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林觉民后代 林觉民的后代是做什么的

林觉民后代 林觉民的后代是做什么的

时间:2021-04-22 13:11:40

相关推荐

林觉民后代 林觉民的后代是做什么的

@全网 今天看了陈意映和林觉民的爱情故事也拜读了 与妻书的一部分,结果让我泪流满面。他们都是二十多岁正值青春年华就离去了。请谁帮他们写首歌让后人永远怀念他们,记住他们的恩爱情深记住为中国革命牺牲的英雄!

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福建漳州的一间高中教室里,黄老师讲到了《与妻书》后,他的学生落泪掩面,甚至有小男子汉也潸然泪下。

一块儿来重温部分林觉民的《与妻书》吧: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

一百多年前,中国水深火热,正是林觉民这样的仁人志士,用牺牲鲜活的生命,和挚热的爱情……

以榜样的力量,照亮后人。在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奋斗中,才换来了今天新中国的富强。

黄老师的深情讲述,让零零后的少男少女高中生,在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情和不舍中~~选择为国牺牲,让他们真心感动而流泪。

相信这一课也会令高中生们珍惜今天和平的学习机会。

相信黄老师在这一课后和他的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触心而动。

#老师讲与妻书女生感动泪崩# #漳州头条#

今天忽然心血来潮,想要翻找一些散文来看,偶然翻到《旧时光的爱恋》一书,读到林觉民写给陈意映的《与妻书》,其中一段话: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感人肺腑。

这封与妻书,是他写给妻子的绝笔。他要去参加一场起义,他将要去赴死,丢下他的妻儿和双亲。对于他的至亲来说,他恐怕是个不顾家庭的男人,但以我这个后人的角度,还是得对这个英雄道声感谢。就是这样一批人,抛头颅洒热血,将那个内忧外患的中国一点一点拖出泥潭……

194月27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入狱后进行绝食斗争,后被清政府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为何喜欢林徽因?满门忠烈,三弟血染长空,她以死守护北京古建筑

近年来,关于林徽因的“桃色新闻”越来越多,如《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等爆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交际花”这个词汇。

但是清者自清,相信林徽因的人,对她的喜欢只增不减。

晚年,她同领导据理力争,力图保护北平古建筑物,如此英豪而又有魄气的举动,实属令人钦佩。

更加让人拜服的是,林家满门忠烈,都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特别是林徽因的三弟、血染长空的林恒,令无数国人为之落泪、惋惜。

林徽因有多重身份,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建筑师、诗人与学者。有人曾林徽因问:为何如此热衷于古建筑的考察?

她说,国内很少有人关注这些事儿,至少它们能“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让他们不要以为“中国好欺负”。

确实如她所说,当时中国的古建筑考察尚属空白区,无人去理会。也许,对于当事人而言,华夏遍地皆古建筑物,唯有“吃饱了没事做的人才去忙这些事儿”。

正因这些态度,不仅日本,国外的许多国家都嘲笑中国没有建筑科学。为了争一口气,林徽因同丈夫梁思成走完国内的15个省,跋涉过190多个县和无数荒村野陌。

基于这一基础上,夫妻俩得出了许多重要数据和考察结果,为中国的建筑科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晚年,她为了我国的建筑事业,勇敢地站出来反对拆除北京古建筑,甚至因为此事而同时任北京市长吴晗拍桌子争论。如此之气魄,令人既爱又佩。

借毕生之所学,她还设计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去世以后,她被安葬到了此处,享受到了非常特殊的待遇,这是她应该得到的。

不仅林徽因对国家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家人也为了民族和国家而纷纷倒下,可谓是满门忠烈。

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位是林家人,皆为林徽因的叔叔,他们分别是林觉民、林尹民和林文,被后人敬称为“黄花岗三林”。

“三林”中,林觉民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他对国家和妻子的爱是最为感人的,一封《与妻书》至今仍然让无数人泪目。

林觉民慷慨就义的那一年,刚好24岁,家中还有一位娇妻与尚未出生的孩子。他没有给妻儿留下什么,只有冰凉的一封《与妻书》。信中说:“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同一时刻,林尹民和林文也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相比于林觉民、林尹民和林文三兄弟,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要温和一些,主张改良社会和立宪。就算是如此,林长民也在一次政治活动中被乱枪杀死了。

除了这些亲人,三弟林恒之死亦让林徽因痛苦不已。后来,她写的《哭三弟》情真意切,字字血泪,无数人看了都为之默默落泪。

林恒是林徽因的同父异母弟弟,尽管如此,相差12岁的姐弟俩依然互相关心,情感很深。

虽然作为富家子弟,不过林恒并非败家的富二代,他从小就聪明好学,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

