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民银智库研究》第108期: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及趋势展望

《民银智库研究》第108期: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及趋势展望

时间:2021-07-13 20:53:51

相关推荐

《民银智库研究》第108期: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及趋势展望

1. 全球融资规模将持续提升,资本加速出海

2. 行业监管将趋于平衡化,监管科技布局将加速

3. 与经济周期更有效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4.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将引领技术突破,实现应用升级

5. 各方合作更加紧密,金融科技生态圈将更加完善

一、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态势

1.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态势

随着新兴技术的火热推动,全球金融科技行业实现快速发展,融资规模持续走高。同时,全球多国政府、商业银行、初创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市场布局,多方位完善金融科技体系建设。总体来看,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态度较为积极,融资规模创新高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多国政府及监管机构基于本土金融科技发展特点,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条例。总体来看,各国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态度较为积极。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白皮书,提出要从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相关政策,同时在金融创新中追求强大的竞争优势。英国财政部提出“金融科技振兴”策略,对于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发布《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的相关措施(征求意见稿)》,积极推行“监管沙盒”政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签订双边协议,共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成立新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促进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启动2700万新元基金促进金融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发展。印度政府鼓励数字化与创业,积极改善印度的经济与营商环境,自上而下助推数字支付的普及。

在国家层面积极的推动下,全球金融科技融资规模创新高。数据显示,,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额达166亿美元,融资事件1128例,分别较增加28亿美元、105例。分区域来看,北美和欧洲地区受益于初创企业积极的投资态度,融资规模增长较快。其中北美地区金融科技融资额达到7837亿美元,较增长1946亿美元;欧洲地区金融科技融资规模2676亿美元,较增长1466亿美元。亚洲金融科技融资额近四年来首次下降,但得益于中国、印度两国金融科技大规模融资的支撑,亚洲金融科技融资规模仍高达5794亿美元。

(2)借贷和支付领域发展迅猛,相关企业表现良好

全球金融科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渐构建起以P2P网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为代表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并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在全球金融科技众多业态中,借贷和支付领域发展较为迅猛。

从融资规模来看,全年,全球借贷领域实现134例融资,融资总额约344亿元;支付领域实现93例融资,融资总额约265亿元。相较于其它业态,均呈现大幅领先优势。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全球金融科技百强企业”中,借贷企业有32家上榜,支付企业有21家上榜,占据绝对优势 。

——借贷

全球网络借贷相对成熟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中国、印度等几个国家,但发展模式略有不同。,上述国家网络借贷活跃发展的同时,不乏有国内资本参与的身影。

美国和英国征信体系较为成熟,网络借贷平台能够有效借助国家征信信用体系,参与筹融资活动。借款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主要出于利率优势及良好的用户体验考量。4月,美国最大的网络借贷公司Lending Club创始人拉普朗什创建了新的网贷平台Upgrade,通过区块链技术,在每一笔交易中加注时间标记,从而创建无法修改的交易记录,以加强数据的真实性。Upgrade于3月完成A轮融资,以股权及可转债形式共募得资金6000万美元,其投资者包括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宜信、诺亚控股等。

印度是亚洲地区除中国以外最大的网络借贷市场。与美、英不同,印度征信体系较为薄弱,网贷市场快速发展得益于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面向征信数据不完整的中小企业及长尾客户服务。近两年来,印度网络借贷公司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仅,印度新成立网络借贷公司高达225家。10月,印度在线小额贷款平台KrazyBee完成了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国内的小米和顺为资本领投。

——支付

随着互联网、新兴科技、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全球网络支付得以快速发展。巴黎银行在《全球支付报告》中预计,-,全球数字支付交易量平均每年增长10.9%,将达到近7260亿笔。,全球网络支付领域的93例融资记录中,中国、美国、印度分别以17、16、15例融资分列前三。

印度作为支付领域的后起之秀,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一是印度网民数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印度约有3.5亿网民,到,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6亿。二是随着该国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地使用3G和4G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上升了23%;三是印度正在建设的光纤网络系统将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上述背景下,印度网络支付市场前景广阔。3月,在印度拥有超过一亿用户的聊天通讯应用Truecaller推出了电子支付功能;6月,印度本土“独角兽”公司Hike Messenger推出基于UPI(印度统一支付接口)的移动支付功能。在本土支付企业大力开疆扩土的同时,其它各国支付公司也竞相分羹。蚂蚁金服入股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谷歌发布基于UPI的电子钱包Tez;Facebook旗下消息应用WhatsApp在印度推出“全功能”银行间转账服务。

