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田晓菲 13岁考入北大 28岁嫁53岁美国教授 入美籍任教哈佛!

田晓菲 13岁考入北大 28岁嫁53岁美国教授 入美籍任教哈佛!

时间:2020-04-15 07:01:12

相关推荐

田晓菲 13岁考入北大 28岁嫁53岁美国教授 入美籍任教哈佛!

我们都生活在这滚滚红尘之中,众生皆是过客。

而在这茫茫人海中,总有人与你有着特殊的缘分。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个干净的笑容,但总是在不经意间,仿佛山洪,冲入你的心中。古人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这天地苍茫,人潮拥挤,是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换来的今生相遇。都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可见能遇到与自己相爱的人是一件多么不易的幸事。

然而,总有很多人,或是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束缚自己,或是在爱情面前不够勇敢,将感情轻易放弃。有人真心相爱却屈从于现实的压力,也有人打破常规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田晓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视世俗的偏见若无物,最终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田晓菲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中,其父母都从事文学工作,田晓菲从小耳濡目染,也沾染了父母的书卷气质。年仅四岁,她就在文学方面表现出了非常惊人的天赋。当别人还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时,她就已经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自己创作的诗词,并先后出版了五本诗集。

小小年纪的她表现出超乎同龄人的聪慧,在别人还不能理解文章涵义的年龄,她却与柳溪等天津的著名作家成为知己好友,更是被柳溪因为自己的忘年之交。

1985年,十三岁的田晓菲又先后出版了两本诗集,并因此通过了北大西语系的英美文学专业的特招。次年,年仅十四岁的田晓菲进入了北大的校园,成为了这个校园里最年轻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田晓菲的文学功底却非常的扎实,提起诗词,甚至有些北大的学生都不及她。

在北大建校90周年的前夕,16岁田晓菲写下了著名的《十三岁的际遇》,以此表达自己对于母校的热爱和感谢。而这本书如今已经被列入了中学的课本,可见田晓菲的文学功底。

在北大学习期间,她结识了海子。

与田晓菲的生活不同,海子的一生历经坎坷与磨难。他将自己的寄托和希望,全部建立在诗歌上,现实给了他多少苦难,他就给了诗歌多少期盼。他在诗中描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用诗歌为自己筑起铜墙铁壁,用诗歌给了自己一个桃花源。

作为朋友,田晓菲非常欣赏海子的才华,并鼓励他继续坚持创作,她相信,只要他坚持,就一定会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然而,海子并没能像他诗中描写的那样豁达,他面向了大海,却没勇气走出桃花源。最终,海子选择卧轨自杀,当田晓菲闻此噩耗时,她久久不能释怀。

1989年,田晓菲从北大毕业,赴美国深造。1991年,她在美国获得了硕士学位。1998年,她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了哈佛最年轻的博士。

在哈佛学习期间,田晓菲结识了哈佛大学的教授,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史蒂芬·欧文,他的中文名字也叫做宇文所安。与田晓菲一样,史蒂芬也非常喜好诗歌,并且研究方向就是古典诗歌。他曾著有《初唐诗》,和《盛唐诗》。因为酷爱诗词,他还为自己取了宇文所安这个非常古典中文名。

在田晓菲在哈佛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史蒂芬先生曾是她的老师。由于二人对诗词都怀抱有非常高的热情,所以二人很快就成了知己好友。因为诗词,二人惺惺相惜,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分享感受。

史蒂芬觉得,这个中国姑娘实在是太迷人了。用中国话讲,田晓菲"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才情,她的诗意,都深深吸引着史蒂芬。他们谈论杜甫李白,谈论白居易欧阳修,他们的话题从唐诗宋词到生活兴趣,无话不谈。比起师徒,他们更像是挚友。

随着二人的相处,史蒂芬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东方姑娘。她像她的国家一样,充满着神秘感。在田晓菲毕业后,史蒂芬立刻向她表达了爱意。但是,田晓菲却觉得他们二人并不合适。

她告诉史蒂芬,当时她还有一位爱慕者的事实。希望借此来打消史蒂芬的念头。但是,史蒂芬却以诗句来分析了他自己与那位追求者的优劣,并告诉田晓菲说他并不会轻言放弃。他对田晓菲说:"爱若磐石坚。"简单的五个字,却饱含了他的决心与毅力。田晓菲被打动了。她实在没有想到这个放荡不羁的外国男人也渴望着与她一样的中国式爱情观。因此,她答应了史蒂芬的求婚。

虽然他们二人情投意合,但是在双方父母的眼中,他们却并不是彼此的良配。因为田晓菲当时年仅28,而史蒂芬却是已经53岁的老头子。二人之间巨大的年龄差异让双方父母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面对家人的反对,二人分头做思想工作,最终,家人们还是同意了他们的婚礼。1999年,二人在美国纽约举行了婚礼,为了能更好的陪伴丈夫,田晓菲选择更改了自己的国籍。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都认为她崇洋媚外,抛弃了自己的国家。

婚后,田晓菲因为文化底蕴丰厚,文化知识过硬,曾先后到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教。但是,她为了陪伴史蒂芬,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哈佛担任讲师。虽然身在异乡,但是她尽自己所能,将东方文化尽可能多的散播到西方的国家,并在学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田晓菲这一生与诗歌为伴,出版的诗词集非常多。在国外的这些年,她更是为了传播东方文化而不遗余力。但是这些成就在大家的眼中,都抵不过她远嫁美国更改国籍,觉得她崇洋媚外。但说到底,更改国籍是个人的自由,之所以会觉得这样做不妥,无非是因为世俗的眼光。

就如同封建社会的贞洁烈女不得改嫁一般,无非是世俗中的庸人自扰。但是,我们活在世俗中,就要承受无数世俗的眼光,大多数人都被迫学习着接受世俗的束缚,活成别人口中的开心,快乐,光鲜亮丽的人生。

又有多少人能像田晓菲,只为了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而不去在乎世俗的眼光呢?我羡慕田晓菲有这样敢于对抗世俗的勇气,也希望大家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去在意庸人自扰,只做自己!

文/史来鉴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