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第182期【正道写作】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有技巧

第182期【正道写作】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有技巧

时间:2024-05-29 14:27:54

相关推荐

第182期【正道写作】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有技巧

zhengwen

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独领风骚。材料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社会时事型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闻报道;二是文学作品型材料,主要是改编自如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等成型的文学作品;三是理论观点型材料,主要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是整理加工后形成的理论观点。

材料作文的命题内容:思想导向积极,思辨色彩强烈。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突出时代精神,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2)贴近实际,从熟悉的题材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

(3)加大思维力度,强化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让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能尽量发挥其写作才能。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考察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感悟能力。材料作文最能考察检测学生的思维品质,生活阅历,阅读积累。材料作文备受出题者青睐,其审题立意又是作文的关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还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总结了十种,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供大家参考。

NO1.

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就容易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了。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也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破旧皮箱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和外表(袁隆平是院士,却穿15元一件的衬衫,没人说他不协调)。③怎样做到“协调”。

【材料】生活中,最大的懊丧就是:当潮水涌来时,你还没有找到一块做舟的木板。

【分析】本段材料,从“潮水涌来”容易想到机会什么的,其实,重心在“找到木板”,木板再用来造船,它强调的是事先做好准备,积累,要未雨绸缪。

NO2.

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第三天,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你的价值。”

【分析】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更具体的限制。

人,只有自己看重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自轻自贱、妄自菲薄,那就被人小觑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事例】教师保持职业操守,恪守清贫,兢兢业业,赢得尊重;从乞丐到慈善家的陈州,赢得尊严;炫富的郭美美,天生丽质却自暴自弃,遭到鄙弃……

【材料二】立于天地间,一撇一捺构成人。人字为何一撇一捺?这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对此,你有何看法呢?请自选角度作文。

【分析】对“人”字的“一撇一捺”能有自己的理解,赋予它新的含义皆可。关注撇捺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字面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含义。“立”,就是成功;“撇捺”,就是成功的元素。而“一撇一捺”的内涵是主要的,是关键。有了它,成功就水到渠成。

例如:①可从“人”的出身思考,一撇一捺是代表“父母”,人的成长离不了父母的养育,“人”不能忘了本;②从“人”的自身发展思考,一撇一捺代表“物质与精神”,二者平衡才能站立;③从“人”的社会性思考,一撇一捺代表“自己与他人(对手)”,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才能站立,人要学会团结协作,才能成功。④梦想、行动,才能立人。

一撇一捺,还可以是:文科、理科;学习、休息;民主、法制;自由、纪律;手、脚;学、思结合;自己努力,借助外物;拿得起,放得下;能屈能伸(苏轼、邓小平三起三落。)刚柔相济……

3

由因溯果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想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未落,苹果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的结果。可引出结论: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比如有的人用左手,得心应手,王楠左手拿球拍获得冠军;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是发散思维;莫言的小说创作,“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与众不同,赢得诺奖。

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发散思维的结果,而我们的教育,总是在求同思维寻求“标准答案”。

再如一个小孩总是反穿袜子?父亲询问小孩后才得知因为袜子里的线头让脚不舒服。

4

由物及人法

有一定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一】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可由小猫联想到人,如青少年;由饲养小猫的主人联想到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的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原因,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主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材料二】“大树理论”

①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一个条件:时间(积累)。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马上就变成了大树,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圈往外长。

【启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分析解读材料要由物及人。要想成功,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时间就是积累和廷伸。事例:大器晚成的科学家、文学家。反面事例:,湖北孝感中学,全班输液,无一人上“重本”……

②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二个条件:不动(恒心)

没有一棵大树,第一年种在这里,第二年种在那里,可以成为一棵大树,一定是千百年来经风霜,历雨雪,屹立不动,拥有恒心。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守信念、专注内功,终成正果!事例:达芬奇,画蛋,三年……

③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三个条件:根基(基础)

树有千百万条根,粗根、细根、微根,深入地底,忙碌而不停的吸收营养,成长自己。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没有根。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自己扎好根,事业才能基业常青。

④成为一棵大树的第四个条件:向上长。

没有一棵大树只向旁边长,长胖不长高;一定是先长主干再长细枝,一直向上长。

【启示】想成功,一定要向上。不断向上才会有更大的空间。——人,走正道,不走歪路。

⑤成为一棵大树的第五个条件:向阳光

没有一棵大树长向黑暗,躲避光明。阳光,是树木生长的希望所在,大树知道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才有希望长得更高。

【启示】要想成功,一定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阳光的心态,传递正能量,并为之努力奋斗,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材料三】泡茶理论:泡茶,需要茶叶品质、温度、时间、水质……对此,你有何感悟?

