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佟丽娅4岁儿子金句频频:好孩子 都是父母好的语言滋养出来的

佟丽娅4岁儿子金句频频:好孩子 都是父母好的语言滋养出来的

时间:2022-01-01 00:50:10

相关推荐

佟丽娅4岁儿子金句频频:好孩子 都是父母好的语言滋养出来的

最近,在一档真人秀节目里,佟丽娅分享了4岁儿子朵朵说过的一些“金句”:

人最重要的不是没有吃的,不是没有玩具,是没有朋友。

在另一个节目中,佟丽娅说儿子3岁时就已经懂得什么是爱:

妈妈,你知道什么是爱吗?爱就是给对方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一直从他的身上,要我想要的东西。

还只是萌哒哒的学龄前儿童,却能说出如此条理清晰、富有哲理的话,大人听了都会酸啊。而且可以看出,朵朵情商也很高,妥妥的小暖男一枚。佟丽娅在社交平台说过儿子给她买“钻石”的小事也证明了这一点:

比起朵朵这种金句频出、情商又高的“天才”儿童,大部分孩子在3-4岁时还处于吐词不清、词汇量少、逻辑性差、表达不清楚的状态。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商情商吗?

你一定想不到,这个好方法就是我们和孩子间的日常交流。

01,父母的语言让孩子更聪明

《父母的语言》里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她研究了语言和成绩的深层关系,也综述了其他一些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一个核心观点: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好办法。

达娜萨斯金德的本职工作是给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听力。但她在医疗实践中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之后,学习成绩和正常的孩子还是有差距。

她认为,早期语言环境是关键因素。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早期丧失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后面就很难弥补。也就是说,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所处的语言环境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其他心理学家也做过统计,在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3岁孩子,累积听到过4000多万单词,能掌握1116个单词;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只听过1000多万单词,掌握525个单词,相差591个单词,差不多一倍了。

可以看到,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掌握的单词就越多。而词汇量的差距会影响孩子以后在读写能力、数学概念、自我管理、情商、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会产生成绩上的差距。

听起来让人有些焦虑,3岁的时候就会有认知上的差距,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是不是危言耸听呢?但萨斯金德教授向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请教,证实了,小孩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确实跟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关。

那么,什么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更聪明呢?

02,跟孩子说话的三个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跟孩子说话,不仅是越多越好,而且要注意三个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1)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就是我们和孩子要处在同一个语境中,他关注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比如给孩子穿衣服,可以和他聊聊衣服的样式,上面的图案等等;一起玩拼图时,说说拼图上有些什么。

小孩子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久,可能两三分钟就转移,我们也要跟着转移注意力,始终和孩子处在同一语境下。

需要提醒的是,数字产品是共情关注的天敌,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最好放下手机。把孩子教给电视保姆也一样破坏交流。大脑是在回应和互动中学习,没有互动,就会限制大脑学习和储存知识的能力。

(2)充分交流

所谓充分交流,它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词汇。我们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念叨手上干的活儿。比如,我正在洗衣服,我要把脏衣服收到一起,再给它们分类,宝宝的衣服要分开洗。我还要检查一下衣服口袋里是不是有东西,得拿出来……这些话大人听了可能要疯掉,但是小孩子会把我们的动作、我们拿的衣服跟词汇一一对应起来,以后他听到一个词,就会明白过来这个词对应的是什么东西、什么事。

在这个过程中,要少用代词,刘爷爷就是刘爷爷,不要用“他”;我喜欢你捏的小泥人,就是喜欢小泥人,不要说我喜欢“它”。

孩子学会说话后,有段时间可能会这样自言自语,一边做事一边说自己在做什么。到了三五岁时,他们会描述当下没有看到的事物,比如回家说幼儿园发生的事,这样的语言叫做“脱离语境的语言”。孩子智力提升的一个标志,就是掌握了脱离语境的语言,它对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要求更高了。

(3)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就是聊天。我们可以和孩子展开一个话题,最好是开放式话题,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孩子用“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来回答,这对词汇量的积累是没什么用的。

开放式的交流,引导孩子回忆、归纳、思考,会让孩子开始独立思考。

例如,孩子跟我们聊幼儿园发生的事,我们可以问一些细节的问题:老师带你们玩丢手绢的游戏,有哪些孩子参加了?你身边坐着谁?轮到xxx的时候,他什么样的心情啊?他抓住xxx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他了,xxx哭了吗?老师怎么处理的?……这些问题让孩子的大脑飞速运转起来,和我们一来一去进行多次交流。

有统计显示,有耐心的家长,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是250次,而冷漠的家长,每小时对孩子做出的回应不到50次,他们更多时候和孩子沉默以对。

我们要保证和孩子之间的话语密度是正常交流、聊天的密度,更积极地回应孩子,让他挺多更多正面、积极、肯定的词。

03,跟孩子说那么多话,能让他成为听话的孩子吗?

我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说出命令,孩子就听从,讲什么道理,孩子都明白,这是理想的状态。我们还有一句话叫“立规矩”,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听话”和“立规矩”这两个词,听着都有一种长辈的权威感。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里的说法是:

看护人在日常互动中向孩子传递文化规范,孩子学会用大脑进行自我调控。

你看,传递文化规范,这个词听着就比“立规矩”舒服多了,“自我调控”就相当于自控力呀,也比“听话”高级。

语言确实是有助于提升孩子自控力的。比如孩子之间有矛盾了,有的孩子会用语言表达:“不能随便拿我的东西,我不同意,还给我。”而有的孩子却冷不丁地就打过去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自我控制很难,语言技能越好的,自控力往往也越好。

那么,我们平时怎样和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自控力的发展呢?

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可以说:“现在收拾玩具。”这是下一个指令,指令通常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让人抗拒的。

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玩完了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啊?”“我们是不是要收拾一下呢?”“你能帮助我一起收拾玩具吗?”

可以看到,一句指令用到的词汇很简单,后面的说话方式就要我们说更多的话,要解释行为的因果关系,还给了孩子一种自主权,说起来更麻烦、更耗时。

我们脾气不好的时候,更愿意下指令。我们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更容易采取后一种慢慢商量的口气,还会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眼神对视。这些话和身体语言对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很大,是在鼓励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

我们想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又说回了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带孩子要有耐心,我们不能烦,不能发脾气,要以身作则。

情绪稳定的时候,我们才会跟孩子说更多的话,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帮助他们提升执行能力、推理能力和注意力控制。

当孩子处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他的语言能力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也增强。讲话较少的家庭,孩子语言能力弱,自我调控能力也弱。

像佟丽娅儿子这样的孩子,我们都会夸一句“这孩子真懂事”,“懂事”说的就是孩子懂逻辑,懂规则,还懂得人和人之间的爱。想要这样的孩子,就要跟他多说话,解释他所处环境的规则,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给他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

发出指令总是简单的,解释和鼓励要说更多的话,需要父母更有耐心。孩子从被动听话的状态,成为一个自我行为的主人,变得有理性,更容易沟通,更不容易闹脾气,这都依赖于他语言能力的进步。

多跟孩子说说话,这是非常基础的教育,是免费的,也比把孩子送口才班的效果好。花时间跟孩子说话,花费不多,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最基础、最底层的教育。

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交流,及时回应他,多肯定他、夸奖他,耐心地让孩子听到更多正面语言,这不仅是让孩子更“听话懂事”,也让孩子得到了更多爱。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