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时间:2019-10-08 23:12:02

相关推荐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高志强 通讯员 张晓霞

内黄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脱贫必须依靠产业发展。为此,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助推剂”作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放大特色产业优势,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脱贫攻坚顺利开展,以脱贫攻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率达到100%。7月,安阳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内黄召开,在全市推广内黄产业扶贫经验。,内黄县“四平台一基地”产业扶贫模式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大产业扶贫典型模式之一。

( 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驻村第一书记何艳军帮助村民卖柴鸡蛋 翟书生摄影)

实施产业带动放大特色产业集中优势

内黄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和防止返贫的关键之策,充分发挥本地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了果蔬城销售平台、农博园科技推广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平台、电商销售平台、规模化种植基地“四平台一基地”的完整产业链,既促进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又扶持了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了产业扶贫“内黄模式”。

该县搭建果蔬城销售平台,推动小农户连通大市场。坚持定点招商、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内黄果蔬城,实行“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打通了供销两端市场的联系,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避免了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现象发生,使群众增收更稳定、产业发展更持续。

(内黄县亳城镇院当村扶贫基地内的葡萄丰收刘院军摄影)

该县建设科技推广平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进建设了农业科技博览园项目,把科技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让贫困群众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六统一”,示范带动高标准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发展。

同时,打造安全检测追溯平台,叫响质量安全品牌。该县投资3000万元,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17个乡镇全部建成监管站,全县1122家农业生产主体、132家农资经营企业、24家食品加工企业、34家“三品一标”单位全部纳入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从田间地头到产品包装、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全程管控和安全可追溯。内黄农产品不仅能够销得出,而且品质优、价格高,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该县还建设电商销售平台,推动内黄农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投资6000万元,建设电商产业园,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与国内电商平台精准对接,迅速提升内黄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覆盖率。,全县农产品网上交易额3.8亿元,广大农民通过网络销售,产品价格与线下销售相比,增加30%左右,增加收入8300万元。通过电商销售平台,不仅使内黄农产品走得更远、销路更广,还使贫困群众的效益更高、收益更好。

(内黄县城关镇真武庙村扶贫基地内的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

为了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该县财政每年拿出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对特色农业种植进行奖补,引导群众发展温棚瓜菜、优质尖椒、优质林果等高效农业。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其中温棚瓜菜21万亩、尖椒30万亩、露地菜10万亩,成为全省第一蔬菜生产大县,林果发展到16万亩,形成了豆公万亩林果基地、六村十万亩尖椒基地、高堤千亩冬枣园等规模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使贫困群众就业有出路、增收有渠道、脱贫有途径。

创新产业模式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路径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内黄县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从六个方面对发展扶贫产业进行奖补,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一是对新建新型钢架大棚、红枣示范园区、规模养殖场(区)等农业产业实施奖补,促进贫困户就业,累计发放奖补资金595.3万元。二是对贫困户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蔬菜等进行奖补,调动了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累计奖补贫困户2963户1.3万亩,资金435.9万元。三是实施企业(合作社)带动,投入资金4532.5万元,使9065户贫困家庭稳定增收。四是实施光伏扶贫,在54个贫困村投资2810余万元,建成规模3558.4千瓦,已产生发电收益980余万元,惠及1158户。五是实施楸树扶贫项目,建立“村社户”一体扶贫模式,在楚旺镇、田氏镇、宋村乡、石盘屯乡投入1236万元,发展2472亩,带动618户贫困户增收。六是设立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投入1987万余元,对全县集体经济薄弱的18个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

做实“三项工作”夯实产业扶贫基础保障

内黄县着力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方面做文章,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保障。

(贫困户在二安镇扶贫就业基地——腐竹产业园内上班)

该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产业就业扶贫基地专班,统筹推进各乡镇和相关局委承担的产业扶贫任务。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和农业项目建设指挥部,科学谋划布局产业扶贫项目,为开展产业扶贫提供组织保证。建成产业扶贫基地88个,扶贫就业点61个,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入股、打工就业等方式,融入产业链条,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切实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该县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学习借鉴卢氏模式,建立“443”金融扶贫模式,即金融服务、信用评定、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农信社“四位一体扶贫贷”、国开行产业扶贫贷、人保财险“政融保”、银信部门“政银担”四大融资渠道,担保资金池、风险补偿资金池、到期贷款周转资金池三大资金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截至目前,金融扶贫累计投入6.6亿元,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同时,该县狠抓技术培训,依托县人社局、蔬菜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以及农业科技博览园、内黄果蔬城、电商产业园等龙头企业,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搞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市场三项服务,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带动了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张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