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永安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防汛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版)的通知

永安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防汛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版)的通知

时间:2023-11-25 06:28:29

相关推荐

永安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防汛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永安市卫生健康局防汛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永安市卫生健康局

7月12日

永安市卫生健康局防汛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版)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防汛救灾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防汛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准备工作,保证灾害发生后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根据我市防汛救灾工作的要求,结合卫健系统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永安市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永安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永安市行政区域内,由于台风、暴雨造成的气象灾害引发的公众健康危害而需要组织开展的灾区医疗救治、卫生防病等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以及卫健系统各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防汛工作。

四、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职责明确、密切配合,反应及时、依靠科学、措施果断、平战结合的的原则。

五、灾害前的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策略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系统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卫健局成立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加强对卫生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为市防汛指挥部提供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市卫生人力资源,对灾区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进行紧急支援。各乡镇卫生院也应成立相应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当地政府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当地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建立健全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技术保障体系

1.制定永安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技术预案。三明市永安总医院、永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永安市卫生计生监督所要组织有关医疗和卫生防病专家,根据本市可能发生的汛情级别和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的预测,全面评估本市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反应能力,制定本市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技术预案。

2.完善市卫健系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队伍(附件3),各乡镇卫生院要分别组建防汛救灾医疗救护队和预备队。

3.完善市卫健系统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队伍(附件2),各乡镇卫生院成立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小组。

4.防汛救灾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队伍要配备必需的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生物制品、检验设备、试剂及必备的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物资,保持通讯畅通,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三)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的经费、药械、血源、物资的筹集、储备和管理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预测灾情波及的范围,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防治药品、设备和消杀灭药械等物资的筹集储备,保障应急供应。

(四)完善医疗救护与疾病控制机构设施和设备,加强防汛抗灾能力

努力提高医疗机构医疗救护与疾病控制机构设施和设备的防汛抗灾能力,保障防汛工作的正常运转。

(五)开展医学自救、互救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对公众进行有针对性的灾害发生时医学自救、互救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心理应激承受能力。

六、灾害发生时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应急措施

(一)启动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组织系统和保障体系

1.发生灾情后,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急启动所设立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病领导小组,根据所制定的预案,组织安排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工作。并根据灾情的需要组织协调相应的卫生资源对灾区进行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援助。

2.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人民政府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对灾害进行快速医学评估,确定灾害所引发的重点卫生问题,调配相应的专业救援队伍。(2)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必要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支援请求。

(二)灾区的医疗救护

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指挥领导下,医疗救护力量相互配合,划分抢救区域,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对灾区伤员进行分级医疗救护。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疏散转送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进行检伤分类,标以伤病卡,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现场抢救的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合理搬运,准备转运至适宜的医院。

2.早期救治。医院对接收的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纠正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处理。同时医院要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上报。

3.伤员转送。超出医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医院要写好病历,在统一安排下,及时将其转往指定的医院,并妥善安排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三)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实施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灾后疾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灾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

2.加强疫情报告,实行灾区疫情专报制度。在灾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按要求向指定的卫生机构报告疫情,对重点传染病和急性中毒事故等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同时报告市卫健局,以便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3.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及时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定期开展饮用水源的卫生状况监测。对分散式供水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等进行消毒。

4.指导开展环境的卫生清理。加强灾民聚集地的厕所及垃圾场的设置和管理。对患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指导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病工作。指导灾民集中安置做好饮用水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环境消杀等卫生管理工作,倡导勤洗手、一米线、公筷制、科学佩戴口罩等健康生活方式。

6.加强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杀虫、灭鼠药物,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有效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7.要充分调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简便易行的宣传方式,向灾区群众宣传卫生防病知识,特别是环境卫生、饮用水源保护和消毒、人畜粪便处理和“四害”防治等知识,教育群众严防“病从口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抗病能力。积极开展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消除恐慌心理。

8.认真做好对参加救灾防病医疗卫生人员的自身防护。

(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群众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

七、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开展灾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1.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工作延续。

2.灾区医疗卫生机构与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地方灾后重建整体计划,统一规划,优先安排,确保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灾后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

1.继续做好灾区留治伤病员的治疗工作。可以采取门诊、巡回医疗、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对伤病员进行检查、治疗,同时还要对发现的漏诊伤病员及时治疗。

2.对于转院的伤病员,进行系统检查,优化治疗措施。根据恢复情况,医院可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将基本痊愈的伤员转送回当地,并与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衔接工作。

3.当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须对伤愈出院的伤病员进行回访、复查,对有功能障碍的伤员指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三)灾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1.完善疾病监测系统。

(1)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病措施。(2)继续加强灾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3)加强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评价和反馈监测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法定报告传染病、人口的暂时居住和流动情况、主要疾病的流行动态等。

2.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整治居住区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清运垃圾污物,做好人畜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开展居住地及其周围的灭鼠工作,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3.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

加强饮用水源和临时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管理,定期监测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4.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

5.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接种与预防性服药,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或普服药物工作,提高人群保护能力,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6.继续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病意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