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抢先看: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抢先看: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时间:2020-01-20 13:04:49

相关推荐

抢先看: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一、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由来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这一报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

二、全球性严重卫生问题:精神疾病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像感冒一样普遍。

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三、刻不容缓,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过640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人数也达到110万,占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60%以上。令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害处,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

特别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要积极治疗,切莫讳疾忌医。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了,现在很痛苦,但只要治疗一下就会好的。"

四、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家庭幸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变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精神行为和发育障碍的患病率约为20%,不同文化背景所报道的障碍类型大体相同。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行为和发育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7%-22%,其中约有一半属于严重病人。而在美国患有精神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中,仅有15%得到合适的照管。

我国儿童青少年有4.2亿,占世界儿童青少年总数的1/5。但独生子女现象、单亲家庭的增加、不良的养育方式、社会竞争的激烈、环境的污染、新移民现象、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因素均严重影响着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水平。1994年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精神、行为、发育障碍的患病率达14.89%,由此估计我国有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4000万。但在我国,仅有5.8%的患病儿童少年曾经到儿童精神科或心理卫生门诊就诊,现状十分堪忧。

因此,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

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近年,儿童、青少年“健康标准”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现代青少年儿童健康的规范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品德良好四个方面。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要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全社会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同时青少年儿童应掌握一些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才能使自己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以下推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发展水平要符合实际年龄的智力水平。

二、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儿童青少年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稳定、协调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发挥自身的内在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如果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潜能的发挥,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较快地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人际环境等。既使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顺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独生子女由于早期社会化的娇生惯养,形成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处理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往往导致适应性障碍。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能够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如果早期社会交往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个性,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五、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健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和谐统一。对外部刺激反应适度,表现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并具有一定应变、应对能力。

六、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七、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动自控能力强的儿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难集中,缺乏专注性,其记忆和意识活动有效水平低,往往导致学习困难。

八、健全的个性特征

个性(人格)是每一个人独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具有相对的倾向性和稳定性。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总和。自幼培养儿童青少年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

九、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如果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会因盲目自信导致意外失败而沮丧,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若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气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失去机遇而一事无成。恰当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十、心理耐受力

对突发的强烈精神刺激或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压力、失败、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为心理耐受力。因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和个性形成时期,其可塑性强,应及早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败、挫折的坚强意志力,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指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指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

声明:本微信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若我们微信中图文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