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隐球菌脑膜炎概述

隐球菌脑膜炎概述

时间:2022-10-03 06:22:47

相关推荐

隐球菌脑膜炎概述

隐球菌脑膜炎的概述,隐球菌脑膜炎概述,广大的朋友们,今天为您整理收集了关于隐球菌脑膜炎的一些常识,如果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有用处的话记得收藏本页哦,更多关于疾病百科的经验内容,都可以在疾病百科频道找到。希望能帮到大家,您和您的家人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希望。隐球菌病作为一种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死亡率高。

1隐球菌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可分为4型:即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1、脑膜炎型

本型最常见,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脑膜炎的症状体征。

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2/3患者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鼻塞、喷嚏、恶心、纳呆、全身不适等症状,经一般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

⑵头痛:多数患者开始头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少数患者一开始便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头痛常从两侧颞部开始,继而出现在前额、枕部,多两侧发生,也可为偏侧头痛。一般为胀痛伴头顶部压迫感,亦可为撕裂痛或刀割样痛,开始多为间歇性发作,每次发作几分钟,每天发作数次至十余次。发作时患者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以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可伴阵发性加剧,少数患者在较强的光线或较强的声音刺激下便可诱发疼痛发作。

⑶恶心、呕吐:80%~90%的患者有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可与头痛同时出现,但多数患者是在头痛出现1~2周后才出现呕吐,可为喷射性或非喷射性,严重时食后即吐,不能进食,甚至饮水服药也可诱发呕吐。

⑷发热:50%~70%的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一般开始为低热,体温在37.5~38℃,少数患者也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如果持续出现40℃以上高热,则预后极为不良,常为临死前征兆。抗真菌药物也可出现反应性暂时性高热,但停药后消失。

⑸脑膜刺激症和锥体束征:可出现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奥本罕征及巴彬斯基征可为阳性,但多数为弱阳性,且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

⑹眼部症状:可出现弱视、复视、斜视、怕光、眼球震颤、眼球外展受限、瞳孔大小不等、视网膜炎、视乳头水肿、眼底静脉怒张、灰白色渗出及出血,甚至出现视神经萎缩,以至完全失明。

⑺精神症状:40%以上的患者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易激动以至喊叫、谵妄、癫痫大发作、朦胧、昏迷等。

⑻大汗:部分病例可在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大量出汗,且常以下午或晚间为重,与体温升高无明显关系,甚至在低热状态时亦大汗淋漓,此症状往往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晚期病例。

⑼其他:可侵犯第7对脑神经而出现中枢性面瘫。若第8对脑神经受累,则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若第12对脑神经受累,可发生舌下神经瘫。此外,脑膜炎型病例常伴有肺、皮肤、骨骼、肾等器官损害的表现,少数病例可侵犯肝脏,引起黄疸及肝功能障碍。急性脑膜炎型常起病急骤,突然发病,若不及时救治,常在数天至3周内死亡。亚急性型常从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开始,以后逐渐加重,1~2个月才出现典型的脑膜炎症状。慢性型可反复出现症状及缓解,病程可迁延数年,甚至15~,机体呈显著消瘦状态。

2、脑膜脑炎型

此型除脑膜受累外,尚有脑实质受累,故称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隐球菌可侵犯大脑、小脑、脑桥或延髓,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脑灶性损害征象,如偏瘫、失语或局限性癫痫发作等。

3、肉芽肿型

本型较少见。1907年,Lacount首先报告,它是新生隐球菌侵犯脑实质后形成的一种炎症性肉芽肿病变,称为隐球菌性脑肉芽肿,常好发于大脑、小脑、脑干的延髓部位。临床症状与体征随肉芽肿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以及是否合并脑膜损害而异,位于脑实质内的肉芽肿,其症状、体征与脑瘤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多,墨汁涂片及真菌培养可发现隐球菌,但阳性率低。、检查、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脑超声检查等,均可能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术前常难于确诊,须行开颅探查术,术中可见肉芽肿表现为鱼肉样肿块,病理切片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4、囊肿型

本型为隐球菌刺激脑膜形成囊肿所致,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出汗、呕吐、走路不稳、单侧偏瘫等症状。颈内动脉造影可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区,开颅手术可见蛛网膜明显增厚,蛛网膜腔内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有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细胞浸润,可有少数异物巨细胞存在,囊腔内充满带宽阔荚膜的新生隐球菌菌体。

2隐球菌脑膜炎有哪些表现?