(3)国际商业银行多形式跨界融合,积极拥抱金融科技

全球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凭借强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及资金优势,不断加强跨界融合,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目前,主要国际商业银行跨界融合的模式有三种。一是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获取金融科技相关资源。摩根大通设立Fintech基金及创投从事并购Fintech新创企业;桑坦德银行(英国)设立1亿美元Fintech基金用以投资世界各国金融科技公司。二是通过战略合作模式集中突破业务或产品创新。摩根大通与二维码扫码支付公司MCX合作,为零售客户提供全新支付体验、提升客户黏性。三是通过专项项目或孵化器形式长远布局。富国银行每年投入60亿至80亿美元投资新技术,并与新兴技术公司签署协议,担任专业银行知识顾问指导,并开放银行后台为技术公司测试技术。

(4)监管科技内涵延伸,各机构积极布局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合规成本大幅提升,已成为金融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伴随着金融科技在全球兴起,多国正积极研究监管科技(Regtech)提升监管效率,且不断延伸监管科技的内涵。一方面,“被监管机构”利用新兴技术提升自身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满足监管和业务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利用新兴技术通过自动化化繁为简,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全球监管科技融资案例和融资金额预计达到148例、13亿美元,过去5年监管科技的融资金额预计超过50亿美元。

全球各大监管机构积极推进监管科技创新。4月,IMF成立金融科技顾问小组,职能之一是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监管领域带来的影响,更好地运用金融科技为监管服务。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便提出针对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沙盒”,初再度发扬其在监管科技方面创新的传统,发布《关于利用技术实现更加智能的监管报送的意见征询报告》,提出创建机器可执行的监管报送方案解决监管报送问题。

在相关国家监管机构的支持下,部分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也积极探索布局监管科技,其中桑坦德银行、巴克莱银行、高盛等大举投资监管科技领域,主要集中在身份认证和背景审核软件,区块链以及交易监控业务方面。除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一些科技公司也开始了监管科技相关业务的布局。,全球金融科技百强企业中,有6家监管科技公司上榜。这些公司大部分位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大多于左右成立,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监管合规、风险管理、身份认证等方面。

2.国内金融科技发展态势

,我国金融科技市场表现活跃,行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政府及监管层面对金融科技发展高度重视,针对主要业态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推动各业态良性发展;并围绕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科技出台各类支撑政策,强化新兴科技的融合带动作用。同时,商业银行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相关布局,并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启了深层次合作时代。

(1)融资规模快速增长,掀起海外“井喷式”上市潮

,我国金融科技行业融资规模实现快速增长,融资事件及金额均登顶全球。数据显示,,我国金融科技共发生328例融资事件,远超美国(101例)和印度(63例);年度融资总额796亿元,占全球57%,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美国(258亿元)以及第三位的印度(160亿元) 。

同时,我国金融科技行业融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金融科技公司“井喷式”海外上市。下半年以来,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出现海外上市融资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额的上涨。这一方面归因于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证券市场层次丰富、准入条款较为宽松;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美国等海外市场对金融科技发展的认可度较高,相关企业容易获得资本青睐。数据显示,,包括“信而富”“众安在线”“趣店”等在内的9家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实现海外上市,其中7家美股,2家港股。中国互联网保险平台“众安在线”以97亿元的融资金额成为全球最高融资企业。

二是“国家队”及VC/PE巨头资金纷纷加码。从“国家队”投资方来看,3月,内蒙古城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耗资1亿元战略投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钱保姆”;6月,人人助学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国风险投资公司;7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厦门国金实现Pre-A轮融资。从VC/PE巨头投资方来看,,软银中国、腾讯、阿里巴巴、红杉中国、IDG等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投资活跃,整体来看,投资阶段以A轮为主,获投企业多数为处于成长期的金融科技公司。

