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四川洪雅花溪古镇民俗文化节暨炳灵庙会成功举办!

四川洪雅花溪古镇民俗文化节暨炳灵庙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2-11-17 15:47:14

相关推荐

四川洪雅花溪古镇民俗文化节暨炳灵庙会成功举办!

四川洪雅花溪民俗文化节暨炳灵庙会于8月13日即农历7月13举办。当日早上8.30于花溪一桥抬花轿出发,拉开表演序幕,经下街到花溪农贸市场后炳灵祠。表演花灯、牛儿灯、龙灯、山歌等原汁原味的民俗节目,精彩不断,今年将推出新的节目表演抬夯,再现当年劳动场景。一度消失了的市级非遗堂灯,经发掘将重现,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炳灵祠的历史:洪雅花溪炳灵祠位于洪雅花溪(古称为芦村),历代文人辈出,花溪镇位于洪雅县城西南60里处,花溪镇在宋朝时为“买茶一场”;明代嘉靖《洪雅县志》中,名列全县七个镇中离县城西南六十里的芦村镇,就是现在的花溪镇所在地;花溪多水患, 鄨灵王因在古蜀地治水有功,当地人为纪念立“炳灵祠”,明清时期,当地后人多有几十人联名送匾“永镇龙传”。7月对该匾内容进行考证与恢复。

当日炎热的天气,挡不住老百姓的热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息,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没有停息。在传统的节目中也有现代的文化元素,这场庙会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节目。反映了地方老百姓欣欣向荣的生活。在建国70周年来临的前夕,老百姓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政府的方针政策,才能把老百姓的生活进一步的提高。人民安居幸福,国家才能兴旺!

鄨灵 炳灵亦作“ 鄨灵 ”。 传说中的 古蜀开明王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来敏 《本蜀论》曰:‘ 荆 人 鄨令 死,其尸随水上, 荆 人求之不得。 令 至 汶山 下复生,起见 望帝 …… 望帝 立以为相。’” 杨守敬 疏引 赵一清 曰:“按《寰宇记》引《周地图记》作 鄨灵 。”洪雅花溪“炳灵祠”为纪念“鄨灵”治水有功而立。可以看出洪雅花溪古镇历史悠久。花溪古镇由于独特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商贸集市非常发达。这个上万人口的古镇往往会吸引周边的很多的乡镇村民进行物质买卖,而多年沉淀的历史与传统还在民间流传。

洪雅的山歌表演,我们已经很难看见着青衣的洪雅人,这也是“青衣江”的历史反映。洪雅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受到楚汉文化、青衣羌文化的影响,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着青衣,拴围腰,着头巾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洪雅山歌的唱腔与据说于青羌民族的腔调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没有固定唱本,往往在生活中随时即兴可以表演。

在经过地方文化的爱好者卢亮与唐从祥先生的参与下,对于每年的庙会进行了提升,将一般的老百姓表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与专业的节目编排。在何淑珍阿姨的带领下把地方经典的传统表演节目进行集中的彩排,以在文化交流中进行表演。

“幺女子”是在花灯中的最重要的角色,反映的是媒婆说媒、相亲、见面、定亲的全部过程,将四川幺妹子的害羞见面、媒婆说媒、相亲场景进行再现。确实每一段婚姻爱情有不同的故事情节。在古代的爱情中大多数以介绍说媒的成就爱情美满。由于现代的网络发展使得少男少女在认识上更为方便快捷,而对于说媒的传统婚姻方式已经慢慢消失,越来越少。而正是这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而媒婆说媒的节目表演也正式记录这样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慢慢的消失。人们而追求真正的爱情与生活幸福没有任何改变!

真正的艺术来源劳动,来源民间。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大多数来源于生活,生活教会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于困难的克服,给予我们勇气。

老年人的幸福就是儿女们的福,在参加这场演出中不乏60、70、80、90后,他(她)们的积极向上、对于生活的态度无不是我们现代人的榜样。他们吃苦耐闹经历了无数,但是他(她)们的笑,无不反映现代美好生活的状态。

舞狮、舞龙表演将当日的演出推向高潮。龙腾狮啸中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也体现了老百姓的民族文化精神。生龙活虎,龙腾华夏,文化与文明的根源在这里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本次活动吸引了洪雅地方文化的爱好者参加,洪雅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文化代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狮跃龙舞堂灯闹,锁呐锣鼓声喧嚣。

传承非遗展风采,昔日幺妹依然俏。

农历七月十三,一年一度的花溪传统民俗文化节暨炳灵庙会,今天上午8.30在花溪拉开序幕,传统结新娘抬花桥从花溪下场口沿街巡游到炳灵祠,在热情奔放的锣鼓声中将表演推向高潮,紧接着的传统节目牛耳灯、狮子灯、龙灯、花灯将观众引入儿时的记忆。

经过地方文化的爱好者何淑珍、卢亮等的策划与推动下,洪雅花溪(宋代卖茶场)古镇上己经消失了近二十年的非遗堂灯,经过挖掘整理,紧张的学习排练,终于重现江湖,呈现于观众面前,展现出昔日堂灯风采。本次新推出抬夯节目,在号子的喊声中,再现当年生产劳动的场景。悠悠的山歌唱出少女情怀,深情颤动的声音似在旷野中荡声徘徊。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民俗文化盛宴,在各级领导的协助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以及各界朋友的帮助下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需要传承,文明需要延续。五千年优秀的民族基因应该代代相传。“挖掘地方民俗弘扬艺苑精华,传承非遗文化展现千年风采”成为这群文化爱好者们的目标。

(新闻来源:卢亮 摄影:赵兴权 图文编辑:唐从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