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结婚纪念日当天 这对夫妻做了这样一件事!赞!

结婚纪念日当天 这对夫妻做了这样一件事!赞!

时间:2018-07-24 11:52:29

相关推荐

结婚纪念日当天 这对夫妻做了这样一件事!赞!

7月22日早上8点半,胡采棣和王晨准时来到市红十字会。

胡采棣是襄阳日报社记者,王晨是襄城税务局窗口工作人员。今天是他们结婚四周年纪念日,夫妻二人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共同签订器官捐献协议。

为了迎接这个特别的结婚纪念日,王晨特意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我想穿着喜欢的衣服,为今天增加点仪式感。”王晨笑着说。

正式登记前,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胡采棣和王晨详细讲解了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的注意事项和流程。整个过程中,胡采棣和王晨都十指紧扣,不时相视一笑。

在填写登记表时,两人把人体器官、眼角膜及遗体捐献选项全都勾选了,并承诺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逝世后志愿无偿捐献器官。

之后,他们领取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成为了襄阳市第443及444位器官捐献志愿者。

看着证书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和志愿者编号,胡采棣笑得格外开心,还专门拍了照留念。他说:“终于完成了我们夫妻共同的心愿,我现在特别高兴。一会儿我还要发条朋友圈好好秀一秀。”

胡采棣与妻子一起签订器官捐献协议的消息传开来,朋友和同事们并没有太意外。“去年他赴武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才了解到他很早就加入了湖北红十字会骨髓库,还常年义务献血。这样一个‘暖心’小伙再次奉献爱心,这一点也不让人意外。”胡采棣的同事、襄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睎菁说。

出生于1993年1月的胡采棣,身高1.95米,见人总是笑呵呵的,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性格开朗,待人热忱,充满正能量。虽然今年才27岁,但他已参与无偿献血12次,累计达4800毫升。

“我第一次献血是在的6月20日。那一年我刚满18岁,刚刚结束高考。参加无偿献血,是我送给自己的成人礼。”胡采棣说,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也正是基于这个初衷,胡采棣先后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及器官捐献志愿者。

去年4月,接到自己与一名急需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病人初配成功的消息,胡采棣甚至有些小兴奋,他说:“为了这一刻,我已经等了很久了。”

为了保证造血干细胞的质量,胡采棣坚持清淡饮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六个月后,胡采棣来到武汉,经过4个多小时的血液采集,他成为我省第400位、全国第8965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同事们把胡采棣捐献的全过程进行了图文直播、视频记录。一则《见证重生,触摸希望——本社青年记者胡采棣捐献造血干细胞全记录》的融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更多人通过他的经历,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打消了畏惧心理。

今年我市首位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曾勇说:“看到胡采棣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很大,坚定了我的信心。”

“我的家人给我很大的支持,他们从精神上鼓励我,从饮食上照顾我,才让我没有顾虑的去捐献。”胡采棣说,这次签订捐献器官协议,双方的父母都很支持,妻子更是主动要求和他一起签协议,这让胡采棣很感动,也让他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更坚定了。

“把这张证书送给他,这比任何礼物都弥足珍贵。”王晨指着自己的登记证书说,器官捐献一直都是胡采棣的愿望,在这特殊的一天,陪他一起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感觉又酷又浪漫。

“做这个决定不是心血来潮,我们很早就在了解器官捐献的事情,经过了深思熟虑。”胡采棣说,作为一名记者,他时常能看到通过器官移植让患者重获新生的报道,这坚定了他捐献器官的决心。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肖越告诉记者,以往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大多是老年人,而且都是个人过来登记。但现在,以家庭为单位来登记的志愿者明显多了起来,尤其像胡采棣夫妇这样的年轻夫妻来登记,对大众的志愿捐赠行为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目前,已经成功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中,近15%都是夫妻或家庭集体登记,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市民理解、支持志愿捐献,并且愿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记者从襄阳市红十字会获悉,至今,我市已累计有444人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截至,成功实施遗体、角膜、器官捐献171例,其中遗体捐献32例,眼角膜捐献26例,器官捐献113例,累计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29例。

然而,目前器官移植的需求量仍然远大于器官捐献量,志愿捐献的行为还需要大力倡导。

“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厚度。”胡采棣说,他不会停止志愿服务的脚步。他相信,在传递温暖、延续生命的路上,他也一定不会孤独。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拾壹

校对:杨思琦

审核:杨明阳

终审:江伟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