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写作技巧:活用素材 摆脱套话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写作技巧:活用素材 摆脱套话

时间:2020-05-05 17:21:12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写作技巧:活用素材 摆脱套话

对于名人素材,现在用的已经够滥的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很多同学在运用中总是不加选择、不加修饰地长篇累牍地堆砌素材。名人素材能用吗?绝对能用,但是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那么怎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素材呢?

一、把握一个运用原则:融入自我,感情真挚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有一个要求,就是“感情真挚”。历史人物和我们距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历史人物素材时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的存在,那就不可能有真挚的感情,也就不可能运用此类素材写出好文章。

要有“我”的存在就要用“我心”去感受历史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时,要深入到人物的“内里”,用“我”的心去感知“他”的心,而不要简单地用一种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去“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同时,还要将“他”的行为与心理与“我”进行对接,让“他”走近“我”,靠近“我”,与“我”心心相印。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动荡着彼此的心灵感应,才能文真字切。惟有文真字切,方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去写有特定要求的作文,绝对不能生拉硬套,不能因为手中有素材就用,也不能因为没有素材而随便拉一个来凑字数。首先就要想方设法让素材与作文话题对接起来。这种对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会让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将素材与话题对接,那还是不要用的好。更进一步还要求这种对接能有独特的角度。因此对素材要寻找最佳的切入点。素材的切入点可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人物的内在精神切入话题。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多彩的人生经历,是素材宝库。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周游列国屡遇挫折却毫不退缩的品格,屈原的爱国热情和坚持理想的品德,项羽、荆轲、苏武面对死亡的大无畏精神,陶渊明洁身自好的品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面对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立志报国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用来阐释很多话题。例如安徽高考《弯道超越》:

人生有谁不想避开弯道,可生命的辉煌就必须经过“弯道”的磨砺,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没有曲折,哪来成功。毛泽东在领导红军反围剿时,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来往兜圈,尽走弯道。事后才知,不是走了这些“弓背路”,早已像石达开一样葬身大渡河了。毛泽东在弯道中寻到了生机,走出了胜利。

苏东坡,面临过人生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贬往黄州的迁客。就在黄州这个弯道上,苏轼饮尽孤独,洗尽浮华,从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苏子从弯道上走出了精彩。

2、从人物的外部世界切入话题。就是说要横向拓展素材。这就要我们关注所写人物周遭境况:他的亲朋,他的同列、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所处的社会特征……也就是关注他的社会关系。例如对屈原要关注他和楚怀王的关系,对曹操要关注他和他的部下(如徐庶、许攸等等)的关系,对诸葛亮要关注他和刘备刘禅的关系,对岳飞要关注他和宋高宗的关系。这里面也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有些话题适合从这个角度切入。如“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竞争与合作”“信任”“宽容”等等话题。

3、从对人物的评价切入话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见仁见智,褒贬都有。例如对项羽、曹操、诸葛亮等争议都很大。甚至对于屈原,一般都认为他死得伟大;但也有人认为屈原太执着,他其实不必死,就象陶渊明说的“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不妨洒脱一点。我们在运用这类素材时,可从正面评价的角度切入,也可从反面评价的角度切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