三是汽车金融平台融资活跃。随着汽车流通和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融资租赁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势力,加之金融科技不断提升汽车信贷、审批效率及风控水平,汽车金融平台受到资本追捧。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额前十名排行榜中,我国汽车金融平台企业占据五席,分别为易鑫集团56亿元IPO融资、易鑫集团32亿元C轮融资、优信拍32亿元D轮融资、瓜子二手车26亿元B轮融资、大搜车21亿元E轮融资。

(2)行业监管趋于严格,各业态进入良性发展通道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金融科技各业态发展良莠不齐,平台企业骗贷、跑路等问题相继浮出水面。成为金融科技史上最强监管年,银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各类政策、条例,多举措清理整治互联网金融市场。在监管规范指导下,我国金融科技各业态逐渐走向良性发展通道。

——众筹:行业迎来深度洗牌,寡头垄断加剧

,在监管趋严、规范发展的监管大背景下,众筹行业迎来深度洗牌。全年全国众筹行业新增113家众筹平台,但问题及转型平台数量高达331家(转型方向主要为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互联网服务商等),有270家众筹平台倒闭。截至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共有209家,较底跌幅达51.05%。

同时,从项目数、融资额等参数来看,众筹行业寡头垄断的态势正在加剧。,融资额前十名平台中,除“开始吧”成为业界黑马,前五位均被京东、淘宝、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占据,且成功融资项目数、融资额均呈现明显优势。,众筹行业筹资额共计220.25亿元。

——P2P:市场出清步伐加快,贷款余额快速扩大

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落地后,P2P网贷行业又相继出台《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至此,P2P网贷行业建立起“1+3”制度体系。在政策环境、市场竞争以及内生信贷风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P2P行业市场出清步伐加快。截至末,P2P运营平台数量1931家,较年底减少21.1%。P2P平台贷款规模继续快速扩大,,P2P平台贷款余额达12245.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83.63亿元。

——消费金融:业绩增长可观,掀海外上市潮

得益于我国消费信贷需求的快速扩张,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迎来黄金发展期。,消费金融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尤其是拥有牌照优势、规模优势和消费场景的龙头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了丰厚利润。,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11.89亿元,同比增加3.5倍。捷信消费金融公司10.22亿元,同比增加9.8%。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增加88.6倍。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金融企业掀起海外上市狂潮。,在美国、香港上市的9家金融科技公司中,有4家为消费金融类企业。成功上市表明消费金融的市场前景、商业模式、企业财务状况等均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

——其它主要业态

互联网基金:收益率回升,产品规模继续扩大

以来,收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使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扬趋势较为明显。“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整体发展较为稳定,产品收益率回升至4%左右,产品规模继续扩大。以规模最大的余额宝为例,天弘基金公告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天弘基金旗下余额宝总规模已经达到1.56万亿元,季度增幅为8.93%,四年来规模大增7800倍。

互联网保险:科技应用不断创新

以来,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发展较快,在共享经济方面,保险业积极参与绿色智能交通、保障安全出行,针对共享单车推出专门保险产品,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在人工智能方面,保险业逐渐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业务流程和服务环节,实现承保、核保、定损、理赔和客服等功能智能化,有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区块链方面,保险业加快研究和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不断突破传统模式,成功将区块链技术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有效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上半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创新业务签单件数46.66亿件,同比增长123.55%。

互联网证券:移动互联网推进行业加快创新

,证券行业进入监管常规化时代,市场化竞争机制逐步完善。同时,在业务发展方面,移动互联网正在从组织架构、跨界合作、合规风控和技术研发等多方面重塑传统证券行业。继广发证券率先推出自主研发的“贝塔牛”之后,长江证券和平安证券等券商也纷纷上线智能投顾产品,以技术为依托,用互联网和AI手段替代传统的投资业务。

(3)新兴技术政策支撑良好,商业银行加强应用布局

,我国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均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强化相关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广试点应用与融合发展,建立基于新兴科技的信用体系。商业银行在政策指导下,积极探索布局金融科技,强化创新应用,提升核心竞争力。

