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为何沉默?

《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为何沉默?

时间:2019-10-11 06:39:51

相关推荐

《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为何沉默?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鲁迅先生曾为国人惨遭凌辱逆来顺受的沉默而痛心疾首,他愤懑于国人充当看客的愚昧无知与麻木不仁。于是拿起文学这把利器,定要摇旗呐喊,奔走呼号,唤醒民众不做任人宰割的沉默的羔羊。

与沉默相对的便是“言语”,孔子曾训诫子张:“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言外之意就是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的说出来,这样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由此可见,一旦言语与功名利禄疑惑生死名誉扯在一起,就连圣人孔子也不得不建议多听少说,沉默是金了。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中,结合自己特殊的经历深度剖析了隐藏在沉默背后的“言语”,读来发人省醒,令人深思。

01 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虽然王小波认为这是中国人的通病,但把保持沉默看成怯懦,则是不对的。不仅中国人沉默,外国人也有选择沉默的,比如苏联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有很长一段时间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就死掉了。当然王小波所陈述的沉默大多是关注它对个人来说的积极意义的。如果提到那些在战争中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坚守情报始终沉默不语的先烈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沉默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人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之中权衡利弊的一种选择。

俗话说“祸从口出”,或许这些话说出去会招来别人非议陷入舆论旋涡,或许会惹得对方恼羞成怒,或许会招来鄙视和轻贱,甚至搞不好会丢掉饭碗,种种情形。想来不如干脆闭嘴不说,索性沉默。想起去年国家调整纳税政策,单位的相关政策说明却迟迟未发,众人想知晓单位的作为却又不敢当中提出质疑,只好在私底下议论得沸沸扬扬,虽然发出了声来,其实本质上仍然是属于沉默的大多数,我们因为顾及到生存和体面,小心翼翼的把控着自己的言行,以免招来是非。这样看来能够挑战教会权威公然宣扬“日心说”的哥白尼是一位了不起的勇士,能够振臂一呼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也是华夏的铮铮铁骨,而不得不说那位最终在单位微信群里质问单位纳税变动实施策略的同事真的是令人肃然起敬。

沉默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对话语权的选择或放弃。

02 沉默与话语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不被听见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被看见。

权力即话语,比如,你要给别人讲“五讲四美”最好戴个红箍,穿上警服,就能够很有实力的显示话语权力。但话语却可能教出很多不同的想法。王小波讲起自己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一段经历。“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都有一小片腊肉。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阳台,朝全世界高呼:我们家吃大鱼大肉了!结果被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所以由此想到:假如我们真遇上了这么多的美事,不把它说出来会不会更好。人仿佛从能够听懂语言时,便接受话语的熏陶,话语教给人事理善恶,却也想要教给人们,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然而当话语站在人性的反面,不如沉默。

沉默的另一种理由,便是信不过话语圈。“因为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东西,所以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话语权”,进了那个圈子就要说那种话。” 这样的场景在《水浒传》当中也曾有过,林冲被逼上梁山之时,王伦让他三日之内交纳投名状,这投名状也就是按行规来说落草为寇,需先拎一个人的头颅来,以此明志。林冲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便有了后来和杨志交锋。

曾经有一个农村姑娘,经过不懈的努力考取到了名牌大学挤进了一家大公司。后来发现共事的伙伴个个家境富裕广有人脉,话题都是些时尚名牌奢侈品。为了不显得太特立独行,于是拼命的想让自己能够融入这个圈子,能说上几句话,以免尴尬。结果却发现,即使使出浑身解数,自己都是难以融入进去的。说出的话最终不过是被拿来当笑话谈资传开了而已。与其言语自取其辱,不如沉默不说。

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也仿佛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喜言悲,亦不言喜,不再在朋友圈夸夸其谈高声阔论,不再盲目冲动胡言乱语。除了是权衡利弊作出的选择以及放弃话语权之外,这何尝不是心灵上的一种自我成长,但我们所探讨的沉默并不代表要对世间的一切都沉默待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