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唐朝童子科:启蒙“考试”先驱 唐朝式父亲的“望子成龙”

唐朝童子科:启蒙“考试”先驱 唐朝式父亲的“望子成龙”

时间:2018-07-20 11:49:17

相关推荐

唐朝童子科:启蒙“考试”先驱 唐朝式父亲的“望子成龙”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的需要长久的时间,所以历来父母都认为培养孩子得要从娃娃抓起。启蒙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往往一个考试就能显示出孩子被教育水平的高低。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童子科"常常是科举制度下的英国子科目,是统治者为选拔人才和巩固统治而设立的。

一、 童子科的前世今生:源于汉,设立于唐

我,生于唐朝初,是一个男孩的父亲。就像其他父亲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榜上有名,在这个唯"试"是举的时代,不考试是不行的。孩子的教育就要从小抓起,国家也从孩子中选拔人才,我得好好培养我的孩子,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我的父亲告诉我早在汉代中国就已经就有了"童试"。西汉建立之初,丞相萧何在制定法律时就明确规范:"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意思是太史可以对学童进行考试测验,凡是能背诵九千字以上的学童可以录用为史官,并且对于那些六经成绩突出的学童可以拜尚书御史等职。

南朝梁天监设置"童子奉车郎",如岑之敬十六岁拜为童子奉车郎、庾质八岁拜为奉车郎。这里的"童子奉车郎"、"奉车郎"是由汉代童子郎发展而来。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童子郎、童子奉车郎以及奉车郎是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下进行的,由世家大族把持着。这时的童子科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

唐初,政府面临的是隋朝末年大动乱之后的混乱局面,王朝刚刚建立 ,需要恢复经济和社会稳定,巩固统治是当务之急。统治者提出要在道德教化方面继续发挥"儒为教化之本,学者之宗",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下降,儒学一直萎靡不振。这种局面不仅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也不利于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为此,唐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扶持儒家思想。在全国"广设庠序,益招学徒,旁求俊异,务从奖擢",尤其是对那些家庭出身好且有读书天赋的儿童,予以奖励。在统治者的积极推动下,童子科正式设立。

二、规范童子科:唐朝对童子科的考试对象、年龄、内容都做了限制

好在大唐王朝设立了童子科,我的孩子也有机会金榜题名,不过听说设立了不少规矩。我前往集市打探童子科的消息,只见人群纷纷扰扰,不少人在谈论童子科。我上前去询问一位儒雅书生什么样的儿童可以参加童子科,他告诉我:"行为举止需不足迹疏狂,亏损礼教,受到科罚,入清流者均可参加贡举,应试者为儿童。非僧道胥吏和工商杂类就可应举; 身份方面: 国子监和诸州郡县,乡贡均可应试"。

童子科的考试年龄一般指三岁以上成丁之前。又有三尺童子、四尺童子、五尺童子、孺子、竖子等称谓,也就是未成年的儿童。童子科成型之前,对应试年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有记载的普遍在七岁至十三岁之间。

唐初,应考童子为"十岁以下"。《旧唐书·杨炯传》中记载:"神童举,拜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时年十岁"。此外有李景由"上元二年或三年中第,年龄约为十二三"岁。从史书上看唐朝初年对童子科的年龄限制并不是十分严格。

唐宣宗大中十年,唐政府放松了童子科的应举年龄,变为"实年十一、十二已下"。这是因为荐送过来的童子"多年齿已过,伪称童子"而采取的一种变通方法。唐代童子科的应试方式在唐高宗时期成为常科科目后,与其他的常科不同的是,存在贡举和推举两种方式。

唐朝科举制的设立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条入仕条件,特别是下层人民。当时的人们都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被奉为真理,渴望金榜题,历史上通过科举入仕的大多为成年人。其实自童子科设立以来,因为入仕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刘海峰在他的《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中就《新唐书》、《旧唐书》中有本传及附传的官员研究后得出结论: 唐代官员由选举入仕的人数为 634,占总数的35.1% ,唐代由童子科入仕的人数为32人,相对其他科目来说占比例较小。但在唐代由童子科入仕者占中童子科总数的 59.6%,在此基础上,由其它方式入仕的只有很小一部分,这也就说明当时中童子科后,大多人还是以此身份入仕。

唐朝对于考中童子科者的授官情况又不尽相同。但大多都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考中后直接授予官职的,比如刘晏就是登第后便被授予官职的,他在唐代宗时期主管国家财政,改良榷盐法,用常平法解决漕粮运输问题,可谓是功勋卓著。但是这种情况是比较小的,而且仅限于童子科考试及第者的一小部分。

第二种情况是成年后在授予官职,如裴耀卿"少聪敏,数岁解属文,童子举。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张士陵,年八岁已通《古文尚书》《论语》,登春官上第,既冠,调补郑州荣阳县尉"。第三种情况是中举后未见授官,而后参加制举或吏部科目后再授予的。如王丘,而且并非所有中举者都能入仕,尤其是大历三年后,童子科中举者只有赐予出身一种奖励。

三、 童子科的影响:国家重视启蒙教育,也助长求官的浮躁

国家重视儿童培养总归是一件好事,可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可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只追求名利官职的人,我深受父亲的教诲。现在童子科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人们纷纷把孩子送到书院读书,也不管读什么书,每个人都在追求官职。

童子科是设立之初是统治者为了重振儒家思想,从小培养学习儒家思想的人才,巩固其统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激励了古代儿童教育的发展。唐代童子科的产生与唐朝历代皇帝、大臣重视儿童教育是分不开的。唐初重视培养儿童是与唐政府所需各类人才缺乏有关。唐高祖颁发鼓励士大夫教习童子的诏令,充分体现新王朝对培养人才的重视,这种风气也为历代皇帝所仿照。

童子科的设置完成了国家的教育体制,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但童子科也存在弊病对儿童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一,应试者多假报年龄,舞弊严重。其二,考试简单,专重背诵,不能满足政府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所选人才都成不了大器。其三,童子科易助长急于求官的浮躁心理,影响了学风和士风等说法。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自从饶州地方出现了神童朱天申兄弟以后,远近四乡争相效仿,人们不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天赋,喜不喜欢读书做官,不顾其客观条件,便从五六岁起,就要他们识字背经书,束缚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不让孩子接触书籍以外的东西。有的文人则借机捞取钱财,替人家训导幼儿,孩子往往被整的像木头人,对有些孩子的精神无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也是童子科设立所带来的一些不能忽视的负面影响。

看事情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 看到其正面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足。但总的来看,童子科对童蒙教育而言,好的作用还是占主导的。正是由于童子科的出现促进了童蒙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与此对应的培育儿童的教学类型。唐 朝时期,对儿童教育和童子科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学类型主要是: 乡学、家学、寺学、私人讲学和书院等。

结语

童子科作为唐朝科举考试中的一类,弥补了科举考试其他科目及第者主要是成年人的不足,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才华出众的人才,也促进了儿童教育的发展。培养儿童学习儒家经典同时也加强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但是童子科毕竟是由科举制衍生而来,童子科由于考试内容与方式单调、呆板,同时也是因为科举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所以不能完全做到把才能优异的儿童都选拔上来,这些弊病对于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以及启蒙教育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唐会要》

《文献通考》

《登科记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