——区块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相关应用不断升级

截至底,我国已成立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GBBC中国中心,中关村区块链联盟等区块链相关的行业协会/联盟近20个,逐步建立起区块链研发体系,积极促进我国区块链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区块链政策趋于明晰化,行业政策指导文件主要有10月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以及5月工信部发布的《区块链参考架构》。同时,浙江、江苏、贵州、福建、重庆等9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将区块链纳入“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当地区块链研发和应用。,我国区块链融资案例从的4起上升至的29起,增幅高达625%,是国内金融科技融资案例数增幅最大的细分领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区块链的开发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加入区块联盟等合作组织,共同研究、开发相关应用,例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加入R3区块联盟;二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获得技术输入,例如四大国有银行先后与BATJ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区块链相关应用;三是银行间合作开发,从而实现业务共赢,例如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开发“区块链证信系统”。以来,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各类跨界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开发区块链新兴应用。除了传统的结算清算、付款、贸易融资、身份识别、银团贷款等领域,兴业银行基于“区块链防伪平台”进行合同管理;光大银行成功孵化出区块链公益捐款系统;工商银行打造“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用于精准管理扶贫资金。

——大数据:市场规模快速走高,银行应用逐步成熟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1月,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强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提出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9亿元,未来2-3年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将保持在35%左右。按照大数据发展规划,到,我国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

在当前“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激烈竞争时代,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到利用大数据改进服务、提高决策精准性的重要性。《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中型银行要把数据治理作为重要的制度性建设与基础性工作,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应用,有效支撑银行业务发展,有效提升银行管理水平”。“十二五”末期开始,大部分银行已开始着力解决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开始加强数据管理、管控,提高数据信息质量,采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技术深层利用,提炼数据,以提升经营管控效能。

,商业银行在大数据上的应用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客户画像,包括个人画像和企业画像,通过客户丰富的交易数据、属性数据、消费数据、信用数据,以及与第三方合作获得的社交数据、场景数据、兴趣爱好数据等,进行数据集中处理,从而筛选目标客户。例如兴业银行营销管理应用模型“金名单”,组合传统数据挖掘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生成立体的客户画像。二是精准营销,基于完整的客户画像,分析客户差异化需求,实现精准预测、个性化推荐等。例如工商银行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精准营销、全渠道协同营销,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和效率。三是风险管控,基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多维关系网络分析等方法,帮助商业银行制定事前审核、事中预警、事后监控的全流程风控方案,从而实现反欺诈应用、贷款安全评估等。例如工商银行推出国内首个全领域大数据风险信息智能服务平台“融安e信”,针对所有通过工行网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终端等渠道进行的转账汇款交易进行即时检测、风险预警。四是运营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将传统的“前端销售大量推、后台依赖人工作业”的模式,升级为依靠系统和数据自动决策的在线实时工厂模式,大量简化运营流程、压缩运营时间,为客户提供包括极速放贷、产品组合优化等产品和服务。例如中国银行打造中银开放平台,推动大数据战略落地,推出“口碑贷”“沃金融”“结算通宝”等产品,优化产品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云计算: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上云取得实质性进展

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类金融科技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近年来受到商业银行的广泛关注。同时,监管层面也高度重视银行业的云计算发展。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指出,银行业应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在此背景下,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使用云计算技术,加速金融业务上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布局金融云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工行、建行、民生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重建基于云技术的IT架构。,工商银行基于SDN云网架构的新一代全球网络ASTRONET1.0落地上线,目前已经成功运行了7大互联网金融关键业务。二是通过成立云服务子公司攻克云计算技术,实现金融业务上云,同时向外输出相关技术和服务,例如兴业银行成立兴业数金、招商银行成立招引云创。三是借助互联网科技公司提供的云服务优化银行业务,例如南京银行通过与阿里云和蚂蚁金融云的合作,切入医、食、住、教、产、销等场景,扩充业务范围。在上述三种模式中,前两种模式主要以私有云开发为主,而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云产品主要以公有云为主。未来,商业银行基于信息安全、成本管控及监管要求,或将采取核心系统放私有云,其它系统放公有云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充,智能投顾成为新风尚

3月,“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屋建瓴地谋划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10月,十九大报告将人工智能正式写进报告,在政策层面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一项长期保障。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人工智能详细发展细则全面落地,整体上形成资金、政策、产业生态全方位支持,促使我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沃土。