1935年,林恒被清华大学的机械系录取,不过随着“一二·九”抗日运动爆发,他就此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转考中央航空学校。

1940年,林恒以第2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随后直接投入战斗。然而,彼时的中国空军仅剩65架老爷机,在战场上根本就不具备优势。

正因这些缺陷,在同日军战斗的时候,林恒驾驶的“伊-153型”战机出现了事故,让他英勇牺牲,血染长空……

为什么要喜欢林徽因?理由不多,但每一个都足以让人钦佩。

林家满门忠烈,无一叛国者,而林徽因也在为国家奉献的路上透支完最后的一丝精力,英年早逝。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

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194月27日,孙中山领导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

战斗中,林觉民中弹被捕。

当时传言抓获一名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来到提督衙门审讯。

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他慷慨陈词、满庭震动。他的回答就像一场演讲,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

讲到时局险恶,林觉民捶胸顿足,激愤得难以自抑。他奉劝清吏认清形势,不要执迷不悟,只有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才是出路。

张鸣岐都不由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幕僚劝张鸣岐为国留才,而张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关押的几天中,林觉民滴水未进,行刑时,他泰然自若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

电视剧《亮剑》里有这样的桥段:

在医院,李云龙遇到了被俘的楚云飞的下属。被俘军官心里有疑问:“李师长和我们楚师长口口声声称是好朋友,为什么战场见面却毫不留情,非要置对方于死地?”

李云龙说,我们干掉对方,彼此的军队就少了一个能打的将军,政权垮得就快……

每次看到这,我都浑身冰冷。纵观那段历史,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铁血军人,他们没有牺牲在抵抗异族侵略的战场,却倒在自己同胞的屠刀下。

张鸣岐的立场,他的想法也不能说错,可就像林觉民烈士说的,他没有认清形势。当大清帝国轰然崩塌,他可曾会因为自己决定后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张鸣岐会因为他的愚忠而被后人铭记。

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9⃣️

第三章 悼林公

天所废,孰能兴,十年补葺艰难,直愚公移山而已;

均是死,容何择,一朝感激义气,竟舍身饲虎为之。

——梁启超

辛亥革命后,时局动荡,前清官吏纷纷躲避战事和变革带来的不确定。经历惯了风雨,又遇上了改朝换代的这些大小官员,一般都是选择回到故乡置田安家,以保全身家的完整和晚年的生活。而林孝恂的抉择却不同,他不但不跳出瞬息变幻着的风云格局,反而客居于上海,投资股份参与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从而跻身进入现代出版行业。这种乱世中的不按常理出牌,不按章法谋局,无疑有点火中取栗的大胆意味,预见难料,实难揣测未来的格局走向。一旦有变,钱财一夜间就如“小石子掷入水中”,声响全无就可能忽地不见了踪影。

这就是林孝恂,能斡旋主流和看清方向的林孝恂。

林家人,不一般。能文能武,英雄之家,文艺之家,官宦之家。这样的家族,会有一种精神恒在,始终贯穿渗入到了后代子弟的骨血中去。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家风家训秉承。林徽因算是其中一个佼佼者。在光耀门楣的同时,更加彰显了中西方文化的契合,封建与现代思想的撕裂、掺拌、融通后成就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新形象代表。

林家人开明,林家人激昂,林家人奋勇,林家人的开拓性和创造性烙印下了许多精彩。

林徽因实际上还有一个出色的堂叔,叫林尹民,他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革命捐躯。只是没有同根同宗的林觉民那么显得光华,后人大多记住了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其实,革命事迹略显平淡些的林尹民,他的忠烈和抱负却是雄浑、铿锵的。这一门忠孝,青山常驻,烈火永盛。林长民,林尹民,林觉民,三兄弟先后光荣地去了两位。林长民,该以怎么的姿态来延续或高举林家人的旗帜呢?

在外为官的林孝恂,带着一家人离开了福建老家,最终定居于浙江杭州。对于林长民的培养,林孝恂大胆地采取了中西兼容教育,希望林长民成为一个全面的社会人。

1902年,林长民赴日本留学,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林长民本身聪慧过人,曾中光绪廿三年的秀才。这也算中西合璧的新式优秀人物。在日本留学期间,林长民曾任留日福建同乡会会长,结识了许多名流政要,如日本的犬养毅、尾崎行雄,中国的宋教仁、张謇、岑春煊、汤化龙等。林长民对于圈子群的积极营造,可见其抱负的高远和宏伟的志向,他是有革命理想和人生信念的人,一生为之奋斗不息。

林长民遇难后徐志摩曾这样感叹:

“这世界,这人情,哪禁得起你锐利的、理智的解剖与抉剔?你的锋芒,有人说,是你一生最吃亏的所在。但你厌恶的是虚伪,是矫情,是顽老,是乡愿的面目,那还不是应该的?谁有你的豪爽?谁有你的倜傥?谁有你的幽默?”

