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郑青云博士:高血压容易引起并发症 中医治疗易治愈

郑青云博士:高血压容易引起并发症 中医治疗易治愈

时间:2024-01-03 02:33:11

相关推荐

郑青云博士:高血压容易引起并发症 中医治疗易治愈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在全球首屈一指,且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近一半是由高血压引起。1991年我国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至今全国高血压患者已突破2亿人,并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

如何防治高血压?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如何?本期我们特别采访了杭州复生堂中医门诊部中医专家郑青云博士,请他和大家谈谈高血压的话题。

【专家印象】郑青云博士不仅医术精湛。他出身中医世家,五代家传,家学渊源,对中医有着与生俱来的领悟、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谈起高血压这个话题,他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血压升高是人体的“自救”行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等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医学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从中医角度说,高血压就是瘀血内阻,血脉不通。

那么,为什么血脉不通会造成高血压呢?郑青云博士告诉我们,正常人在一定血压下可以保持血管通畅,但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不通畅,在原来的压力状态下,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的血流量不够用,人体就要启动调节系统,增大血管压力,才能达到原来的血流量。这就好比汽车上坡需要“轰”油门加大马力,才能上得去。

“人体是以保脏器为第一要务的,高血压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自救’行为。”

高血压本身不可怕 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郑青云博士指出,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血压如果超过140/90mmHg,就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高血压之所以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就是因为其对人体三大重要器官心、脑、肾可造成损害,是引起脑溢血、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三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据统计,仅仅我国每年脑卒死就有600多万,死亡200万,40%高度致残。

“高血压的典型症状,中医说来就是上实下虚。上实表现为头痛、头胀、头晕,容易发脾气;下虚表现在腰酸,走路无力如踩棉花状。另外还常有视物模糊的表现,说明眼底血管发生病变。”郑博士介绍。

一般来说,刚开始发病时会有疲劳、头晕头胀、颈部僵硬的感觉,一到两年后会腰酸、下肢乏力、小便有泡沫,提示有肾功能损害。由于这些症状跟亚健康很类似,所以常被患者忽视,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郑青云博士强调,定期体检、量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正常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血脂或血糖偏高、长期过量吸烟饮酒等)每半年就要测量一次。医院对首次门诊的35岁以上病人都要求测血压,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人们通常认为,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这并不表明高血压就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甚至儿童都患上了高血压。有资料显示,30岁以下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10%,上升的趋势远远高于老年人。

“我见过不少病人,不到三十岁就患上了高血压,收缩压往往都超过140mmHg,有头晕、头胀等不舒服的表现,这往往跟社会环境、竞争压力都有很大关系。”郑青云博士介绍。

年轻人身强力壮,总认为疾病和自己沾不上边,但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饮食不注意,经常熬夜,同样也会患上高血压。

郑博士指出,高血压与情志、饮食、久病过劳等都有密切联系。过度恼怒、长期忧思、恐惧紧张、情绪波动等不良情绪,或饥饱失常、过食温热肥腻,或久病过劳,都会使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治疗高血压应首选中医

现在很多人患上了高血压,首先就会找西医,觉得西药降压起效快,殊不知,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比如部分病人使用钙拮抗剂后容易水肿,某些利尿降压药长期使用可诱发高尿酸血症、痛风及痛风性肾病,还有些降压药长期使用会引起血糖升高或使原有糖尿病加重。

“治疗微循环障碍是中医的强项。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就是‘瘀堵’,调理的目的就是‘疏通’,中医的活血化瘀疗法可以帮助身体净化血液,清理血管中的淤堵之邪,解决‘阻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郑青云博士说。

中药起效虽然不如西药快,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小,不仅可降压,还能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改善心、脑、肾的血流供求,保护靶器官不受损害。

郑青云博士指出,治疗高血压首先应选择中医调理。“刚开始不舒服的时候就要用中药,如果控制不牢,可以适当加些西药。西药是杀手锏,应是治疗高血压的最后一道关。”

“杀鸡没有必要用宰牛刀。这就好像感冒应首选口服药,不能直接就是静脉注射。很多人静脉注射会产生过敏等并发症,甚至突然死亡。但如果口服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风险。”

有位50多岁的外来务工者,因为经常头痛头胀,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高血压,高压超过150mmHg,听说西药一旦服用就不能停,就决定直接吃中药。