,商业银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场景扩充到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智能客服、智能投顾以及智能投研等。其中,智能投顾成为商业银行在人工智能方面最火热的应用。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可对3400多只公募基金进行分类优化和指数化编制,每天做107万次计算,得出适合投资者的优秀风险收益曲线,一次可配置产品11只。此外,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纷纷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我国智能投顾市场规模达397.5亿元 。

——生物识别:相关应用处于试水阶段

我国生物识别行业最早起源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随后兴起的是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虹膜识别、掌形识别等。目前国内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研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应用规模和渗透率与欧美市场相差还很大。目前,商业银行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客服服务,提升服务效率。例如浦发银行推出“随心聊”智能客服功能,实时对话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二是通过指纹识别实现系统登录、授权管理、收付款、取款等终端业务。例如平安银行在口袋银行4.0中运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现II类户绑卡、转账、手机充值等业务办理。三是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开卡、签约、个人资料修改、付款等柜面业务。例如农业银行“超级柜台”全面上线,用人脸识别技术替代人工后台识别,打通客户真实身份鉴别这一环,实现快速办理开卡联动电子银行签约、个人资料修改等非现金业务。

(4)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启深层次合作时代

,国内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合作步伐加快,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均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农业银行与百度、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集团及蚂蚁金服、中国银行与腾讯、交通银行与苏宁均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除5家国有商业银行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开展与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且中小银行也在积极尝试合作布局。从双方合作方向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着力点。

——强化技术研发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通过创立金融科技研究室、创新实验室,利用双方的比较优势,共同研发金融科技新兴技术,获得双赢的模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跨界合作新风景。,中国银行与腾讯、农业银行与百度、招商银行与华为、大连银行与京东金融相继联合建立了金融科技实验室,纷纷瞄准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智能投顾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研究与应用。

合作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的优势在于,从短期来看,实验室的定位是局部探索,且偏重技术层面,对双方的核心业务涉及较少,便于技术研发的顺利开展。从长期来看,双方可从技术层面选择最有发展潜力的种子项目,培育前瞻性产品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长远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各大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合实验室研发已取得一系列进展,例如中行与腾讯的联合实验室已建立了统一的金融大数据平台,后续还将逐步试验搭建总对总的金融科技云平台。农行与百度的联合实验室已完成农行金融大脑一期工程的软硬件搭建及部署,并实现在智能掌银等产品的白名单验证。

——促进资源共享

一是数据资源共享。互联网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精准分类客户、审慎控制风险,深耕长尾客户资源。通过合作,商业银行可通过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平台优势,快速批量获客,从而提供定制化、柔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是场景资源共享。互联网公司通过金融科技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产品向泛金融、非金融领域的延伸,实现了金融服务与线上线下场景的充分融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简单化、透明化地传递给“个人”和“企业”这两个资产端的源头。通过合作,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切入互联网企业构建的客户场景。在个人场景方面,为客户提供汽车购买、旅游、校园、教育等消费信贷产品,发展普惠金融。例如工商银行与京东集团在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在企业场景方面,为客户提供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例如交通银行与苏宁集团在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方面发力,丰富金融产品体系。

三是信用资源共享。借助互联网科技公司丰富的场景体系所积累下来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信用合作共享。例如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称将打通信用体系建设;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在企业信贷方面深入合作。信用合作共享有助于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科技公司进一步提升客户和数据共享深度,准确把握客户信用等级情况,提高客户选择和准入管理水平。

——寻求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除了深耕传统金融服务领域,还力求寻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8月,国内首家由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联合发起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获批开业,开启了中国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全新模式。作为中国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借助中信银行的金融风控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线下渠道资源,结合百度公司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探索“金融+互联网”的创新之路,定位于个人与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业务。

11月,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双方宣布推出“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工银小白”是行业内首个场景融入式数字银行,面向年轻客户群体,尤其是千禧一代客户搭建“享用碎片生活时间,满足重点金融需求”的零售金融新场景,重点提供投资理财、购物消费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二、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全球通过近几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并积累了相关经验。展望,金融科技资本、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都将根据以往经验及市场需求作出积极调整,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全球融资规模将持续提升,资本加速出海

