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江浙沪没有“后花园”

江浙沪没有“后花园”

时间:2021-04-11 03:00:08

相关推荐

江浙沪没有“后花园”

作者| 少伟

编辑 |大锤

年关将至,在一线城市又漂了一年的年轻人们,在抢购节后返程车票的时候不免都有些犹豫:新的一年,真的还要再回来吗?

▲春运期间的北京火车站 | 图片来源:北京拍客

8年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逃离北上广续篇:做沙丁鱼,还是做咸鱼》中曾生动的形容了漂泊年轻人状态:在北上广,会被挤得像沙丁鱼;选择在老家将可能迷失于小城市的平庸与固化,变成一条咸鱼。

还有不少人在逃离北上广之后,因忍受不了小城市的规则与束缚,又重新选择了回到北上广。

▲北漂青年的卧室 | 图片来源:看见图刊

这指向了当时社会的一个残酷现状:对于无数“北漂”“沪漂”来说,北上广抑或是小城市,都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这批经济上以及心灵上,均处于无根状态的人。这些年轻人左右为难的旅程背后,是几乎一代普通青年艰难安放的前途与希望。

8年过去了,中国二线城市的崛起带来了转机。

现在的“逃离北上广”也不再意味着回到老家参加教师资格证、公务员考试然后稳定且无味地度过一生,众多二线城市的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又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安放希望、落地生根的可能性。

part.1

,二线城市“下血本”招人

“就业补助“、“租房补贴”、“落户优惠”…… ,以杭州、武汉、西安和成都为代表的城市新贵们急不可耐地出台了众多人才福利新政。

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学毕业生可以在武汉“八折买房”;而西安更是在人才补贴政策下实现了人口的暴增,年底落户人口达到75万,数量是的三倍。

在这场激烈的抢人大战中,以杭州、武汉、西安和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对传统意义上的“超一线”城市带来了巨大冲击。

数据显示,在从一线城市流失的人才中,只有28.06%流向了其他一线城市,剩下的71.94%都流向了二三线城市,大批人才开始从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中看到机会,并且也希望尝试在压力更小、生活质量更高的城市生存。

这其中尤以长三角的人才流动最值得被讨论,杭州,不但成为了净流入量最大的城市,更是成为了上海和北京人才流入的首选。

▲四季度到一季度人才净流入 | 来源:人民网/猎聘大数据

另外有一个现象比较有趣,据拉勾网与网易创新中心发布的《杭州互联网职场报告》显示,流入杭州的一线城市人才中来自北京与上海的最多,在所有“新杭漂”中占了接近40%。并且杭州也是从上海流出的人才最喜欢的城市。

▲杭州互联网人的流入与流出统计图 | 数据来源:《杭州互联网职场报告》

其实上海向杭州供给人才,从几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了。

曾经在上海每到周末就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群体,他们大多中年,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着钢笔,手提公文包,来到周边的郊区或者乡镇企业与工厂中为其解决技术难题并且培养骨干人才,其中就包括杭州。然而周一他们又会回到上海,继续在大专院校、研究所、国有企业上班。

这就是当时的上海所独有的“星期日工程师”。

▲“星工联”(上海市星期日工程师联谊会)纺织专业组的工程师们在为某乡镇棉纺厂提供技术咨询 | 图片来源:东方网

正是因为这批“星期日工程师”的存在,浙江和江苏地区的私营经济也得以快速崛起。

但如今却发生了变化,由上海流出的“星期日工程师”变成了工作日在杭州、周末在上海的生活常态。

每周五下午6点,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的门口几十辆大巴车一字排开,几千名工程师通过这些大巴车回到在上海的家。

▲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 | 来源:电商在线

这些工程师大多从事的是云计算、AI研究、自动驾驶等领域,这也恰恰是上海在过去发展中所落下的一课。商业上的极致繁荣,盖过了上海在技术创新上的野心。杭州与上海两座城市之间的技术发动机角色,就这样悄然发生了互变。

part.2

“后花园”的逆袭,旅游天堂到科技中心

杭州的“变脸”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一直以来,中国有三座比较著名的宜居城市,除了生活节奏较为缓慢的成都,就是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和杭州。

提到杭州,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江南水乡、西湖美景,才子佳人、人间天堂。不但人杰地灵还有各种特色美味,是我国南方不可错过的旅游景区。所以距离杭州不到两百公里之外的上海,自然就会把杭州当成自己的专属度假场所。

但是土生土长杭州人们的安逸,却是与成都和重庆不同的。他们一方面受到杭州人文主义色彩与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受到浙商文化的影响,慢节奏的生活中又待着一股子野心与商业意识。

▲1984年7月,武林广场上已经有了标志性雕塑

直到后来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之一阿里1999年在杭州的落户,给杭州整座城市带来了浓厚的电商氛围和创业的环境,才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再加上一大批“阿里系”的员工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又开始纷纷辞职创业做起了互联网。

▲9月19日,杭州云栖大会虾米音乐节现场

从G20峰会到云栖大会,从阿里的上市到锁定亚运会举办资格,这个“电子商务之都”迅速崭露头角,早已亮出了自己与以往不同的城市名片:长三角科技中心。

现如今杭州的科技行业有多发达?