这简短直白的评述,当是林长民一生心性和为人的写照。这样的人扎根政界,无疑有煽动性和革命性,很具有“杀伤力”。

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 5️⃣

第一卷 一身肝胆任记取

第一章 与妻书

此番荡气回肠的书信成了千古绝唱,有人说足可以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争辉和媲美。

林觉民的家国大爱,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后来人,他们以各种方式祭奠这一位英雄人物,而那些影片中的演绎和一首首为之而作的经典歌曲,无不彰显出人们对他的敬意和深情。其中,齐豫作词以林觉民妻子口吻创作的《觉》,更是让听过此歌曲的人不禁泪下。千秋道义夺爱人,寒夜孤灯守天明。

觉(遥寄林觉民)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先生在清华演讲,有学生问他最敬仰谁?他答曰:林觉民!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一句催人泪下的拷问,便是今生的诀别。

革命人,大气、豪放、坚定、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让林家人撒播的种子一脉相承,包括林徽因骨子里涌动的爱国情怀,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后来,无不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气节内核。

林觉民牺牲了,革命的浪潮还在继续,而杨桥巷17号,对于这个失去了主心骨的家庭已经很不安全,清政府对于革命党的清肃是满门抄斩!不得已,已经怀有身孕的林觉民妻子陈意映忍着满腔的伤悲,携老扶幼,一家子仓惶地搬到了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屋中安顿下来。过了不久,受到打击的陈意映不足月便产下了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思念成疾的陈意映追随亡夫而去。这位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同宗的美好女子,为爱抒写了最为坚贞的一笔。林家人的坚毅,林家人的痴情,这是一种少有的铮铮铁骨气质!

林家人卖掉了杨桥巷17号的房子,而它的新主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后来,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这幢朱门灰瓦的老房子做过生动的描绘,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

老房子虽然从林氏过到谢氏,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林徽因族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她未曾居住过(1927年林徽因新婚回到故乡,杨桥巷17号已卖给了谢家),但是,这里外的因缘纠结,道不清说不明的冥冥注定,为后来两人的故事,多了一记伏笔。

在这幢房子中,还埋藏着更多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林觉民是觉醒的革命人,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女校”,先是将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进来,再发展了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多人入学。林觉民任教员,不仅教授她们国学,还大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与束缚,同时也介绍西方国家的男女平等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情况。受他的思想影响,林觉民的姑嫂放了小脚,走出家门,进入刚建立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这是一个传承中国文化,有着知识氛围的家庭,也是一个摈弃痼疾和思想新潮的家庭。林家的开放思想和觉醒意识不同于普通人家,先知先觉,氛围浓烈。而在杭州的林长民这一家族,同样也受到进步和解放思想的极大影响,林长民的父亲,林孝恂眼光明亮,意识开阔,给予了子女和家庭不一样的知识和时事灌输,这与他文人的气质是分不开的。

林孝恂,字伯颖,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根系福建闽侯林氏,旧年林氏是望族。林氏至林孝恂这一支已渐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奋,以光绪年间进士之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地方官。当年在京时,觉官场社会应酬开销太大,家底单薄无以支撑维计,萌发了外放地方官的想法,而外放的捷径就是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只要故意写错一个字,考官即明白此人希望离开京城。林孝恂依此行事,便如愿到了江南任职,最后代理杭州知府。

作为地方小官吏,林孝恂能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和教学观点,在晚清摇摇欲坠的政治大环境下,是开拓的,也是开阔的。他以敏锐的视角和灵敏的嗅觉感知到了一场变革的蠢蠢欲动,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后代谋求一个发展的空间,确立一条适合的路径。他的前瞻性高远辽阔,超越了许多同僚的眼界和视角,运筹帷幄之中,谋定布局占了先手,让林氏家族延续着兴盛繁荣的大格局。

林孝恂的这一家庭价值理念,很有曾国藩家族作风的意味。拷问历史,怎有千秋万代的繁盛,但是,有一种精神永在,共存,锲入骨子里的延续。

后世的人这样说他:不负天下负卿卿!

要杀他的两广总督这样赞他:“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清廷的学监偶然听了他的演讲这样感喟:“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而他的战友,同盟会领袖黄兴这样对他说:“意洞来,天助我也,运筹帏幄,何可一日无君?”

