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

时间:2023-02-15 18:39:01

相关推荐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

洁净、美丽的三江源。本报记者 黄灵燕 摄

长江、黄河、澜沧江,在辽阔的青藏高原,滴水成溪,汇溪成河,一路奔涌,涵养“中华水塔”,滋养中华大地。

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叮嘱青海干部群众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牢记亲切嘱托,肩负职责使命,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具体指导下,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带领广大干部奋战在江源,奉献在江源,感召牧民群众爱护生态、发展生产,交出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合格答卷。

肩负“国家使命”,彻底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

江河源自滴水之聚,大洋成于江河之汇。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区,孕育股股清泉,汇成长江、黄河、澜沧江,滋养天下,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提出,在青海三江源地区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3月5日,中办、国办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正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规划,体现国家形象、国家意志、国家战略、国家目标、国家标准、国家行动,为其他国家公园规划编制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于三江源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雪原广袤,河流、沼泽与湖泊众多,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7个。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所在的玛多县,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第一县,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

如何彻底改变以往“九龙治水”“政出多门”“各管一段”的局面,为体制试点铺平道路?体制试点,有千钧重担,却无前车之鉴。

甘学斌,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副主任。从2000年开始,他与同事一道参与玛多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力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扎实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是玛多县生态保护变迁的参与者、实践者、亲历者。

甘学斌认为,在高寒缺氧地区建设国家公园,是党中央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次重大决策,是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重大创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大实践和典范,是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更是青海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三个最大”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

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黄河源园区从解决“九龙治水”、执法碎片化和科学合理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入手,狠抓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落实“一户一岗”政策,构建“六位一体”生态管护模式,努力形成“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

立足黄河源园区体制试点实际,每户安排一名生态管护员,将原有的党建网格、综治维稳网格等进行整合,实行“多网合一”,赋予园区内3042名生态管护员“基层党建、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义务教育”等职责,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实施“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

“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以每名生态管护员和家庭为基本单元,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乡镇、县逐级负责、管理、整体联动,压缩工作板块,缩小工作半径,杜绝网格管理中的漏洞和死角,解决简单划网格、权责不对等,干部干、群众看,乡镇编制少、人员服务半径大、工作漏洞多的问题,实现了社会管理再次创新升级,达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效果,其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我们小组10人,每月巡护三次,每次七八天,按照不同线路和管护员职责完成巡护,更多工作是组织小组人员清理沿线垃圾。”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牧委会生态管护员才昂仁增说。

三年体制试点,黄河源园区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水利、草原、国土等机构,由管委会统一管理,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理顺体制机制,这一创新举措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甘学斌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直接的感受。

时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说,“黄河源园区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建成了生态保护的典范、民族团结的典范、绿色发展的典范、团结干事的典范、国家公园的典范,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三个园区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坚守“天上玛多”,履行保护生态重大责任

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没有亲身经历过高原反应的人,很难理解“氧气吃不饱”是怎样的感觉,更不用说在简陋的装备、简单的条件下,用生命守护生命,用信念战斗,用血肉之躯,保卫迄今为止遗留在人类心灵史上的最后一片净土,用执着和生命谱写保护净土的赞歌。

黄河源园区玛多县气候环境尤其恶劣,坚守“天上玛多”,如同攀登精神的“珠穆朗玛”。

然而,在玛多,人们总会被坚守在一线的干部群众所感动。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吃苦不怕苦、海拔高干劲更高,苦干不苦熬,把事业当作理想,确保体制试点任务顺利完成,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确保黄河源头宁静安详、人民幸福。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

是“环保卫士”、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奇卡·扎巴多杰等为代表的三江源人铸就的伟大“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献身三江源环保事业。

甘学斌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继承和弘扬“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扎实做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公益林补偿、生态移民补助、湿地生态补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各项工作,实现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共赢”,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甘学斌的话,代表着黄河源园区干部的心声,也道出了广大干部的行动。

在玛多,尽管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分工不同,但都有一份履行好保护生态重大责任,为党守绿、为国护绿、为民增绿的赤子之心。

马贵,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在黄河源头工作了,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脚下的那片热土。

“来到玛多,就要为‘第二故乡’的生态保护尽一份力。”来,凭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充分认识,马贵和同事一道攻坚克难,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开展“爱鸟周”活动,做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开展野生动物救助……

随着一项项工作的开展,当地草地生产能力及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湖泊水域面积明显扩大,湿地生态和湿地功能整合性明显增强。今年4月10日,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获奖名单公布,马贵因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此殊荣。

