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敬佩母亲 赞颂母爱 教师笔记梳理四年级下册《母鸡》知识点

敬佩母亲 赞颂母爱 教师笔记梳理四年级下册《母鸡》知识点

时间:2018-12-24 03:04:03

相关推荐

敬佩母亲 赞颂母爱 教师笔记梳理四年级下册《母鸡》知识点

《母鸡》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本课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它和我们上节课学的《猫》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让我们继续探索作者的语言风格、表达特点。

一、运用资料袋,简介作者。

简单回顾上一课《猫》,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老舍先生的相关信息。

引出课文:老舍先生这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又会怎样来写母鸡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态度。

2.识字写字。

“啄”是翘舌音,“聋”“哼”读准后鼻音,“疙瘩”一词“瘩”读轻声。“恶”是多音字,在文中“可恶”的“恶”是讨厌的意思,应该读wù,和另外两个音组词区分。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聋、哼、啼、凄”,“海”字换偏旁识记“侮”。

写字时重点指导“孵”字的笔顺,左半部分应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戒”字的左下方为横、撇、竖,不要写成两竖。

三、整体感知,明确情感

浏览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1到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4到10自然段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写出了不再讨厌的原因。

2.第4自然段为什么分到第二部分?

这一自然段是两种情感的过渡,叫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中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所以分在第二部分。

四、学习第一部分,明白“讨厌”原因

1.出示第一部分中心句:

“我一向讨厌母鸡”

“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一向”说明作者讨厌母亲的时间长,要重读。

2.默读第2到3自然段,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通过讨论,小结原因: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

3.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母鸡的叫声难听?

(1)“嘎嘎”“没完没了”,体会到母鸡的叫声令人厌烦。

(2)作者还用了哪些词形容母鸡的叫声?(“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

“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声音带有忧郁的味道。)

读一读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3)“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声音是看不见的,“扯长了声”会给人什么感受?

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什么感觉?(难过、郁闷……)

读一读,体会作者对母鸡叫声的反感。

小结学法:抓关键语句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

4.运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二、三自然段:你又从哪里体会到母鸡的欺软怕硬、居功炫耀?

(1)抓住对“公鸡”“鸭子“母鸡“的不同态度对比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

(2)“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聋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怎么会被母鸡吵得受不了呢?

(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五、学习第二部分,感受态度变化

1.一向讨厌母鸡”的作者为什么后来却“不敢再讨厌”?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默读第4至10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画出自己感触最深的词句,写写感受。

交流感受,随机点拨:

(1)“挺着脖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两个“挺着”感受到母鸡勇敢无畏的形象。

(2)“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联系上下文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它会说些什么?

在说话情境中,再次感受母鸡的负责、勇敢。带着感受读第5自然段。

(3)小鸡雏“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而母鸡呢?——“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通过对比,感受到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指导朗读:小鸡雏吃得饱饱的,读出高兴;读母鸡的样子时,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

(4)“倘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联系第二自然段“它永远不反抗公鸡”,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更能体现成为一个母亲后,母鸡在保护鸡雏时的勇敢。)

(5)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洗澡”,母鸡还“半蹲”着或“伏在地上”,让小鸡“挤在它的翅下、胸下、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

你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什么?联系生活体验,说说母亲是怎么教导、疼爱自已的,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读一读,读出感受。

(6)“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顶”是口语化的表达,联系上下文,说说“顶”的意思。(很,十分)从两个“顶”感受到母鸡在夜间也很警惕,用叫声报警,十分负责、辛苦。

引读回扣第9自然段:

一个个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只母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无私无畏,日夜操劳,作者情不自禁地赞美——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作者被母鸡的母爱所震撼,他这样赞颂全天下的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你从“不敢”读出了什么?(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尊重、敬畏这只有了一群鸡雏的母亲。)

六、回归整体,比较表达的异同。

相同之处:

1.都用了口语化的语言,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动物的形象。

2.总分构段方式。

3.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和赞美。

不同之处:

1.《猫》明贬实褒,写出了对猫的喜爱,《母鸡》通过写态度的变化表现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敬佩。

2.《猫》通篇都写猫的可爱,表达了由衷的喜爱,《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前后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美。

七、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张抗抗的《天鹅》或其他作家描写动物的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