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聪明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聪明

时间:2019-12-02 15:33:20

相关推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聪明

亲戚家的孩子今年13岁了,撒谎、半夜偷玩电脑,甚至偷拿家里的钱花,见人也不说话,考试垫底,经常叫家长。家长没少打骂,但是没用,打的时候说再也不敢了,过几天又犯。让他们头疼不已,觉得孩子没救了。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青春期的问题源于幼年时期的养育方式。这孩子生下来几个月,就放在爷爷奶奶身边,上小学时候才被父母接回来。心理亲密关系被迫两次中断,我想这是孩子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穷爸爸、富爸爸》里就有一句,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陪伴”,这两个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西尔斯博士曾经说过:“所有在亲密中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一定比较强,与人的亲密度也高。”

通常,在童年时期能够得到足够陪伴的孩子,会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也更加自信。同时,他们会通过和父母的交往,学习与人交流、合作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从大人身上学到优秀品质,表现的更加聪明。

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陪伴不重要呢?

1.很多的家长会认为:孩子三岁前没有记忆。或者说“孩子还小,谁陪都一样”。于是,孩子生下来就扔给爷爷奶奶,自己出去打工上班,等孩子大了再接过去上学。

中国有句古语叫“三岁看老”,李玫瑾教授曾说,0-3岁时期,虽然孩子很多事什么都不懂,甚至长大后对3岁前一点有没有记忆,但是这个时期学到的东西是终身的,很难改变的。

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和现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已经有了云泥之别。老一辈的人年轻的时候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往田间地头一扔,或者放到一个缸里,确保孩子不会有危险,然后就不管了。很少拥抱、安抚孩子,更少和孩子交流。这也是为什么老一辈的人,看小时候的照片会说,自己小时候就像傻子,看起来呆呆傻傻。这是因为在生命早期错过学习机会,大脑有些功能退化了。

2.有些家长知道陪伴重要,但认为钱才能给孩子提供好生活的保障。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每天忙里忙外,陪伴不了孩子。

钱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但孩子的成长关键期是不容家长们忽视的,这个阶段有可能会决定孩子以后的性格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态度。如果因为钱而导致孩子成长的缺陷,那这可就会给爸爸妈妈们留下一生的遗憾。所以说爸爸妈妈一定要在孩子成长的时候要多多陪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她遇到很多无助、绝望的父母,孩子青春期时不愿学习,出现各种问题,不听劝,打没用,父母焦头烂额,欲哭无泪。这些是因为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孩子长大出现的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很多都是婴幼儿时期没有陪伴在身边,长大才生活到一起的。

为什么说陪伴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1.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他们塑造着孩子的世界。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里写道,一个孩子拥有的个人经历和人际关系会刺激并塑造大脑,并且为这个孩子终生需要的盛景网络创建过程提供动力。

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决定(有没有人爱我,我有没有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决定(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还是充满威胁的,是令人鼓舞的还是令人沮丧的?),会变成其大脑“回路”的一部分。一个孩子通过感官(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所体验到的外部世界,能够使大脑形成连接或改变连接。

婴儿并不像我们曾经以为的那样是“一块白板”:婴儿和小孩子们一样,会思考、观察并推理。尽管大脑有惊人的灵活性,但是在孩子生命早期有一些进行重要学习(比如视觉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的机会之窗。如果错过这些机会之窗,一个孩子获得这个能力就会变得更困难。对某些功能而言,大脑发育是“用则进,不用则废”的。

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他们塑造着孩子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塑造着孩子成长中的大脑。所以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聪明。

2.跟父母尤其母亲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

这些影响着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也是孩子是否聪明的关键所在。

婴儿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三岁前的婴幼儿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整体,特别需要妈妈的陪伴,这是为什么婴儿特别依赖妈妈的原因。婴儿时期,孩子更需要安全感,需要父母的身体触摸,尤其是母亲的陪伴。如果这个时期和孩子分离,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心理亲密”中断。

有研究证明,孩子如果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会因有一种“亲子中断”的感觉,而造成性格上的自卑、敏感和不信任,一旦这种性格在孩子心中扎根,这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都指出,孩子0-12岁,尤其0-6岁之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到6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所以,千万别说“孩子还小,谁陪都一样”这样的话了。

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之后,具体说怎样才是陪伴。

陪伴也分两种:有效陪伴和无效陪伴。

1.什么是无效陪伴

人在心不在,是无效陪伴最经典的例子。虽然总是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你的无效陪伴并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在大部分家长眼里,无疑成了舍弃自己的工作时间陪孩子玩,但是家长只理解了其中一个字“陪”。

比如家长在带孩子时,都在玩手机,刷短视频,关注点不在孩子身上,这只是单纯的“陪”而已。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并不在于陪伴时间的长短,而是陪伴的质量。

孩子在慢慢的长大,当你错过孩子的成长,孩子性格已经形成,等你发现这个问题时,已经很难消除亲子之间的间隙。

2.什么是有效陪伴

“陪伴”的“伴”就是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不只要花费必要的时间,还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

就像上面说的质量,陪孩子玩要和孩子玩到一起,这样孩子也能多跟你交流,并不是说:“来,我今天陪你玩。”结果却是自己做自己的,孩子在干嘛,你也不知道。所以有效陪伴要用行动去陪伴,用爱去陪伴,用心陪伴。

我家孩子有一次让爸爸读绘本,爸爸直接拿手机搜了一下,给孩子听。可是孩子并不满意,他不要听手机讲,他要的不是没有感情的故事,而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觉。于是,不管再忙,睡觉前都是让孩子一左一右,由我或爸爸讲完故事再睡觉。这样才是有效的陪伴,孩子能感觉到父母的爱,每天都会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有些人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常陪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来说,该怎么办呢?

即使不能在身边,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1.每天尽量和孩子通话、视频,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他,你是爱他的。

2.在孩子的生日和重要的节日,给孩子一份礼物,给孩子一个惊喜。即使不能到场,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关爱。

3.约定一件事,有时间了陪孩子一起做。比如约定去动物园,休息时带孩子去,遵守约定,让孩子更信任你。

4.好不容易在家的时候,不要玩手机、刷微博,好好陪孩子玩一玩游戏,说说话。

5.不能多陪孩子,更要多多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这样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

童年时期能够得到足够陪伴的孩子,会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也更加自信。他们会通过和父母的交往,学习与人交流、合作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从大人身上学到优秀品质,表现的更加聪明。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聪明,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们,有时间就请多多陪陪孩子吧。

我是大李老师,关注我,教你更多育儿知识。

收藏

举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