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东营 如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东营 如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时间:2023-05-07 20:37:53

相关推荐

东营 如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泰山在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在这里入海——这是山东文化旅游的三张名片。而东营,正是黄河入海的地方。

初,东营市委、市政府印发《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以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东营模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确定了71个东营市重点推进旅游项目,其中市直重点推进项目24个,县区、开发区重点推进项目47个,目前已完成项目14个,进度超过75%的项目39个,成效显著。东营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奏响“黄河入海 我们回家”号角。

打造核心,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对东营来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核心旅游资源,也是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主战场”。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绝非易事。东营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全力以赴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景区购进新式气垫船,打通海上游道,减少自然条件对观赏“河海交汇”奇观的限制;景区专门规划15公里的观鸟线路,提供多种观鸟选择,让游客可以和野生鸟类来一次亲密接触;景区改造鸟类博物馆和泥滩抓蟹项目,解决游客深度参与项目较少的问题,为游客亲近自然、观察自然提供便利条件。

景区厕所建设得怎么样,最能检测一个景区设施的配套和管理服务水平。因此,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在厕所建设和改造上狠下功夫。雁湖景区改造后的厕所外墙面板采用植物纤维水泥基挂板,与当地生态融为一体;厕所内拥有公共休息座椅、无线WiFi、电视、绿植、装饰画等,让厕所显得格外温馨;卫生纸、擦手纸、自动感应水龙头、洗手液、烘干机、安全抓杆等一应俱全,细致又贴心。为更好地管理厕所,景区还制定了23项卫生保洁标准,为每个厕所都委任“所长”,确保厕所始终保持整洁卫生。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工作人员总结说:“远看是湿地景观,近看是旅游厕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按照旅游厕所最高标准,新建了3A级厕所5处,改造了3A级厕所2处,整个景区具有家庭卫生间的厕所达到7处。”

改造旅游区南大门、北大门,修缮瞭望塔及改造周边环境,改造鸟类科普走廊、建设月湖环线管护道路,建设智慧景区,安装标识导向系统等措施,进一步细化了黄河口的宣传、交通、通讯、卫生、环保等工作。而全市也正以“一盘棋”思想,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点对点、实打实地推动各项责任目标落实到位。

做强优势,展现湿地城市魅力

湿地是东营的特色资源,是东营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者,更关乎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成效。

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东营坚持按照“湿地、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公园湿地恢复、植被恢复及景观绿化等项目,初步构建起了全市湿地保护体系。东营目前共有湿地5类14型,总面积687万亩,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东营湿地率41.58%,湿地保护率达到了51.29%。

“环境好不好,鸟儿先知道。”东营摄影和观鸟爱好者在距离东城区以北7公里处的一片湿地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身影。它们筑巢于一电线杆顶端,有2只成鸟,并已成功孵化出3只幼鸟。这是东营首次在城区附近发现东方白鹳筑巢育雏。

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东方白鹳是“娇气”的鸟儿,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它们能到城市里安家落户,说明东营城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说明东营持之以恒保护湿地、保护珍贵生态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德国小镇吕赫斯特,因为人与白鹳共同生活而成为世界知名的‘白鹳村’,是知名的观鸟旅游目的地。鸟类进城现象不仅带来了生态效应,更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随着湿地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落户”东营,越来越多的人也慕名来到东营,欣赏湿地美景,观赏各色鸟儿,体验生态特色。

关于湿地保护和建设,下一步,东营将重点实施三年湿地保护提升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湿地保护面积60万亩,围绕湿地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全市旅游发展规划,把远期前瞻性、近期可操作性结合起来,与建设湿地城市方案搞好衔接,在“点”上着力、“线”上打造、“面”上构建,更好地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东营还将突出湿地城市特色,通过景观工程提升湿地美学,倡导湿地生活方式,引进湿地鸟类,充分彰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鲜明特色,打造宜业宜居的湿地城市、旅游城市。

擦亮品牌,围绕旅游做文章

在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定位中,东营明确提出了“黄河入海,我们回家”的文化旅游品牌。黄河入海,是母亲河奔向大海的写照,每一位游客来到东营,得到的是家一样的体验,看到的是家一样的环境,感觉到的是家一样的氛围。因此,东营聚焦“回家”两字,聚焦旅游服务品质,努力在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在营造游客“回家”的氛围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做优旅游服务惠民项目,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改造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

文化旅游品牌的提出,让东营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具象化的表述和内涵式的表达,让东营文化旅游形象跃然纸上。那该如何擦亮这一品牌呢?

4月,东营举办了“黄河入海”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讨会,聘请了4位知名专家作为“东营市文化旅游智库”主要成员,与省内沿黄9市签订《“黄河入海”文化旅游协议》,有力推动了沿黄沿海城市一体化发展合作,确定了“一核引领、两带崛起、三区突破、融合发展、旅游富民”的旅游发展布局,即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打造沿黄、沿海两条旅游休闲产业聚集带,创建黄河水城旅游度假区、孙武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金湖银河公共休闲区,为做好黄河文章,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旅游产业,不能只盯着旅游不放。要让游客在这里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就要涉及衣、食、住、行、购、娱等等。”“游客来了品尝不上地方美食,就在景区推出大闸蟹和水煎包。”“游客想看石油城市特色、感受兵圣故里氛围,我们就深度挖掘、梳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设计推出了兵圣故里红色旅游、胜利油田工业旅游。”“交通不便捷,我们就调整公交线路,加开班次。”市文化和旅游局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围绕发展旅游产业做大文章,延伸带动其他产业,才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应有之意。

“文旅+”业态融合新趋势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东营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延长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逐渐成为旅游“新潮流”。

“文旅+农业”,结合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与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相结合,融入旅游元素,一体规划、连片开发,重点打造了史口镇、新户镇、胜坨镇、大王镇、汀罗镇等五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文旅+体育”,将文旅元素融入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黄河口”系列足球赛等赛事,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旅游品牌;“文旅+海洋”,培育发展特色海洋文化,打造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文旅+教育”,以石油科技馆为载体,打造石油文化研学高地,串联盐文化博物馆、电文化博物馆等地,形成集知识科普、体验考察为一体的精品研学线路。不仅如此,孙子文化旅游区还以传承和弘扬孙子文化为目标,结合古代五德——智、信、仁、严、勇,设计开发出独具兵家特色的研学产品,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此外,东营持续推出文旅消费惠民措施,激发文旅消费潜力。降低、取消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出台优惠政策,取消黄河口湿地博物馆门票收费,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旺季门票价格由90元/人次降至60元/人次、淡季门票价格由70元/人次降至40元/人次,孙子文化旅游区旺季门票价格由180元/人次降至120元/人次,淡季门票价格由140元/人次降至80元/人次。另外,景区也推出年卡、团购等促销优惠活动,刺激消费市场。

7月至10月,东营举办了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共发放总计11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广大市民在线上、线下进行文化消费时,可使用消费券抵扣现金。产品和服务涉及旅游、影视、演出、图书等多市场门类,充分满足了广大消费者需求。截至10月15日,东营共组织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6377场次,参与人数35.5万余人,带动直接消费332.6万余元,带动间接消费586.6万余元。

“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已经打响,东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东营旅游休闲。今年十一期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12.97万人次,同比增长50.81%;实现综合收入644.89万元,同比增长30.11%,两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