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妻书》的作者。

这封《与妻书》,写于他起义赴死的前三天。

那一晚,在香港滨江楼,身边的战友们都已经沉沉睡去,而他却百转柔肠,辗转难眠。

就是在当天临别的时候,爱妻意映似乎有所察觉,她拉住他的衣袖,软声相求:

“意洞,无论发生什么,一定要告诉我,我愿与你生死与共。”

他看着妻子热切的眼神,有那么一瞬,他真的想告诉她。他知道妻子是理解他的,但并不能真正体会这其中的艰难凶险,最终还是隐忍不发,只是假说自己陪着日本来的同学去看看风景。

妻子有孕在身,孩子伯新尚幼,父母已经年迈,而自己此行就是荆轲的易水之别,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如果我不在了,他们……

想到此,他不禁心痛神驰。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他索性悄悄起身,匆促之间,不及取纸,翻出一方白巾和泪而书。

同妻子当面不敢讲也不能讲的话,就在笔尖蜿蜒流淌,然后汹涌澎湃成了江河。至今我们都能听到涛声,如雷如霆震荡在耳边。

意映吾爱:

我就用这封信同你作别吧!

写此信之时,我还是世间一人,而你看此信的时候,我已经同你天人永隔。……想到你可能会误会我,认为我不能体察你对我的爱,竟然会狠心舍你赴死,所以我强忍悲伤,以泪作墨。

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就是你啊!自从我遇到你的那天起,我就愿天下的有情人都如你我,能相依相守相悦,我是为了对你的这份爱,才勇于赴死的。

……

我愿以我爱你之诚,助天下人都能爱己所爱,所以才敢先你而死,顾不得你会因我离开的痛苦了。

意映,希望你能体察到我对你的这份爱意,那么在你哭泣的时候,也应该会欣慰我的这份牺牲。为天下人追求最终的幸福,我们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因此不要那么悲伤好吗?

写到此处,他不禁心潮澎湃,泪已滂沱。朦胧中,眼前浮现出妻子的笑靥,他和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他在信里写道。

回忆起新婚三四个月的时候,在十五月圆之夜,他和意映携手并肩,一起在窗前相拥赏梅。窗外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室内轻声细语,温柔缱绻,曾经是那么甜蜜。

当时只道是平常!从前有多甜蜜,现在就有多么痛苦,多么不舍。

他又想起以前同妻子的浪漫私语。

“假如我们两个人,有一个人一定要先死的话,我希望是你。”

他对妻子笑言。意映闻言气恼,转过脸不理他,他慌忙和妻子解释:

“我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只是觉得以你之弱,以及我们的相爱,你必不能承受失去我的痛苦。如果我死在前,留下你一个人在尘世孤苦飘零,我怎么能够忍心让你受这样的苦楚?只是想一想都会为你心痛。所以我宁可你死在我的前面,让我来承担这份孤苦。”

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死在妻子之前。

作为一个革命的先行者,他从来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可是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他希望鬼神是有的,今人所说的心灵感应也是有的。这样的话,他的灵魂就可以永伴妻子身边。

在这封信里,他一共喊了妻子49次。

一个这样爱妻子的人,却能狠下心肠赴死,可真是一个“狠人”,他对妻子狠,对自己更狠,而让他这样“肝肠似铁”的,只是因为他亦胸怀大爱。

在信的最后,他说: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我们不能独善其身啊!

这就是他慷慨赴死的原因。

作为翩翩佳公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衣食无忧;他不像鲁迅,虽也是父母之命,但和妻子陈意映两情缱绻,情投意合,有美满的婚姻生活。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做革命的先行者,即使是乱世,他也是可以“独善其身”的。可是他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不负天下负卿卿!

面对一个这样纯粹,高尚的革命志士,哭的不仅仅是学生,其实还有我们这些老师。读林觉民的《与妻书》,我是每读一回,就会哭一回的。

但是这样至情至性最有家国情怀的好文章,已经多年不在我们当地的课本里了。

我的坐标是河北,刚刚询问了高一高二同行,他们说这篇文章即使在现在通行的新教材里也没有!

我忽然想起了林家的后人,林觉民的侄子林恒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明明知道做空军,最终的结果是战死于长空,他还是义无反顾。

他的姐姐林徽因,在他牺牲后写诗悼念他,在诗中悲伤地说: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我们真的忘记了他们是为了谁而死吗?

记住这些英雄,最该从教育做起啊!

希望我们河北的孩子,也能有这样的幸福:和老师一起,为英烈歌哭!

