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拜年 是春节里一项重要的活动 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拜年 是春节里一项重要的活动 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时间:2023-09-17 14:38:40

相关推荐

拜年 是春节里一项重要的活动 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拜年,是春节里一项重要的活动。大年初大人小孩都换上漂亮的衣服,将自己打扮得焕然一新,然后出门拜年。在过去,我国民间许多地方,拜年的活动是从吃完年夜饺子之后开始的。天未明,先行拜年之事。先在家里给自己的老人拜年,小辈向长辈跪下磕头,说几句祝福的话。长辈也高兴地回赠勉励、祝福的话语,然后给“压岁钱”。拜年的顺序,是按照本宗本族辈分的高低往下拜。一般说,五服之内需面拜,亲友则可让子女代贺。同族则在正月初一早上。若是给辈分较高、德高望重者拜年晚辈们要磕头。受拜者一般都会连声客气说:“免了吧,免了吧然后,请拜年者落座,吃烟、喝茶、吃糖,吃花生等干果瓜子。走亲访友不一定在初一早上旧时,农村的孩子先在家里给长拜年也有晚上去的,谓之“拜夜年”。初十以后拜的,谓之“拜灯节”,姑民间有“有心拜节,寒食未迟”之说。平时没有多大来往的,也就是在碰面的时候,互相道一声“过年好”,或者“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街巷里拜年的行人络绎不绝,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拜年的习俗,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曾写过北宋汴京人过年时的情景:“正月初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捕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南宋文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据宋代文人周辉的《清波杂志》记载,当时的士大夫为了拜年时节省时间,那些关系不太密切的朋友就不用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给对方送去一份“拜年帖”,这跟现在的“贺年片”有些相似。当时的“拜年贴”,多是用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的纸片,写上自己的姓名及地址和一些恭贺新年的话,在正月初一这天送达。受贺者同样回赠“拜年贴”,就算拜年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拜年时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收到长辈的压岁钱。因此,在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谐趣十足的童谣: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地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那么,为什么过春节要送给孩子们压岁钱呢?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小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每年三十夜里,他都会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之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觉,就叫“守祟”后来,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非常宠爱。在年三十的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老夫妻俩一直逗弄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8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小孩在玩累之后,还是睡着了。但是在他睡觉之前时,他很随意地将用红纸包着的8枚铜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来,“祟”来了。“祟”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突然孩子的杭边迸发出一道金光,“祟惨叫着逃跑了。这件事情传开之后,人们纷纷仿效,在大年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再也不敢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

当然,这只是人们赋予“压岁钱”神秘法力的一种传说。我国民间最早的压岁钱是出现在汉代,又叫“压胜钱”。最初的压岁钱并非真钱,而是形同钱币的一种饰物,或铜制或铁制;形状或圆形方孔,或铲形。上面或铸“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祝福语,或铸十二生肖图、八卦图等吉祥纹饰。到了明、清时期,压岁钱已经变成真钱,大多数是用红绳着。可在晚辈拜年时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清人吴曼云在《压岁钱》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天得娇儿一夜忙。”由此可见,压岁钱是孩子们新年最快乐的收获。他们用压岁己平日喜欢的东西,给纯洁的童钱去购买鞭炮、玩具、糖果等自年留下难忘的记忆。民国以后,给孩子的压岁钱已演变为用红纸包100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则是用红纸包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之后,长辈们喜欢以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高升”“连连发财”。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压岁钱的风俗,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们的护身符,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