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无人知晓》电影赏析:时间的残酷美 平凡却不平庸

《无人知晓》电影赏析:时间的残酷美 平凡却不平庸

时间:2022-05-16 06:05:45

相关推荐

《无人知晓》电影赏析:时间的残酷美 平凡却不平庸

《无人知晓》这部电影很是清新自然,虽说讲述的是极其残酷的社会事件,可是看上去很美,就连杯具的结尾也处理的干干净净,没有声嘶力竭的讨伐与批判,安静的陈述了一个发生在四个被母亲遗弃的日本儿童相依为命生活的故事。越是如此无声,带来的震撼也就越强烈,大音希声之说便是如此解释的吧。

在修辞学范畴内,隐喻是比喻的一种,表达为A是B,却不是明晃晃的说A像B,就是因为A和B两者之间某种相关性相似性的存在,而运用修辞的手法,将二者联系起来。就这部影片而言,若是做个人观影体验的阐述,我就那整部电影看作是一个巨大隐喻句,一个现代日本社会寓言式的隐喻。

《无人知晓》中四个孩子由其母亲所带领,租了一间房屋,而房东却十分不喜欢年龄较小的儿童居住,于是母亲和长子明骗过房东,并让另外三个孩子不出屋子半步,过起了童年不应该有的禁闭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孩子的父亲也各不相同且含糊不清,于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其母亲所从事的职业,故事的开端始于母亲的离开,母亲的离开使得这个原本残缺的家庭失去了完整的可能性,也使得四个孩子逐渐陷入绝境。哥哥明的年龄还不够法律规定的打工年龄,经济来源就此中断。而且随时面临被驱逐的危险,慢慢的水和电也断掉了,四个孩子就去公园中接水度日,虽说日子苦熬着,可是兄妹四人相依为命,生活也算得上温馨可人,可不幸的事情还是终于发生了,年龄最小的妹妹发生了意外,淡淡的忧愁在音乐中逐渐烘托出来,他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下面得回到我所理解的隐喻上来,这部电影中的种种细节,所暗合的正是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部电影中所展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对日本民族无意识的反应。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向纵深推进一步:他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的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即我们所说的一个民族的共性,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共性。这里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也可以通俗理解为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特性。

影片以明的行动作为主线贯穿了整个故事。他已经掌握了诸如购物,做饭,交费,与人打交道等基本的生活本领。并有了自己的道德准则。他管理着家庭,照顾着弟妹。他对未来有憧憬,他想上学,想打棒球。母亲的离去,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上的入不敷出,更多的是独自面对世界的恐惧与迷茫。世界是如此的大,如此的陌生。那一张张面孔,一道道目光,一条条马路,一栋栋楼房…

他开始寻找朋友,可他的朋友却是靠金钱维系的。游戏带来的快感不是明需要的,他需要的是同龄人的认同感。不愿偷窃使他失去了朋友,脏臭的环境同样也留不住淡漠的友情。而一个逃避学校与家庭的女孩成了明的新朋友。她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发现了美好的东西,那生机勃勃的植物,柔弱的妹妹,顽皮的弟弟,温柔善良的姐姐,还有那沉默的肩负重担的明。她想帮助这个难以为继的孤岛,这个也许是心灵的圣洁之地。她选择卖笑伴唱的方式赚到钱给了明,可是明拒绝了她的钱。

这是一个奔跑的长镜头,在灯红酒绿的夜市里,明奔跑着。慢镜中一切声音都已消失,剩下的只有风声和单调的跑动的拖鞋声。从嗒嗒声中我们仿佛感到了明内心里极度的疲惫极度的悲伤。明在女孩身上看见了妈妈的影子,看见了一切挣扎地存活在世界上又遭到世界疯狂蹂躏的弱者的影子。这是这个光鲜快乐的世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痛苦阴暗的真实的一面。

妈妈的世界,女孩的世界,明的世界,这三个世界都是弱者支撑的世界,都是强者环伺的世界,冷漠到令人绝望的世界。

导演并非完全绝望,这个冷漠的世界中依然有温情的目光,有伸向弱者的手臂。在影片的开头处一直默默关注明和孩子们的收银员,偷偷地将过期食品送给明的店员,女孩,棒球队教练。他们在各个角落里投来善意同情的目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搭把手,推一下。