也因此,我破例一呼:为了我们的孩子,转发此文一下吧!

#极致文史#

妻子说:“你赶紧去,3个月之后,如果还没有你的音信,我就追随你去地下。”

他说:“我的死已经难免,如果你也赴死,家中老人、孩子托付给谁?”

说完后,夫妻俩抱头哭作一团。

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冯超骧。

冯超骧自小家中贫寒,母亲很早就过世了,父亲独自将他拉扯长大。因为过度劳累,年迈的父亲常年患病。

冯超骧成为了这个穷人家庭的唯一男劳力。他不仅要挣钱养家,还担负着孝敬父亲的责任。

广州起义筹划时,林觉民动员冯超骧参加,他刚开始婉拒。林觉民后来得知他家庭情况,也觉得他家庭情况特殊,建议他不参加。

他反复挣扎后,突然站起来说:“国事是大,家事是小。我宁愿背负不孝的罪名,也不能沦为亡国奴。”

自古忠孝两难全,就这样冯超骧决定跟随林觉民一起参加。

临走时,他与父亲告别,父亲却坚毅地说:“儿子你只管去,为国努力,不要挂念我。”

冯超骧看着病弱的父亲,低头抽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接着,他缓缓的走近妻子,竟然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妻子看着他说:“3个月后若没有你的音信,我将追随你而去。”

两个人瞬间哭成了泪人。在“小家”和“大家”之间,他义不容辞的选择了“大家”。

他走后不久,父亲因病情恶化去世了。冯超骧途中听到噩耗悲痛欲绝,跪地而泣:“此去如果胜利,事成之后,当自刎向父亲谢罪。”

忠孝难全的无奈,磨砺着一个少年的心。无论是为革命,还是为尽孝,其实他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抱着让后人享福的信念,牺牲自己,成全后人的精神可歌可泣。

铭记先烈,向他们致敬!!!

参考资料:《中华先烈故事丛书》

《历史的温度》

#历史回眸# #历史冷知识#

1953年,49岁林徽因指着一个女市长破口大骂:“我林氏满门忠烈志士,你又算什么?”

提起林徽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个著名女作家,她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在写作界小有名气,她的作品以温柔唯美著称。

而林徽因的祖辈在当时也十分德高望重,林徽因的祖籍是福建省。在当时林徽因的祖叔便是大名鼎鼎的黄花岗三林之一,此外,林觉民还是林徽因的堂叔!

而林徽因的父亲也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字大家也都不陌生,叫做林长民!他还曾经参与过民国时期法律的制定!

可以说,林氏一族都是十分有出息的能人志士!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林徽因这样一个温柔有教养的作家,却指着女市长的鼻子破口大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情的起因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领导人开会商讨,要更改中国面貌,以全新面孔对世人进行展示!这个提议当时在会议上引得许多领导人赞同,那么,要如何改变中国的面貌呢?

他们这些人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拆除中国的古旧建筑,因为这些建筑年久失修,在风吹雨淋之下,饱经沧桑。他们认为,十分影响市容市貌!于是便要将这些建筑拆除。经过投票之后,这项政策通过,便开始在北京市实施。

北京的居民一听说要拆除古旧建筑,十分痛心,因为这些建筑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和念想,一旦拆除,就象征着要斩断自己与祖宗的羁绊,作为怀旧的老北京居民,是十分不能接受的!

除了老北京居民不同意以外,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对这一规划进行反驳!他认为,老北京的建筑承载着许多后人学不到的建筑知识,即便是要更改市容市貌,也不应该在这些老建筑身上做文章!

作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也十分支持自己丈夫的决定!二人为了能够保住老北京的建筑,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北京的市长竟然不顾众人的请求,非要拆除这些古旧建筑!

梁思成和林徽因极力反对北京市长的规定,但是,北京市长并不听二人的劝阻,反而对二人出言辱骂:你们的思想太古板了,一点都不适合新时代!你们这样的人就应该被社会淘汰!

平日温柔的林徽因听到了女市长对自己和丈夫如此辱骂,便也一改平日姿色,指着女生长的鼻子便对他破口大骂:“你以为你是谁?我们林氏满门忠烈,岂能是你可以出言侮辱的?”

但是由于胳膊扭不过大腿,即便二人极力反对,也不能更改上级的决定,终于在几个月之后,北京市拆除了大部分的古旧建筑物!林徽因得知这件事之后,竟然气得卧床不起!

在三年后,林徽因就在北京的医院里病逝了,在死之前,还十分挂念北京的老旧建筑。

中国的一代才人女作家就这样陨落了,实在是可悲可叹!#林徽因##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