到杭州互联网公司数量占全国的6.5%,仅次于北上广深。杭州互联网行业保持着每年40%以上的增速,更是同比增长46%,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增速。

▲数据来源:《杭州互联网职场报告》

在1月份自如联合《好奇心日报》发布的《城市青年“租时代”居住生活报告》中显示,在杭州的白领租房人群中,IT互联网从业者占比高达36%,已经成为了杭州租房市场中的主力军。

AI财经社还提到杭州萧山机场T3航站楼每3000个瑞士双肩包中,就有2200个用来敲代码的笔记本电脑;

余杭区的出租车司机每天能遇到13个从事APP开发的乘客;

西湖银泰的白鹿餐厅,每10桌客人中就会有最少3桌谈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或者区块链。

相比上海传统的金融行业氛围,杭州的互联网公司们互相之间要开放得多,十公里长的文一西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科技创业公司,人才能够在其流动,更能在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的氛围中实现共赢。

▲-杭州文一西路的卫星图变化 | 数据来源:Google Earth

另外,那些从上海等其他一线城市来到杭州的技术人才的薪水得到了保障。

由一线城市来到新一线城市发展的人才中,仅有流入杭州的平均期望薪资持平甚至有小幅提升;而流入到其他14座城市的一线城市人才,薪资有20%不等的降幅:

▲由一线城市流动至新一线城市人才平均期望薪资变化 | 数据来源:BOSS直聘

除此之外相比北上广深,杭州工程师们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很多人还是可以将每天的工作时间控制在10个小时以内的。

并且杭州较为顺畅的交通路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他们可支配的个人时间,尽可能地满足了程序员们对自己时间的控制欲。毕竟好不容易放个假,要是再把时间都耗在路上这谁能定得住。

我国四个“超一线”城市中,除了深圳的路况拥堵排到了第15,北京、广州和上海稳进前十。与这些城市相比,杭州的路况实属难得,在全国排名第35位。

▲《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与此同时,杭州浓厚的互联网与技术氛围才是杭州最为吸引工程师的原因。

这不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快速成长的职业环境,还让他们遇到了更多同道中人。毕竟对于这些对代码有着出乎常人执着的工程师们来说,“知识储备一个样,才能一起搞对象”,他们都希望能与朋友拥有相关的共同话题。

part.3

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前车之鉴

作为传统一线城市的挑战者,杭州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并且虽然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对北京上海的人才的引入,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人才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流”。

因为很明显,如果互联网从业人员不考虑工作的话,上海依旧比杭州拥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上海的自然风光虽不及杭州,但它作为东方第一港口,在城市的购物、美食、文化展览、演出、娱乐、设计和综合交通等多元化的层面上依旧不是杭州可以在短时间内逾越的。

用Foursquare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丹尼斯·克劳利的话说,

“即便你在科技领域小有成就,但在鸡尾酒派对上还是没人认识你。但这种多元化也正是纽约的魅力所在——和硅谷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一而再地讨论“谁是谁的后花园”真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说上海像是纽约,高度繁荣的金融中心与平台型城市,靠着自己响亮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为自己以及周边城市吸引大量的资本与机会;那么互联网中心杭州则像极了美国西海岸的科技创新基地硅谷。

虽然上海现在很难挑战杭州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力与生命力,但不管杭州的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依旧很难代替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在这方面硅谷的发展道路可以给杭州不少的借鉴。想要在众多传统型中心城市中生存下来,就一定要将企业与城市间的协作,信息与技术人员的共享发挥到极致。

而“环杭州湾”概念的提出,以及年底沪杭地铁二维码实现互通互联,都表明着这两座所谓的“前后院”城市已经开始了打通的尝试。

至于这一轮始于,兴于的科技人才流动,背后体现地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与上升通道的狭窄,这一代普通青年也要开始习惯逐渐常态化的就业与生活城市的抉择,年后还是应该放心大胆地去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