影片一开始,我就觉得很压抑,虽然影片一点也没有渲染悲伤的情绪,但是,我想真正的悲伤就是这样吧,不用写在脸上,只要你曾经体会过,就可以被感染,而不是要靠没完没了的泪水来诉说自己有多难过。片中的明,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是三个弟妹的哥哥,有一个比她还要孩子气,未曾做好准备的母亲,和不曾出现过的不负责任的父亲,就在母亲失踪后,他担当起照顾弟妹的重担。生活的残酷,一次次接近希望,却不断被命运宣判破灭,和弟妹的相濡以沫,一直到最后,最小的妹妹死去,亲手埋葬她。从头到尾,几个孩子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甚至,当我回忆起来,他们连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小孩子就是这样,生活多煎熬,仿佛也与他们无关,零食,游乐园,小游戏,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在明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在大人身上都很难找到的坚强坚定,忍耐安静,成熟,还有那一丝丝孩子气。就在他被冤枉偷东西,不愿与别的孩子一起做坏事,偷看孩子们打棒球,埋葬妹妹之后回家的路上。。。。。。不会轻易把焦虑悲伤写在脸上,我想,我们很多人再经历五年,十年,二十年,都未必可以做到像他那样。 我一直觉得日本是一个比较压抑的民族,这和他们的教育有关,某种程度上和中国相似,但更甚于中国。所以,日本人,在我看来,总是比较隐忍内敛含蓄的。 当明在打棒球比赛时,影片已经接近结尾,我吐了一口气,我以为,这样的安排是要告诉我,他们最终会实现他们每个人的梦想,读书,钢琴,画家,棒球。然而,原来所有都只是铺垫,只是小雪的死的铺垫。最后明和女孩把小雪放在行李箱,埋葬在看到飞机的地方时,我已经泪流满面,我知道,多数人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很畸形,会觉得他们最后居然可以没事那样继续生活很冷漠,可是,最最触动我的却恰恰是这样最后的安排,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啊,就算你最爱的人离开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为了死去的人更为了活着的人。再沉重的悲伤,只会放在心里,自己知道,就算很多年以后,仍然会隐隐作痛,但是,这并不用写在脸上,也不用刻意哀悼,而是更好地活下去。坚强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离去只会让自己更长大懂事。我想就是这样,才会让我无法平服自己的情绪,一直走不出来,沉溺在片里的那种情绪。

最后的一分钟,明被莫须有的飞机声吸引着望向明晃晃的天空,他的眼里有什么正在渗出,这时,一只小手轻轻地拉了拉他脏而破的体恤,那是小茂,他静静地不安地注视着哥哥。

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你听见了什么?答案就像村上春树《奇鸟形状录》中一章的结尾处写道:我听见了哭声,用那不是声音的声音;我听见了呼喊,用那不是声音的声音。

一个人的哭泣,呼喊,要用多大的力量才能撼动这个社会冷漠的心?这被水泥包裹住的求救,这被无数声音淹没的呼喊。在静静的夜里,明埋葬了妹妹。随同埋葬的,还有她未曾享受经历过的漫长的人生。那么多盒的巧克力,妹妹只吃过一盒,还是一点点省着吃的。静静的,清晨来临了,弟弟拉着哥哥的衣服,把他从绝望中从悲伤中从疲惫迷惘中拉回,生活还将继续。未来依然在前方。

这部电影取材于现实事件,经过十几年的沉淀酝酿,导演终于以惊人的才华表现出一种悲悯的情怀。静静的记录片般的叙述中,如水流逝的悲凉下是岩浆般浓烈滚烫的情感涌流。当一架客机在灰云穿行消失时,我仿佛又体会到了看见小津安二郎那无雨空阔的夏日天穹的所感到的憾动心魄的悲伤。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科技无所不在,理性无所不能。就在这个值得自豪欢庆的社会中,有四个被遗弃的孩子。有抛弃骨肉的女人,有无聊的与狗为伴的女人,有逃离学校逃离家庭的女孩,有偷盗的孩子,有沉迷游戏的成年人,有沉迷赌博的成年人,有将女人当玩物与商品的成年人。这些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甚至,就在四个孩子的周围。

孩子们在一天天变得邋遢,时间残酷冰冷的演进,比时间更残酷冷漠的是周围的世界。人类的心应该受道德的法则支配,这是先贤说的。现实却是这个人类世界同样漠视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幼小同类。就是因为他们不够强壮,所以活该受这样的折磨吗?

在埋葬妹妹小雪时,黑夜中,机场上是一片璀璨的灯光,巨大的发出呼啸声闪着灯的飞机掠过。这个妹妹生前最想目睹的美景却成了埋葬妹妹时的背景。这不禁让我联想起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奇迹》。影片中,孩子们在两辆列车交会时许下对未来的心愿。列车带着强烈的风和轰鸣闪着奇异的光来了,孩子们的梦想就淹没在了这个人类创造出的工业奇迹中。他们的渴望融入了这个奇迹中,这个奇迹也会引领着他们幼年的梦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奇迹。而在埋葬妹妹的夜空中,飞翔的人类奇迹不再引领梦想,这些学琴,打棒球,画画,上学的梦想已化为泡影,已经降格为了对母亲回家的期盼,生存下去的渴望。

四个孩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永远是他们向外看走出去的动力,而外面的世界很冷漠同样也是他们自我封闭的理由。世界就是这样矛盾复杂。他们多么需要一个引领者,一个过来人啊。妈妈,她一会喜一会悲,她在表演,在挣扎,她会在睡梦里无助地流泪,白天又若无其事地上班。她还要学着应付这个世界,最后应付不了干脆逃离了这个世界。她无法给予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本领。而大儿子明担负起了这个责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