性联系,形成与新兴技术体系的动态匹配,也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转向新的调控形式,大力破除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加强各类主体能力建设。在教育方面,改革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方法、内容与手段,引导教育机构与新形组织保持协调。在创新方面,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技术创新提供多种支持,鼓励多样性研究,提升经济系统内部的创新数量和质量。在社会方面,将技术发展与生产网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联系起来。在政策方面,加强政策制定者的学习和能力建设,各种政策安排应根据技术变革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调整。

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为获取超额利润而展开的竞争是创新的原动力,竞争政策应成为创新发展政策的核心议题。但是仅靠市场自身无法形成合理的竞争环境,需要政府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对不合理的垄断行为加以规制,拆分托拉斯、阻止兼并、放松市场准入条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另外,国家还可通过支持公共研发机构,维护开放的竞争条件,创造能促成创新、打破既定市场地位的竞争机会。

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新兴技术扩散和产业发展壮大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与高速的经济增长是绝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优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加以充分利用。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引导消费能力的提升,实施必要的市场保护和激励培育新兴产业的本土市场,以庞大的市场规模诱导新兴技术创新,加速重大创新的市场选择,形成主导设计,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增强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话语权。

注: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国家治理》周刊10月第一期

《技术范式转换与跨越式发展》

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眭纪刚,刘影

编辑:李思琪

视觉:王嘉骐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