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下)

时间:2022-09-10 12:56:06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梳理(下)

33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 前习俗水平:

第1阶段: 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第2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 习俗水平:

第3阶段: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4阶段: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

第5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6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34 简述德育内容

(1) 政治教育。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阶级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

学教育;

(2) 思想教育。 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革命理

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劳动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 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 传统美德教育、 审美及情操教育、 社会

功德教育, 以及道德思维能力、 道德情感、 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 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分三个方面: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35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 情、 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 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反复的、 不断前进的过程。

36 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 讲明道理, 疏导思想;

(2)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

37 如何贯彻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 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 调节, 使其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前后连贯地进行, 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 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 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 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地进行。

38 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 要 “一分为二” 地看待学生;

(2) 发扬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3)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 进行自我教育。

39 简述说服教育法的贯彻要求

说服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 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 使学生提高认识, 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 谈话、 报告、 讨论、 参观等。 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明确目的性;

(2) 富有知识性、 趣味性;

(3) 注意时机;

(4) 以诚待人。

40 简述榜样法的贯彻要求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 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 教育者的示范、 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选好学习的榜样;

(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提高修养。

41 如何运用情感陶冶法进行德育

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具体要求:

(1)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教育者要加强自身修养, 同时注意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 与启发、 说服相结合。

42 德育途径有哪几种

(1)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内)

(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 劳动;

(4) 共青团活动;

(5) 班主任工作。

43 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 另一方面则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

②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 兴趣、 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 切合学生实际, 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 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4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1min)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包括:

(1) 时间很短;

(2) 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7±2 组块;

(3) 意识清晰;

(4) 易受干扰;

(5)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

45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 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150%最佳);

(3)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4) 识记者的态度。

46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

(1) 明确记忆目的,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 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 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 重视复习方法, 防止知识遗忘。

47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 及时复习;

(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复习方法多样化;

(5)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8 简述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1) 言语信息。 解决 “是什么” 的问题;

(2) 智慧技能, 是学习解决 “怎么做” 的问题;

(3)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 学习、 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4) 动作技能, 指通过练习获得的、 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5) 态度,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49 简述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 第一,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第二, 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5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知识观: 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 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51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内部学习动机:

①激发兴趣, 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2) 外部学习动机: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 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地运用表扬。

52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 学习材料的性质;

(3) 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 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 年龄特征;

(6) 智力水平。

53 简述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 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

54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

(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55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2)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 情绪状态;

(6) 已有的知识经验。

56 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7 简述创造性的特征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 创造性的特征: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2)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式: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58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把智力分为以下七种:

(1) 语文能力;

(2) 数量能力;

(3) 空间能力;

(4) 音乐能力;

(5) 运动能力;

(6) 社交能力;

(7) 自知能力。

59 简述皮亚杰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1)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客体永恒性;

(2) 前运算阶段 (2~7 岁): 思维不可逆、 泛灵论、 以自我为中心;

(3)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思维可逆、 具体逻辑思维、 获得守恒概念;

(4) 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上): 抽象逻辑思维。

60 简述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维果茨基提出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61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 情绪情感更加丰富(丰富性);

(2) 情绪的强烈性, 有人形容此时期是 “暴风骤雨”;

(3) 情绪不稳定性, 消极体验过多, 自制能力较差;

(4) 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

(5) 情绪两极性明显;

(6) 情感的开放性与掩饰性相交织;

(7)逆反性。

62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

(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63 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措施

(1) 加强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64 简述气质类型及教育方式

(1)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

特征—直率热情, 精力旺盛; 但暴躁易怒, 脾气急;

教育方式—直截了当, 不宜轻易激怒。

(2) 多血质(活泼型):

特征—活泼好动, 偏外向, 但情绪不稳定、 粗枝大叶;

教育方式—多种教育方式, 定期提醒, 缺点严厉批评。

(3) 黏液质 (安静型):

特征—安静稳重, 偏内向; 但死板、 灵活性不足;

教育方式—耐心教育, 让其有思考反应的时间。

(4) 抑郁质 (抑郁型):

特征—多愁善感, 怯懦行动;

教育方式—委婉暗示。

65 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 学生主体性原则;

(5) 个别化对待原则;

(6) 整体性发展原则。

66 简述班集体的培养方法

(1) 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7 简述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 高尚的思想品德;

(2) 坚定的教育信念;

(3) 家长的心肠;

(4) 较强的组织能力;

(5) 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6) 善于待人接物。

68 简述班主任工作内容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①优秀生的教育工作;②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4) 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 操行评定;

(6) 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69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1) 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 言语表达能力;

(3) 组织教学的能力;

(4) 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 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 教育机智等。

70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 注重良好仪表、 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71 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 做好课堂监控;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72 简述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 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 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 非语言警示或停顿;

(3) 适当表扬正确行为;

(4) 言语提醒、 反复提醒;

(5) 直接提问;

(6) 执行结果, 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此外, 老师更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包括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安排物质环境与设计心理环境、 建立课堂规则和常规、 实行具有监督功能的教学等。

73 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 学校层面:

①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创设良好的学校人际环境, 减少教师的压力, 创设民主、 宽松、 和谐的学校人际环境, 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②树立教师心理教育观念, 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

③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2) 社会层面:

①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 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②重塑教师职业形象, 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③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 教师个人层面:

①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②改善自我观念;

③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

④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

⑤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 学会休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