(1)融资规模继续攀升

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态度较为积极,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布局速度较快。在各方浪潮推动下,预计全球金融科技融资规模将继续攀升。从区域融资趋势来看,亚洲地区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布局的后起之秀,随着大量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模式的快速成长,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加速跟进,将继续引领全球金融科技融资规模增长。

(2)东南亚有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资本输入地

一是东南亚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在东南亚地区6亿人口中,有4.2亿4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于金融科技的接受程度较高。同时,东南亚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会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二是东南亚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以泰国为例,该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66%,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过60%。三是东南亚普惠金融需求较大。从个人业务来看,由于征信体系较为薄弱,东南亚信用卡、网络支付等渗透率较低。从对公业务来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服务。在上述背景下,支付机构资本率先出动,在东南亚地区快速占领市场。随着东南亚地区金融科技市场逐渐被打开,预计全球更多的金融科技资本将以支付、风控、大数据、场景获客等技术为依托,掀起出征东南亚市场的热潮。

2.行业监管将趋于平衡化,监管科技布局将加速

(1)全球金融科技监管将趋于创新与风控的平衡化发展

基于金融科技具有新兴技术快速迭代、新兴模式快速创新的特有属性,各国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趋势从紧盯风险,开始走向鼓励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平衡化发展。目前全球在金融科技平衡化监管方面做得较好的模式主要有欧美国家的监管沙盒、创新中心、创新加速器三种模式。这类监管模式旨在针对创新企业提供一个“缩小版”的真实市场和“宽松版”的监管环境。未来,预计全球对于金融科技的平衡化监管模式将辐射更多国家,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安全发展。

(2)全球监管科技布局将加速

从商业银行方面来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合规成本大幅提升。据测算,全球金融业用于应对隐私保护、数字身份认证、反洗钱等监管合规支出高达1000亿美元。从监管机构方面来看,监管压力愈发加大,尤其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变得更加复杂,给金融监管带来更大挑战。

监管科技因其可以持续监督、提供实时洞察、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过滤,观察全球市场的功能,更具前瞻性。在此背景下,预计全球监管科技布局将加速,且将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态圈。商业银行运用监管科技主动拥抱合规,监管机构通过监管科技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金融科技公司运用新兴技术提供合规解决方案,共同建立健全兼顾创新和安全的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

(3)国内多举措创新金融科技监管模式

近年来,国家不同层面频频提及金融科技风险防控问题,明确了未来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方向。十九大报告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表述方式从“促进”到“高度警惕风险”,再到“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央行指出,未来监管层面将按照十九大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逐步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监管方式上,底,央行明确对金融科技实施“穿透式监管”,要透过表象看清业务实质,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连接,综合全流程信息判断业务性质,执行相应监管措施。以来,“穿透式”监管已针对ICO、现金贷等创新模式采取措施,预计未来将加速落地。

监管科技应用方面,国内还处于早期阶段,并未形成成熟的运用模式或监管科技公司。5月,我国金融科技委员会建立,指出“将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为未来推出监管科技政策指引打下了基础。预计在监管层支持下,以及我国金融科技活跃发展的带动下,监管科技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与经济周期更有效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是顺应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金融的功能和价值体现在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价格发现等服务。作为领衔金融创新浪潮的金融科技,需与经济发展特征更有效结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才能更加具有发展活力。

(1)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源

从全球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以美国制造业回归、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大力重振实体经济建设。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无论是“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还是十九大报告对于发展实体经济的明确指示,都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将更加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2)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扩充服务范围

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家,发展普惠金融尤为迫切。目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正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精准分类客户、海量分析数据、审慎控制风险,深耕长尾客户资源,发力普惠金融。未来,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快简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易得性,增强对小微企业、各类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3)重视产融结合,发展供应链金融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产融结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近十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从1.0时代的“1+N”模式,发展到2.0时代“全流程在线”模式,再到3.0时代“供应链生态圈”模式,实现迅速迭代。,国家多部委频频发布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在充足的政策支持下,预计各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将踊跃投入到供应链金融发展之中。尤其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有望借助大数据解决供应链金融的开放性问题,借助区块链解决链式信任关系,将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纵深发展。预计到,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

