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麦家对谈苏童:我很孤独 但写作本身就是孤独的

麦家对谈苏童:我很孤独 但写作本身就是孤独的

时间:2024-06-10 11:22:24

相关推荐

麦家对谈苏童:我很孤独 但写作本身就是孤独的

[导读]作家总归来说要用文字说话的,人得躲在背后,是件孤独的事。被更多人知道,就容易被更多的人消费。我是很孤独,但写作本身就是孤独的。

麦家 1964年出生,小说家、编剧。代表作《解密》、《暗算》、《风声》等。

苏童 1963年出生,作家。代表作《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红粉》、《黄雀记》等。

1963年出生,作家。代表作《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红粉》、《黄雀记》等。

娱乐当道的时代,只有明星才是公众目光追随的焦点,纯文学作品和作家早已被边缘化。一边是大片云集,票房基本过亿;一边是读者寥寥,再知名的纯文学作家也难免遭受冷遇。苏童因为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麦家因为谍战作品频繁被拍成《风声》、《听风者》等大热电影而声名鹊起……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因为影视而受益的作家,会如何探讨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作家与宣传

以前中国作家都是自顾自写,根本不会宣传

苏童: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观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是《钟山》的编辑,杂志社赚来的钱不派别的用场,也不发给我们,而是给编辑部的四个青年作家每一人出了一本书。我记得很清楚,这本书封面是橘红色的,难看也很粗糙,我拿回来就把它放在枕头边。那天晚上,我开始想象我的第一个读者。这其实是十分重要的鼓励。

以前的中国作家都是自顾自写,根本不会去考虑宣传,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宣传。我记得第一次去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吓了一跳,台湾的出版社出了我的书,他们印了我的巨幅黑白头像挂在那里,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这个年代最好的宣传,就是把小说改编成电影

麦家:苏童已经有足够的号召力了,不用像我们这样要抛头露面。但话又说回来,我觉得作家应该有开拓自己的意识。不一定是你亲自参与到这种经营自己、推销自己的过程之中,但应该有自己的团队帮你,让更多人认识你、买你的书。

有一点我很清楚,这个年代对自己文学作品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把你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其实我根本不想当编剧,但因为我的作品专业性比较强,一般的编剧来改我的作品,我不会放心,有一点我很清楚,这个年代对自己的文学作品,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把这个小说改变成影视,所以我要硬着头皮自己去当编剧。

●影视与文学

影视多多少少会改变你的内心,以后再也不写《风声》之类的剧

麦家:文学和影视本来可以相互促进,但现在却似乎变成了敌对关系。经常有人跟我说“你们作家真可怜,如果作品没被影视改编,书几乎就不可能卖好。”文学仿佛是个小媳妇,影视才是中心点,大家关注的热点。举个例子,《风语者》至少两亿人看过,而它的原著 小说《暗算》有两百万人看过就不错了,这些人中,也有4/5是因为看过影视作品才买你的书。这很正常,确实也反映了文学被边缘化的问题,但这不是中国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问题。

影视的确是把双刃剑,跟影视界交往过密,写作肯定会受影响,因为文学和影视本身就是两种语言体系。影视剧本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影视圈是巨大的名利产业,你在那里得到鼓励或者得到实力,多多少少会改变你的内心,当你回头想再来写小说的时候,已经很难了。这些年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这确实影响了我写小说的热情和才能,我有点后悔,内心还是想写好小说,当个好作家,像苏童的那些作品,是金钱或者名气没法衡量的。所以,我在这里郑重说下,以后再也不写《风声》之类的剧了。

当你准备把孩子转送给别人,管理权、冠名权都不属于你了

苏童:影视对作家而言,就是给一个作家微薄的稿酬收入当中注入一笔小小的资金。八十年代初,合约都是很不规范的,张艺谋想拍我的小说,通过夏钢、陆小雅、张贤等人,让我到北京去谈。那时我连火车票都买不到,还是托朋友把我送上了车。我们在蓟门饭店见了面吃了个饭,张艺谋给了我5000元,属于当时最高的电影版权费,正常大概2000元左右。就这样,我完成了关于电影的第一笔“生意”,赚到的钱够我专心写好几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这电影引起了很大反响,我无法统计有多少读者是因为影视作品而来读我的书。

突然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时,我跟制作人员吃饭,有一大批女孩子跑来跟我合照。有两个拍完照片的恍然大悟“原来他不是张艺谋啊!”人群听到这话马上就散了,可见电影对大众的影响力有多大。作为一个文学的从业人员,麦家提到“弱势”两个字,我想说面对电影,文学不仅仅是弱势,而是无势。当然,这个现实不会对我造成伤害,因为我早已很清楚地接受这一点。当你准备把孩子转送给别人,管理权、冠名权已经不属于你了。商业的规则我不懂,随他们吧。

●作家与娱乐化

作家总归要用文字说话的,人得躲在背后

麦家:因为影视作品的推动,我虽然出道晚,但也已深深体会到虚名之累。对于作家来说,我现在的名气够大了,大到已经是伤害了。苏童十年前就有这种觉悟,我这两年才明确有这种觉悟。作家总归来说要用文字说话的,人得躲在背后,是件孤独的事。被更多人知道,就容易被更多的人消费。

过去的作家都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被公众消费

苏童:以前作家是可以躲在书和文字后面的,这听起来很老派很古典,我却觉得非常浪漫。读者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只能依靠字里行间来想象。即使所谓忠实的“粉丝”,也无法获取这个作家真实的信息,书信是唯一的沟通渠道。我觉得那样的时代,简单又美好。

但人是不可能拒绝时代的,作家也一样。所以我们这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过来的作家,有一个任务就是得学习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如何面对媒体,如何面对被公众消费。当然,这是生存技能的问题,跟写作无关。这方面可能麦家做得比较好,他有自己的团队,我要向他学习,我的团队就是我老婆,但她根本不懂文学。我是很孤独,但写作本身就是孤独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