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连载」《荆州散记》(八十五)荆州八岭山 地下博物馆︱余大中

「连载」《荆州散记》(八十五)荆州八岭山 地下博物馆︱余大中

时间:2023-03-22 15:30:06

相关推荐

「连载」《荆州散记》(八十五)荆州八岭山 地下博物馆︱余大中

荆州八岭山,地下博物馆

◇余大中

荆州八岭山,明代以前称为“龙山”,位于荆州城西北20公里。其西南为古万城遗址,东北为古纪南城遗址,处于荆州城、万城、纪南城之间。八岭山南北绵延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八道崇岭蜿若游龙,风景优美木葱郁,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八岭山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山中古墓葬密集。现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头,宛若山峰,蔚为大观。史料记载,楚国18位楚王、五代南平国5代帝王、明代11个藩王厚葬于此。尚未出土的文物难以计数价值连城,尚未明确主人身份的墓葬犹如谜团有待释疑。因此,人们将八岭山称为“地下博物馆”。1988年,八岭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荆州八岭山,最具争议而又最具学术意义的是楚庄王陵寝究竟位于何处。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前591年去世。楚庄王墓在什么地方?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有三种观点:一是唐代文学家余知古《渚宫旧事》记载:“庄王墓在江陵城西三十里,周回四百步,前后陪葬数十冢,皆自为行列也。”所指即为八岭山;二是《荆州府志》《江陵县志》记载:“楚庄王墓位于纪山寺西北部的薛家大洼墓地。”所指不是八岭山;三是20世纪70年代,在荆州城西北45公里处发掘出“熊家冢”,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有一种观点认为,熊家冢是楚庄王的陵寝。此处亦不属八岭山。

最近,笔者跟随荆州博物馆考古专家张万高先生拜谒八岭山冯家冢,似乎觉得冯家冢与楚庄王陵寝有着密切关联。冯家冢位于八岭山林场中部一处南北向岗地上,南北最长处约1100米,东西最宽处约350米,由2座大型封土墓冢、100余座殉葬墓以及2座大型车马坑等组成。考古专家已经探明,“冯家冢1号墓”(亦称“冯家大冢”)墓坑平面为“甲”字形,东西墓道一条,方向约90°,坑口东西长约62米、南北宽约58米,墓道长约25.5米,木椁保存较好,椁室尺寸推断为18×18米。“冯家冢2号墓”(亦称“冯家小冢”),位于“冯家冢1号墓”北侧,两者间距约6米,墓坑平面为“甲”字形,东西墓道一条,方向约90°,坑口东西长约29米、南北宽约28米,墓道长约21.5米,木椁保存较好,椁室尺寸推断为8.5×8.5米。100余座殉葬墓分为三组:一是“南殉葬墓”24座,呈东西向6行、南北向4列整齐排列;二是“北殉葬墓”24座,呈东西向4行、南北向6列整齐排列;三是“七行冢”墓70座,呈东西向10行、南北向7列整齐排列。“1号车马坑”,长约156米,北端宽约24米、南端宽约12米。“2号车马坑”,长约48米,北端宽约10.5米、南端宽约11米。从“冯家冢1号墓”坑口尺寸等数据来看,其规格与“熊家冢”主冢基本接近,而远远大于“天星观1号楚墓”、“包山2号楚墓”、“严仓1号楚墓”等已经明确墓主身份的大型楚墓,可以断定“冯家冢1号墓”是一位楚王的陵寝。笔者认为,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墓地布局和相关数据,“冯家大冢”真像余知古《渚宫旧事》中关于楚庄王墓的描述。但是,唯一的遗憾,冯家冢墓地的年代与楚庄王时代不符。考古专家断定,“冯家冢1号墓”不属于楚庄王所处的春秋时期,而应该是战国时期某位楚王的陵墓,“冯家冢2号墓”墓主为其王后。看来,“冯家冢”又为荆州八岭山“地下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历史之谜和学术魅力。

在荆州八岭山,最具特色而又最具观赏意义的是辽简王墓。辽简王朱植,是朱元璋第十五子,母妃韩氏。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卫王,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辽王,就藩广宁州(今属辽宁)。永乐二年(1404年),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献王朱柏于荆州城外西北营造宫室(又名“太晖观”)超过等级规定。朝廷追查时,湘献王全家自焚。从此,辽王改封于荆州府,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朱植去世,葬于八岭山。据史料记载,辽简王朱植墓早在明末就被盗掘过。经过批准,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1987年对明辽简王墓予以抢救发掘,共出土100余件文物,其中有120件身着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木俑,30余件金、银、漆宴器以及墓志铭等珍贵文物。明辽简王墓是目前我国南方发掘清理的唯一明代藩王墓,被称为“南方地下宫殿”。现有的墓院墙,按北方干打垒即土筑方式修筑,院墙上部用带卷草花纹图案砖出檐,上盖大型筒瓦。院墙周长837米,高约1.5米,墓区占地60余亩。墓室系砖石结构,呈“王”字型,共分五室。墓室顶部为拱形顶。墓室墙裙为磨砖对缝,工艺精湛。室内地面铺有陶质方砖。墓室内总面积102平方米。墓室前、中、正殿装有大型石门和两道木门,石门上有九排九行石制门钉。墓道长17米,墓室门前竖有墓志铭、分底盖两块,中间用四个圆形铜片分隔,并用三道铁箍包扎。盖面刻有“故辽简王之墓”六个大字,底面刻有辽简王朱植生平。

在荆州八岭山,最具传奇而又最具文化意义的是“落帽台”、“马跑泉”、“打子坟”、“平头冢”等地名传说。

——“落帽台”。《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简文帝咸安年间,九月初九重阳节,荆州刺史桓温在龙山东南端一处高台设宴,邀集部属饮酒赏菊。席间,参军孟嘉帽子被风吹落,孟嘉佯装不知,仍然尽情畅饮。孟嘉离席洗手时,桓温让另一名士作文嘲笑孟嘉。孟嘉归席后挥毫作答,文辞优美,满座叹服,传为佳话。“落帽台”因此而得名。诗仙李白曾经游览此地,写下《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次日又作《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又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代诗人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写道﹕“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咏碎龙山归出号,马奔流电妓奔车。”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为“落帽台”留下了珍贵的诗歌辞赋,一直流传至今。

——“马跑泉”。“马跑泉”位于八岭山南麓马跑泉村,是一处神奇的三国遗迹。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 年),泉旁立有“汉关公马跑泉碑”石碑,碑文记载﹕“刘备被曹操围困当阳时,关羽引师救之。取道过此,人马俱困,焦渴难当,寸步难移,赤兔马以蹄刨地,昂首嘶鸣。忠义感动山神,石开泉通,人马得饮,精力复萌,速赴当阳救主。”这就是“马跑泉”的来历。

——“打子坟”。“打子坟”之处原有两处坟冢。古时战乱频仍,家家缺儿少女。一日菩萨显灵托梦,凡是要子求女者,可去仙灵庙用黄包袱包来石头,再到这两处坟冢投石子,投中大坟者生儿子,投中小坟者生女儿。善男信女纷纷投石打坟,果然灵验。从此,求子打坟者络绎不绝,在荆州传为佳话。

——“平头冢”。“平头冢”位于八岭山中部,是一处特大封土堆古墓。相传,蜀汉名将关羽得到青龙偃月宝刀之后,欣喜若狂,跃身上马,挥舞宝刀。当赤兔马驰过此冢时,关羽一时兴起,对准冢子上部,平削一刀。此冢当即成为平顶,“平头冢”因此而得名。

余大中 湖北荆州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