第一次来,他就对郑青云博士说:“我少配点药,看疗效。”原来他没有医保,看病都要自费,为了省钱,每次来只配三贴药,停四天,等吃完后再来配三贴。

可出乎他的意料,疗效非常好,一个星期后,他的头晕头胀症状消除了,血压也很稳定。又吃了三贴药,就停药了。以后他的状况一直很稳定,后来还介绍了萧山一位女教师来看病。

这位女教师31岁,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高压超过140mmHg,低压超过90mmHg,本来打算吃降压药的,后来听到那位外来务工者的介绍,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找郑青云博士,没想到只调养了两个月左右,血压就稳定了。

治疗高血压 分型很重要

郑青云博士指出,高血压症状不同,用药也很有讲究。中医根据病情不同、证候特点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络、阴阳两虚、血热内蕴等类型。找到发病机理,针对治疗,血压自然就可稳住。

58岁的钱先生,去年11月份因为严重的高血压来找郑青云博士。初次就诊时血压达到160mmHG,心跳最快100多跳,没有力气,腿麻,连舌头都歪了。经过近9个月的中药治疗,血压基本恢复正常。降压药由一颗半减到半颗,中药也由一天两次减为一天一次,心跳、血压状况都非常好。

现在的钱先生,给人的感觉像是换了个人,步行可走十站路,中气十足。最近一次全面体检,所有指标均显示正常。以前有的脂肪肝,现在消失了;偏高的血糖恢复正常;原来患有高血脂,多年服药,现在血脂、胆固醇均正常。钱先生自信地说准备吃2年的中药,彻底把降压药停掉,回归身体的自然状态。

“他是肝肾不足,需滋补肝肾;另外还伴有皮疹,中医称为血热,治疗上还需清热凉血。”郑青云博士介绍,“他以高血压为主诉,但治疗时我会一并考虑其他症状,综合调理。”

杭州某大学一位72岁的教授,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夜尿频多,中药治疗了5个多月,效果很明显,原来要吃两种降压药,现在降为一种,而且药量减半。

“他证属阴阳两虚,夜尿频多是肾虚的典型表现,说明高血压影响到了肾。中医调治应以补肾养肝,阴阳双补为原则。”郑青云博士介绍。

高血压各种证型可以单独出现,但更多的是混合出现。早期多属于肝阳上亢型;久而久之,肝肾受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则阳气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另外,久病多瘀,除了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证外,尚兼有血瘀。临床应用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减。

颅内出血病人感受祖国医学神奇魅力

有资料显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中,50%无症状,或偶尔出现头晕、头痛等不典型症状,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病。再加上一天到晚忙工作、顾家庭,常常拖到病情恶化时才去就医。但往往已经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甚至中风、心梗等严重后果。

52岁的汪先生平时身体一直很好。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头晕倒地,家属立刻送到医院一查竟是颅内出血,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由于没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已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

手术很成功,汪先生以为自己没事了,只要每天定时服用降压药就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但是麻烦的事情来了,手术后汪先生一直觉得浑身无力,看东西不真切,总有一种虚幻的波光粼粼感,头经常发蒙,走路轻飘飘,如踩棉花状,虽然每天都按时吃降压药,但血压总是时高时低,很不稳定。

他经人介绍,找到了郑青云博士。吃了两个星期中药后,感觉效果很不错。

“后来我去了一趟外地,中间有一个月左右没吃中药,回来后继续在郑医师这里看。一个多月后就有明显改善,虚弱无力的感觉基本消失,看东西也真切了,降压药由三颗减为一颗半,血压基本保持稳定,睡眠和胃口也好了很多。”汪先生说。

汪先生的爱人是一名资深护士,深知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本质的东西还需要中医调理。“郑医师针对我丈夫的病情治疗,用药很恰当,所以恢复得快,我们还是非常满意的。”

如今汪先生已经服药三个多月了,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还介绍了很多朋友过来看病。

“他颅内出血前就有高血压,但一直没注意,每逢头晕就觉得是太累的关系,也没有想到去量血压。我第一次给他搭脉时,脉象非常弦,说明动脉已经硬化。吃了一个月中药后,再搭他的脉,就非常滑了,说明血管状态恢复得比较好。他证属肝阳上亢,刚来的时候,脸色很红,需要平肝潜阳,我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差不多一个月后他的脸色就正常了。”郑博士介绍。

