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1-07-05 02:40:55

相关推荐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十三五 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十三五 规划

第一章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形势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省丰厚的历史文化禀赋和转型跨越的现实需要,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构想。1月21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3年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按照 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十三板块 的总体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坚持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并重,坚持 祖业、事业、产业 三业并举、 敦煌、兰州、天水 三头齐抓、 历史再现、乡村舞台、文化集市 三大工程带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节 十二五 期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主要成绩

顶层设计得到加强,工作基础更加夯实。整合全省文化资源,明确了 1313 总体思路,出台了《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意见》(甘发〔〕3号)。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双任组长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实施了全省范围的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搭建学术平台,夯实工作基础。大景区建设、 历史再现 、 文化集市 、 乡村舞台 、农耕食文化活态传承、河西五市旅游联动、陇东南中医药养生旅游创新示范区、西部影视创作等一批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文化战略项目全面实施。各地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构,推动一批重点文化项目落地落实。

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效显著。争取国家大力支持,加大财政投入,策划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文物、大遗址保护工程和项目。 十二五 期间,全省文物保护总投入30亿元。全省共有10处大遗址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积极推动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5处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总数达7处。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出台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天水市新阳镇胡家大庄、麦积镇街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填补了我省的空白。实施数字敦煌、 历史再现 工程,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组织实施一批红色文化建设工程。截至底,全省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85个,藏品总数44万余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十二五 期间,中央财政支持我省公共文化事业经费629亿元、 三馆一站 免费开放补助资金482亿元。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290万户建设任务。加快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多个城市入选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实施 乡村舞台 建设工程,截至底,全省共完成11559个 乡村舞台 建设任务,覆盖了全省72%的行政村。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三馆 免费开放继续推进, 三馆一站 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甘办发〔〕37号),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引擎。,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5709亿元,同比增速为1819%,占全省GDP比重的231%,文化产业成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实施 文化集市 建设工程,打造农村基层特色文化富民产业,搭建了覆盖全省的生产销售网络,建成 文化集市 生产加工基地60个,实现产值41亿元,建成固定经营点42个,实现销售38亿元,带动48万农户受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启动 大景区 建设。文化与金融全面合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甘宣发〔〕20号)。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战略合作,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功获批,服务 一带一路 战略取得突破。打造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战略平台,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成为 一带一路 建设中唯一的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获批建设,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顺利推进。主动参与国家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文化产业带建设,成功举办了多届敦煌行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共同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均衡;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较小,层次水平较低,文化的跨界深度融合和文化走出去的力度仍需加大;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仍需加大,文化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第二节 十三五 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加快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总的趋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挑战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文化发展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面临的机遇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五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明确了文化 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的四大作用,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文化发展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释放出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固有的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优势和文化的跨界融合,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使我省从过去偏远的内陆省份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为我省加强与沿线国家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重要文化交流平台的建立,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有利于带动我省文化产业和旅游商贸的繁荣发展;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客观上也要求文化的快速发展,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从面临的挑战看,我省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十三五 期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深化改革,大力创新,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取新成效。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第三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紧紧围绕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引领,以文化强省建设为总揽,坚持 三区 有效推进与 十三板块 建设相统筹,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协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使之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节基本原则

坚持把牢方向与开放融合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融合水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保护传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大数据建设和 文化+ 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文化领域科技装备水平。

坚持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全面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坚持保护 祖业 、推动事业、发展产业并举, 敦煌、兰州、天水 三头齐抓, 历史再现、乡村舞台、文化集市 三大工程有效推进,形成城乡、区域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深化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坚持深度总结与拓展提升相结合。深度总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对各大工程、板块建设进一步梳理,拓展提升其功能性和示范性。

第五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全面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各项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区 、 十三板块 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在彰显华夏文明特色、提高文化惠民水平、支撑转型跨越发展、提升我省整体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到把我省建成华夏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文化惠民示范省、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西部现代文化创新的新高地,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二、重点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社会风气崇德向善,凡人善举、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不断涌现;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深化,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全面塑造 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 的甘肃新形象。

服务 一带一路 战略扎实见效。全力打造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立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窗口。我省特色文化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挖掘和利用国际友好城市资源,积极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扩大甘肃文化的影响力。

三区 、 十三板块 建设深入拓展。继续全力推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重点推进以兰州为中心的都市现代文化产业区和以天水为中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建设,全面落实《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发展纲要( )》和《天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形成 三区 并进、 十三板块 协调发力的新格局。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各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文化遗产数量和保护、研究、展示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巩固优秀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传承展演基地。 历史再现 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到全省各类博物馆总量达到1000个,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博物馆网络体系。力争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馆一站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省市县乡村(社区、街道)五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均等化。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 战略深入实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影响持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民营和中小微文化企业持续发展,文化与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到全省上市文化企业达到3 5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产业链完整、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体系。

表1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十三五 主要指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