星多杰,玛多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尤拉,玛多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干部。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组建以来,他们只要有时间就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社和边远地区,深入到牧民群众中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衔接汇报,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人员少、任务重、困难多,但工作不能落后,星多杰、尤拉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忙项目。玛多的项目施工点都在远离人烟的草原深处,交通不便,尤其是在夏天,通往项目实施地没有公路,草滩上泥泞不堪,一不下心车就会陷入其中,等拉出车来时,浑身的泥巴。

通过实施黑土滩治理、封山育林、湿地保护、封沙育草、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三江源生态退化趋势得到明显缓解、草地生产力提高,草畜矛盾趋缓、项目区水源涵养功能初步得到恢复,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并呈现了“增水、增草”的现象,使绿色高原的梦想和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精神是青海最宝贵的财富”,马贵、星多杰、尤拉仅仅是几位代表。园区干部、生态管护员,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在他们身上,无不散发着为人类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球的高尚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的具体体现。

“满意”留驻心间,草原利用者转为生态管护者

德莫高于博爱民,而政莫高于博利人。

干部情牵群众福祉,群众收获了天蓝、水清、草绿的洁净江源,收获了生态、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黄河源园区森林公安局、扎陵-鄂陵湖保护分区派出所,是园区管委会的重要执法力量。

2月22日下午,派出所民警王迎新、钱海、马海龙,在保护区内人类活动核查小组前往星星海保护分区途中,突遇大雪,行至特合土乡附近,发现有多辆牧民群众车辆困于途中。

海拔近4700米,大雪纷飞,他们顾不上高反,撒土、垫石头、推车,经过近2个小时救助,被困车辆全部脱困。群众竖起大拇指称赞,有一位群众还说:“你们警察就是我们牧民心中的活菩萨,谢谢你们。”事后两名民警因高海拔、超负荷救助,严重感冒,浑身浮肿,住院近一个星期才基本痊愈。

5月15日,派出所接到花石峡镇吉日迈村牧民报警称,“他家中进了熊,家中吃的被熊吃了,东西也被破坏了不少”,接警后,派出所民警吴瑞赟、田祥、杨中多杰,森林公安民警祁忠吉、向前卓玛、格登尖措、索南央宗,执法大民警薛豆拉等人立即前往现场。

气温回暖,积雪融化,途经一片沼泽地,前行异常艰难,车辆陷进泥潭20余次。在距牧民家10多公里一山沟再次陷车,燃油即将耗尽,食物也很匮乏,民警决定步行前往,3个小时后赶到现场。安抚受害人,书面登记,勘查拍照,做完基础调查后,民警对附近山坳进行了详细搜查,在大约2公里处发现一大一小2只棕熊,为防伤人,燃放鞭炮驱赶。

三江源的干部群众,虽然也为野生动物袭击家畜而感到无奈,但心中的博爱和宽容,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

在三江源,随时能听到救助野生动物的故事,杂多县生态管护员救助雪豹、金钱豹、猞猁、棕熊;玛多县生态管护员救治野驴、盘羊,制止非法偷捕鱼类;治多县、曲麻莱县和可可西里管理处救助藏羚羊、猎隼……他们把野生动物当作自己的亲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牺牲和努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黄河源园区强化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促进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特别是通过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使牧民群众能够更多地享受改革红利,充分调动其参与保护生态和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园区根据实际,在试点政策制定上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与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

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探索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

引导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

困扰多年的人畜饮水、群众用能等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涵盖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涉及牧民7.2万人,三江源实行网格化管理,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制度,1.7万牧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由草原利用者转为生态管护者,一些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诸多家庭因此实现稳定脱贫。

玛多县扎陵湖乡乡长尕措南杰介绍说,扎陵湖乡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生态管护员逐年增加,由最初的155名增加至555名,最后增加至的749名,基本上达到了户均一岗,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满意”写在群众脸上,“满意”挂在百姓口头,“满意”更在人民心中、在人民的行动上。

索索是位小有名气的管护员。在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见到他时,还以为他已有50岁出头,但看了身份证才知道,他今年只有31岁。

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是村里第一个主动要求当生态管护员的。

“作为一名生态管护员,我有责任守护好这片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从来不觉得这份工作枯燥、辛苦,这是我的事业。”

依毛也是黄河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若遇生病无法开展巡护工作,丈夫扎西就会主动接替起巡护的工作。扎西说:“我媳妇病了,我就要替她扛起责任,她做了生态管护员,守护生态是我们全家的责任!”

“我是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我要为党、为国家站岗放哨,守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伟大祖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这是国家的公园,为国家大公园的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享受到生态红利,无数个生态管护员,因为这份“国家身份”而深感自豪。无数个生态管护员,因为这份“国家身份”而深感自豪。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通过三年努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生产生活和谐发展的三江源正在向我们走来。

作者:莫自才 来源:青海日报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记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园区管委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