(4)助力消费需求增长,发力消费金融

当前,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金融也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支撑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发展,不断完善消费金融基础设施,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消费金融行业有望继续增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消费金融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每年获客增长率将超过20%。同时,消费金融市场格局将出现新秩序。随着对放贷主体资质、信息披露、校园贷、现金贷等监管不断趋严,预计P2P、小贷等主体在消费金融市场的份额将逐步下降,而具有牌照优势、早已纳入正规监管体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将迎来弯道超车机会。

4.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将引领技术突破,实现应用升级

在众多新兴技术的应用中,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起全新IT架构;通过海量金融数据的分析,完成了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将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不断开发创新应用,从而带来行业溢价。

(1)“区块链+”创造投资机会,国内项目有望引领全球

区块链技术因起不可篡改的属性,可实现去中心化信任,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潜在能力。同时,区块链作为构建价值互联网的基石,正在从技术和应用层面快速成长。目前,各行业领域都在尝试区块链创新应用,出现了“区块链+”的势头。例如,通过区块链与物联网的技术结合,将物理资产数字化,从而实现能源、交通、物流、农业生产制造等各个行业直接或间接去中心化,改变行业传统运行逻辑,提升行业发展效率。据测算,2024年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将达到607亿美元 。

良好的顶层设计及活跃的市场需求给我国区块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区块链融资案例从的4起上升至的29起,增幅高达625%,是金融科技融资案例增幅最大的领域。随着资本的积极进入,及各类市场主体的踊跃参与,预计国内区块链项目在这场全球变革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引领作用。

(2)人工智能应用升级,智能投顾或成为新风口

可谓是人工智能应用元年,各项应用场景开始逐渐被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加之图像、视频和语音等交互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应用将快速升级。其中,智能投顾、智能投研和金融知识图谱等应用场景预计将逐渐崭露头角。

就我国情况而言,国内智能投顾应用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风口。目前,国内智能投顾的参与者众多。除了具有流量优势和数据优势的互联网公司和智能投顾金融科技公司外,银行、券商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和布局。但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智能投顾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国内智能投顾主要以针对客户经理的辅助决策模式、针对金融机构的通道服务模式以及针对投资者的智能推荐模式为主,这些模式只是将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引入局部环节,均未能实现全流程智能服务。

未来,我国智能投顾市场前景较好。一是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我国资管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客户对于个性化、快速化、专业化的智能投顾需求也在不断加强。二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给智能投顾的普及以及全流程智能化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对商业银行而言,除了市场与技术机遇,政策利好因素也值得关注。11月,一行三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金融机构智能投顾的从业资质作了规定,指明了金融机构防范及处置智能投顾风险的思路。监管细则的出台有利于具有牌照优势的商业银行发展智能投顾业务。

5.各方合作更加紧密,金融科技生态圈将更加完善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与科技公司、初创公司的合作十分紧密,且合作方式多样化。未来,因其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活跃成熟的资本市场、及长期合作的经验积累,发达国家的金融科技合作体系将更加完善。除了目前已较为成熟的收购、投资、战略合作、项目孵化等形式外,未来商业银行有望通过行业协会及机构参与的方式,加大各方合作。

从国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通过近几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布局,各自优劣势逐渐显现。商业银行在资金规模、客户基础、市场可信度、金融牌照、风控体系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互联网公司在应用场景、细分前瞻技术、用户体验、科技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彰显。在对各自优劣势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此外,我国在政策层面也积极支持金融科技多方合作。央行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未来,除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以外,预计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和高效资本配置能力的风险投资机构也将加大金融科技合作的步伐。随着各类型机构取长补短、深入合作,金融科技生态圈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充实。

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研究团队

minshengyinhang

黄剑辉 huangjianhui@

李岩玉 liyanyu@

郭晓蓓 guoxiaobei@

王 润 wangrun1@

黄 赫 huanghe5@

温 恬 wentian@

董运佳 dongyunjia@

廖贝妮 liaobeini@

施元雪 shiyuanxue@

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研究团队

minshengyinhang

黄剑辉 huangjianhui@

李岩玉 liyanyu@

郭晓蓓 guoxiaobei@

王 润 wangrun1@

黄 赫 huanghe5@

温 恬 wentian@

董运佳 dongyunjia@

廖贝妮 liaobeini@

施元雪 shiyuanxue@

联系人|廖贝妮(微信:53139899)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