【启示】由茶的品质可以由此联想到成才成功需要人品;由泡茶时间可以联想到成功成才需要时间积累,做事不可一蹴而就,做人不可能一夜成名;由温度可以想到成功需要对生活有热情;由水质想到人成才的环境等等。

泡茶理论

泡茶,需要时间、温度、水质。可以由此联想到成才成功需要时间积累、热情、环境等。

5

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中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你以同学的身份给这位大学生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哪怕一两句问候语。这说明材料中的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而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就不能切中题意。

在感恩上,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就做得很好。

6

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定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三人出门,一人带伞、一人带拐杖,一人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

原来,雨来时拿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拿拐的大胆地走,却常跌倒;什么也没有的,大雨时躲着走,泥路时小心走,反倒平安无事。

【分析】作者显然对前两种有优势的人因“淋湿”或“跌伤”,持贬的态度,对第三人“好好地”持褒扬态度。可以这样审题:很多时候,人不是跌倒在不足或缺陷上,而是跌倒在优势上。

【事例】

①杨修之死,恃才放旷,聪明反被聪明误;

②,抗震英雄雷楚年,靠自己名声,诈骗46万;有钱人、明星,有优势却干傻事,如明星柯震东吸毒,还说是为了寻找艺术灵感!其实是拿青春来枯死、拿生命来熄灭!

③那些缺乏优势的人,正视自己和现实,取得成功。史铁生、朱彦夫、宜宾倒立少年颜玉宏……

④某同学,平凡普通,理科很差,缺乏优势,但选择文科,笨鸟先飞,考上好大学。相反事例……

7

多词辐射法

有些材料比较“散”,材料中的人和事较多,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或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是,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1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的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纳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项辐射法立意:①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的角度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②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③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8

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事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一】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逐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寓言故事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可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①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可能会因误解而放弃忠诚。②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③兵不厌诈:雁奴多次被欺诈所麻痹,失败在于“懒得再管”;猎人就是利用“欺诈”而迷惑对方取胜。④坏习惯,耽误大事。

【材料二】一幅漫画,画的是两只乌鸦喝水。一只乌鸦站在玻璃缸边用吸管轻松的喝到了水,另一只乌鸦挥汗如雨把石子往缸里扔,还说:“你这个家伙怎么不按照规矩出牌?”

【分析】用石子提高水位喝水,在当时是先进的,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了。再先进的方法,也有落伍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便成了阻碍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打破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不按照常理出牌,才能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事例】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不更新,被淘汰;柯达胶卷的衰落;手机、电脑的更新;知识的更新,不固步自封;新农村建设,与时俱进……

9

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①马克思23岁时即为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开展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青少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时代,但是,年轻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只要有明天,今天就是起跑线。

10

寻互补法

【材料一】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因为别人反正要说的!你的幸与不幸并不关别人的痛痒,别人不过是拿来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所以,你完全不必理会,尤其在关乎自己命运的问题要自己拿主意,你是为自己活着,至少不是为他们茶余饭后的闲谈而活着。

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的指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这就讲究思辨性。因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走稳自己的人生之路。

【材料二】关于理想,①高尔基说:“一个人的理想越远大,他的动力就越强大。”②莫言在诺奖颁奖会上说自己的理想,就是为了吃到饺子,还有娶到村里石匠的女儿。

【分析】理想,是一个很让人敏感的话题,它犹如人的内裤,不能没有,但是又不能逢人就说自己有,更不能用来展示炫耀!

从两则材料看,高尔基的理想是激励人的,但是理想不能太离谱;莫言的理想看似卑微,但是是切合实际的。启迪我们:理想并不是越远大越好,理想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能跳起来摘苹果就好,否者够不着就是空想,于人无益,反倒让人泄气沮丧。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理想,关键还得靠行动实力,脚踏实地并持之以恒,莫言就是好榜样。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不少。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编辑团队

策 划:李华平

编 辑:四区微信编辑部

本期责编:李建科 周 欢

终 审: 张贤洪 马 琴

正道语文

我们心怀热爱

好文投稿

我们微笑期待

分享点滴

我们比肩成长

zhengdaoyuwen

正 道 语 文

我在这里等您来

长按关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