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害怕说话 逃避社交 根本不是性格内向 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害怕说话 逃避社交 根本不是性格内向 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时间:2019-04-13 13:17:26

相关推荐

害怕说话 逃避社交 根本不是性格内向 四招教你克服社恐

据统计,我国目前独居青年超2000万。线下独处、线上“热闹”成常态。很多年轻人自称有“社恐”,其实并非达到疾病的程度,而是一种回避社交、抗拒社交的情绪和状态。

近年来,社交恐惧、社交焦虑、社交障碍、内向型人格等字眼经常活跃在群众的社交平台上,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今天的开场白从几道选择题开始。

以上仅供参考

想知道每个选项的具体分析,可以查看微信公众号,点击同篇文章即可查看。

内向型人格

内向型人格的英文是“Introverted Personality”,那如果将其翻译成“内倾型人格”是否会更容易理解呢?

瑞士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荣格 (C.G.Jung, 1875-1961) 依据“心理倾向”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人格类型理论。

内倾型(内向型)人格指带有以内部导向为主,通过独处,而非社交的方式来获得能量的特点的人格。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的陶醉中, 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 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刘大文,王惠萍,)

换句话说就是,当他们疲惫的时候,需要一个人独处的空间,疲惫才能得到缓解;而外倾型人格(外向型)则需要通过社交,比如聚会,才能得到放松和休息。

如何区分社恐与内向呢?

给大家提供一个临界点作为参考,我们一般人参加聚会等公共场合的活动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紧张对吧?

临界点就在于这种紧张程度有没有影响到你的出席/聚会行为。如果紧张到完全无法参加活动了,那么就要引起重视了,可能存在社交恐惧症的倾向,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内向

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简称社恐。

指个体对一种或多种社会情境产生严重、持续性的恐惧,体验到显著的行为困难或消极情绪,包括焦虑不安和高度生理唤醒(呼吸,心跳加快,脸红,发热等躯体反应),以及在社交情境下产生的恐惧、尴尬、窘迫或羞辱感。

这些症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表现,影响人际关系(APA, 2000b).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社交焦虑障碍诗意地描述为:“一种失去很多人生机会的疾病”。

在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中,个体恐惧、紧张或回避社交互动和那些涉及可能被审视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社交互动,例如会见不熟悉的人,个体可能要在众目睽睽下吃喝的场合,以及个体要在其他人面前表演的场合。其认知观念是被他人负面评价,被为难、被羞辱、被拒绝或冒犯他人。

有社交焦虑障碍的个体可能不够坚定自信或过于顺从,也可能产生对谈话的高度控制,后者较少见。他们可能显示出过分僵硬的身体动作或目光接触不够,声音也过分微弱。

这些个体可能会害羞或退缩,而且在会谈中开放性更少,对自己谈论得很少。他们可能倾向于寻找不需要社交接触的工作,而有表演型社交焦虑障碍的个体并非这种情况,他们可能在家里待更长的时间。

男性或许延迟结婚和拥有家庭的计划,反之,内心想要外出工作的女性则可能过家庭主妇和母亲的生活。使用物质自行治疗的情况很普遍(例如,参加聚会前饮酒)。

老年人的社交焦虑障碍可能还包括躯体疾病的症状加重,例如,颤抖加剧或心动过速。脸红是社交焦虑障碍标志性的躯体反应。

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内向

克服社恐,我可以怎么做?

社交焦虑障碍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可以尝试自行调节心态,并逐步克服自己在公共场所出现的恐惧感,以下是一些方法的参考:

打破消极思维的僵局

(1) 不随意猜测他人的心理:总认为他们像自己一样看不起自己,也不需要生搬硬套的往自己身上贴标签,乱给自己下结论;

(2) 不随意预测事情的发展:在事情尚未开始之前,就已经开始担心最糟的情况的发生,还没出事,就已经开始产生焦虑的情绪;

(3) 不随意小题大做:过于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负性评价而导致的不良情绪放大化,这时就会觉得自己要完蛋了,无药可救了;

(4) 不随意将自己对号入座:过于看重他人的目光,觉得他人都在注意自己,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他人关注着;

当出现类似这样的消极情绪时,大家可以尝试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没有信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就算这次完成得不尽人意,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用吗?多问问自己,请多给自己自信的理由。

控制自己的呼吸

深呼吸时尽量以舒服的姿势来放松自己,双肩放松,用鼻子吸气4秒,停顿2秒,再用嘴呼气6秒,如此往复,直至平静下来。

直面令你恐惧的情景

(1) 尝试将自己恐惧的事物列成一张清单,如,惧怕什么、这种惧怕从何而来、根源是什么、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会少严重一点、什么时候会更严重一些等等能帮助自己从客观上看待自己恐惧的来源;

(2) 尝试将恐惧看作洋葱,把这一颗洋葱一片一片分层,如害怕参加聚会,那么首先将去到聚会的场所作为自己的第一瓣洋葱片,这样看起来第一步似乎也没那么难,

下一步,分析参加聚会的原理,为什么要去聚会;接着,尝试在聚会停留30分钟,一步一步坚持下来,最终让自己能全程参与聚会;

学习沟通的技巧

(1)尝试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

(2)参与一些安全网络上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交流,在与人交流沟通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才能更清醒地认知自己。

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性格内向

写在最后

社恐的人可能会自卑、内向,但自卑、内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社恐。大多数的人有社交问题,会害怕社交,但也并不代表就患上社恐。

不管是内倾型人格又或是外倾型人格都不必太过于追求外向/内向的性格,也不必为了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设想而强行改变自己的本能。

荣格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微型的宇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了解一个人,了解我们自己,也同样是在了解整个宇宙。在自己的宇宙中,任意填满属于自己的色彩,那才是真的。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以私聊我或者在下面评论哦~

参考文献

[1] 刘大文,王惠萍.内倾型和外倾型人格特征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94-99.

[2] 孙翠宝.反相原理——荣格关于人格理论的方法[J].心理学探新,1989(02):5-7.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