人体是个太极图

郑青云博士指出,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刚开始接受中药治疗时,不能立刻减少西药用量。因为有降压药干扰,要纠正过来,就要先撤药,再减药。有患者吃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就要先撤掉一种,再根据情况减药,一颗变半颗,或者两颗变一颗半,到最后完全停药,甚至停服中药。

一般来说,降压药吃的时间越长,恢复起来也越慢。

中医讲,人体是一个太极图,人体的生命气化是一个圆的运动:“中土为轴 ,四维为轮;左升右降,水火既济。”

“左升右降”就是木升金降、肝升肺降。左为阳,右为阴,左升右降就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肝为木,应东方,肺为金,应西方,太阳青云西降,人面南而立,人体气机就是左升右降。

肝主疏泄,肝居于左而气行于右,肝的经气从人体的左侧上升,肺的经气从人体的右侧下降。“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这样一升一降,周而复始,循环完成人体生理的一个圆的运动。

人体的生命气化是个圆的运动,所以用药是可以扭转的,中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平稳过渡。每个人体质不同,由西药过渡到中药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但最终都是可以扭转过来的。

多吃菜,少吃饭是个很不好的习惯

如今在餐桌上,经常听到“多吃菜,少吃饭”的话。不少人觉得,饭是用来填饱肚子的,营养都要从菜中摄取。其实这种饮食习惯对健康很不好。

郑青云博士指出,预防高血压要注意合理膳食,主食需占全天饮食的60%,多吃菜、少吃饭是很不好的习惯。

人体每天所需的能量有50%~6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米饭和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作为主食,它所提供的能量是人体新陈代谢所需动力的主要来源。

如果放弃主食只吃菜,虽然也能提供部分能量,但结果要么是能量不足,肠胃都饿坏了;要么是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贮存或进入血液,危害血管系统,引起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平时需劳逸结合,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保持乐观心态,克服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戒烟限酒。

酒与烟不同,对心血管有双向调节作用,提倡适量饮酒,特别是传统方法酿造的红葡萄酒或黄酒,但不要酗酒,每日饮酒不能超过150ml。

那份对中医的执着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郑青云博士出生于中医世家(五代行医),祖籍淳安县,祖上在清代、民国时期都是淳安一带较有名望的中医。母亲也是乡里有名的中医,家中经常氤氲着淡淡的中药清香。每天耳濡目染母亲给人把脉看病,还没读书,很多中药材名称就已了然于心。

母亲的医术高明,年轻时就闻名乡里。至今乡里的老人都还记得,母亲27岁那年,一个月内治好了四个中风偏瘫病人,治愈率达到90%以上,在当地传为佳话。文革时期母亲由于出身不好,经常受到批斗,但往往这厢还在接受批斗,那厢就被接去给人治病。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母亲三贴药就治好了难治的皮肤病,让亲自见证中医疗效的当地卫生局长立马拍板批准母亲开诊所。

受到母亲的影响,郑青云博士很早就立志长大了也要像母亲那样行医救人。以至于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所有批次的第一志愿都填报了中医药大学,最后他如愿考入了首批改名的2所中医学院之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另一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之后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教师。

“母亲经常和我一起讨论疑难病案,将自己的从医心得悉数传授于我。她总是教导我要相信中医,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说中医看不好病,而是自己水平不高。”

郑青云博士说,目前很多人还不了解中医,很多患者总是以西医的分类方法来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所以只有耐心解释,门诊时间也成了中医的“校外课堂”,所以构筑在传统文化土壤上的中医也需要普及。可喜的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人民保健养生意识的觉醒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也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漫漫其修远兮’,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我要穷尽我的一生去学习,去钻研……”

郑青云 医学博士、五代中医

简介:出生于中医世家(五代行医),祖籍淳安县,祖上在清代、民国时期都是淳安一带较有名望的中医,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擅长运用中药治疗各类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癌等消化类疾病以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同时,在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维指导下,从中医“肝功能”广泛性的角度研究肝与现代疾病的关系,对各系统的常见病,如慢性咳嗽、慢性结肠炎、男子不育、小便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经前紧张综合症、不孕症、崩漏、子宫肌瘤等妇科杂病都有较深的研究和认识。目前在每周二、周四和周日在杭州复生堂中医门诊部坐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