核心提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可分为4型:即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表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临床上可分为4型:即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和囊肿型。

1.脑膜炎型

本型最常见,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脑膜炎的症状体征。

(1)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2/3患者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鼻塞、喷嚏、恶心、纳呆、全身不适等症状,经一般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

(2)头痛:多数患者开始头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少数患者一开始便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头痛常从两侧颞部开始,继而出现在前额、枕部,多两侧发生,也可为偏侧头痛。一般为胀痛伴头顶部压迫感,亦可为撕裂痛或刀割样痛,开始多为间歇性发作,每次发作几分钟,每天发作数次至十余次。发作时患者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以后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可伴阵发性加剧,少数患者在较强的光线或较强的声音刺激下便可诱发疼痛发作。

(3)恶心、呕吐:80%~90%的患者有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可与头痛同时出现,但多数患者是在头痛出现1~2周后才出现呕吐,可为喷射性或非喷射性,严重时食后即吐,不能进食,甚至饮水服药也可诱发呕吐。

(4)发热:50%~70%的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一般开始为低热,体温在37.5~38℃,少数患者也可出现39℃以上的高热。如果持续出现40℃以上高热,则预后极为不良,常为临死前征兆。抗真菌药物也可出现反应性暂时性高热,但停药后消失。

(5)脑膜刺激症和锥体束征:可出现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奥本罕征及巴彬斯基征可为阳性,但多数为弱阳性,且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

(6)眼部症状:可出现弱视、复视、斜视、怕光、眼球震颤、眼球外展受限、瞳孔大小不等、视网膜炎、视乳头水肿、眼底静脉怒张、灰白色渗出及出血,甚至出现视神经萎缩,以至完全失明。

(7)精神症状:40%以上的患者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易激动以至喊叫、谵妄、癫痫大发作、朦胧、昏迷等。

(8)大汗:部分病例可在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大量出汗,且常以下午或晚间为重,与体温升高无明显关系,甚至在低热状态时亦大汗淋漓,此症状往往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晚期病例。

(9)其他:可侵犯第7对脑神经而出现中枢性面瘫。若第8对脑神经受累,则出现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若第12对脑神经受累,可发生舌下神经瘫。此外,脑膜炎型病例常伴有肺、皮肤、骨骼、肾等器官损害的表现,少数病例可侵犯肝脏,引起黄疸及肝功能障碍。急性脑膜炎型常起病急骤,突然发病,若不及时救治,常在数天至3周内死亡。亚急性型常从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开始,以后逐渐加重,1~2个月才出现典型的脑膜炎症状。慢性型可反复出现症状及缓解,病程可迁延数年,甚至15~,机体呈显著消瘦状态。

2.脑膜脑炎型

此型除脑膜受累外,尚有脑实质受累,故称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隐球菌可侵犯大脑、小脑、脑桥或延髓,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相应的脑灶性损害征象,如偏瘫、失语或局限性癫痫发作等。

3.肉芽肿型

本型较少见。1907年,Lacount首先报告,它是新生隐球菌侵犯脑实质后形成的一种炎症性肉芽肿病变,称为隐球菌性脑肉芽肿,常好发于大脑、小脑、脑干的延髓部位。临床症状与体征随肉芽肿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以及是否合并脑膜损害而异,位于脑实质内的肉芽肿,其症状、体征与脑瘤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脑脊液压力常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多,墨汁涂片及真菌培养可发现隐球菌,但阳性率低。CT、MRI检查、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脑超声检查等,均可能发现脑部占位性病变,术前常难于确诊,须行开颅探查术,术中可见肉芽肿表现为鱼肉样肿块,病理切片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4.囊肿型

本型为隐球菌刺激脑膜形成囊肿所致,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可有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出汗、呕吐、走路不稳、单侧偏瘫等症状。颈内动脉造影可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区,开颅手术可见蛛网膜明显增厚,蛛网膜腔内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有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细胞浸润,可有少数异物巨细胞存在,囊腔内充满带宽阔荚膜的新生隐球菌菌体。

3隐球菌脑膜炎如何预防

本病目前仍有较高死亡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早期被误诊、用药剂量或疗程不足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脑脊液压力过高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时间过长者,预后差,因此要注意预防。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5、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4隐球菌脑膜炎应该如何预防?

核心提示: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5.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本病目前仍有较高死亡率,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早期被误诊、用药剂量或疗程不足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脑脊液压力过高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时间过长者,预后差。可遗留脑神经瘫痪、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5.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5隐球菌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隐球菌病作为一种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本病一般需要做下面的检查:

1、肉眼观察病变

早期的病变处呈黄白色胶冻样外观。脑肉芽肿表面可呈结节状,部分可呈囊状,透明、黄白色、质坚硬。切面可见纤维交错,呈灰白色、黄白色,其间可见半透明小囊腔。

2、镜下观察病变

较新的病变主要由大量繁殖的隐球菌及其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构成。浸润的炎细胞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损害显示胶样液化,囊腔内有多量隐球菌。较陈旧的病变则表现为肉芽肿形成,主要由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构成。在受累的大脑、小脑、中脑、延髓、蛛网膜下腔等处,均可有大小不等的肉芽肿形成。可见星状细胞增生肥大的改变。

3、病理切片中的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

一般新生隐球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20 mm,多数聚集成堆,少数分散在组织内。HE染色标本,胞壁外常有3~5 mm的空隙(系菌体胶样荚膜未着色之故),部分膜亦可染成淡红色。PAS染色,菌体荚膜均呈红色。在较新鲜的病灶内,菌体大小不等,小的居多,易见到单芽生的无性繁殖方式。在较陈旧的病灶内,菌体较大,很少见芽生状态,却可见一侧胞壁塌陷呈碗形或盔形的退变菌体。

点击查看全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