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拨开迷雾看真相 寻找险企半年报中“隐秘的角落”

拨开迷雾看真相 寻找险企半年报中“隐秘的角落”

时间:2020-05-15 03:08:29

相关推荐

拨开迷雾看真相 寻找险企半年报中“隐秘的角落”

8月底,五大上市险企披露了中报。从中报数据看,五大险企的净利润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下滑。五大险企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总计达1342.77亿元,同比下滑24.4%,下降幅度在10%~30%之间。

我们看待问题,应该全面、理性、客观。从单一的净利润指标看,上市险企当然表现不佳。但究其原因,不仅有疫情的因素,还有去年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高基数、新会计准则以及投资收益等方面的影响。

这并非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和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疫情冲击并不改变保险赛道的长期发展前景。上半年,保险行业还逆势实现了正增长,且下半年复苏有望加速。

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上半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但从五大上市险企的半年报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一些亮点。比如,中国平安的表现依旧稳健: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仍同比增长1.2%至743.1亿元;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为8053.74亿元,同比增加6.3%。

以平安的体量,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今年是平安寿险改革的关键之年,半年报也是我们观察平安寿险改革的重要时间点和窗口。今天,我们结合上半年数据聊聊平安的寿险改革。

拆解上市险企半年报:

净利润下滑的“假象”

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均在净利润这一指标中折戟。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净利润分别为686.83亿元和82.18亿元,同比下降29.7%和22.1%;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净利润分别为305.35亿元、126.02亿元和142.39亿元,同比下滑18.8%、18.8%和12%。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但细细分析会发现,影响寿险上半年利润增速的原因有很多,疫情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而且并非主要原因。去年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高基数、新会计准则以及投资收益……这些都是影响险企财务数据的关键因素。

税收政策方面,5月发布的《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增加了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手续费以及佣金支出的税前扣除比例,使得的半年报享受了一次性的调整“红利”。

因此,促成了上市险企半年报净利润普遍大幅增长超过五成的景象。去年的高基数,叠加今年的疫情,使得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长更显艰难。

在投资端,利率下行使得保险公司再投资收益下降,5家A股上市险企的净投资收益率不约而同地出现0.2~0.4个百分点的下滑;

在负债端,由于750天移动平均的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是作为各家险企传统险准备金计提的折现率出现的,因此各家险企在上半年普遍调整了折现率假设,从而造成准备金计提增加,利润则相应降低。

上述几项因素均为短期波动,很难真实的反应险企的经营情况。营运利润这个指标抵消投资波动与折现率变动等因素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更能反映公司核心业务的营运状况。因此,这个指标更值得投资者关注,能真实体现险企长期业务发展基本面。

半年报中,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披露了自己的营运利润指标,在剔除了包括短期投资波动、折现率调整、一次性调整项目等短期因素之后,两者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营运利润分别同比上升1.2%及28.1%。

个人认为,上半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冲击之下,体量庞大的平安营运利润依然保持增长,这很难得,优于市场的预期,表现依旧稳健。

除此之外,平安还有多项亮眼的数据:年化营运ROE为21.6%;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为8053.74亿元,同比增加6.3%,其中寿险及健康险同比增长6.6%;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80元,同比增长6.7%。

而且,虽然上半年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9.7%,但是降幅较一季报已经大幅收窄。从中可以看出,疫情等因素对平安的影响正在减弱。

营收端,上半年实现营收6299.56亿元,同比略微下滑1.4%,考虑到疫情的冲击,如此小幅度的下滑明显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于上半年业绩,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用六个字概括——稳健、改革、科技。

寿险改革棋至中局: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但是,要判断平安业绩是否企稳,关键还是得看寿险。寿险以及健康险业务对于平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8%的营运利润由寿险产生。

今年是平安寿险改革的关键年份,在半年报的董事长致辞里,几乎均围绕寿险改革展开:“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公司内部在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及渠道建设等方向上也亟待调整升级,平安必须进行全面的寿险改革。”

如此大篇幅关于寿险的描述在之前的中报中没有出现过,足见平安改革寿险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中报还披露了,过去半年,平安寿险从产品、渠道、数据化经营三个方向开启转型,规划了10余个改革项目。近半项目推动机构试点,个别项目已开始全面推广落地,有信心确保绝大部分改革项目在年内落地执行。

A、四方面塑造全新寿险

平安的寿险改革自开始酝酿,去年11月正式启动,马明哲亲自担任寿险改革小组组长。改革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成为行业标杆。

为什么要改?因为当前寿险市场、监管环境、客户需求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等已经难以跟上未来发展的步伐,寿险的边际增长效应正在递减,所以需要改革。

“寿险传统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宏观环境、消费者需求、人口红利以及科技应用的飞跃都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马明哲也提到。

从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传递出的信号来看,平安寿险改革的路径渐渐清晰,并且效果将在明年体现。

平安联席CEO陈心颖将寿险业务改革概括为4个方面:发展模式、营销体制、产品策略、以及渠道改革。

一是发展模式的改革,要从规模转到规模+质量;二是营销体制的改革,以前是人管人,今后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来去做数字化经营与管理;三是产品策略的改革,之前只做保险保障,现在我们要推动综合金融和寿险服务+,希望打造更有温度、有场景、有服务差异化的产品;四是渠道改革,从传统纯线上或者纯线下,要找出一条中间的路线,线上+线下。

数字化的经营与管理是此次寿险业务改革的重要理念。例如,平安现在运用AI面试官辅助完成代理人筛选,借助大数据分析帮助队伍以及产品的升级,代理人专属的职能助理AskBob,也将提高销售转化率

业内首创智能拜访助手,远程与客户互动,上半年累计使用772万人次,AI视频回访机器人支持新契约在线回访,6月当月回访成功率达98%。

B、代理人质量提升

代理人队伍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改革的思路是从过去的“健康人海”升级追求质量和追求代理人收入,提升门槛,引进优才。

从数据看,改革的效果得到初步的显现——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虽然截至二季度平安寿险代理人规模较年初下降1.9%,但随着二季度增员环境有所改善,代理人规模逐步恢复,二季度末代理人数量较一季度末环比增长1.2%。

寿险代理人质量也进一步提升。截至6月末,高潜能优才数量达10万,同比增长1.9%;新入职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在新入职代理人数量中占比33.9%,占比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

自平安启动寿险改革以来,市场多有声音将其与友邦保险对标。友邦保险自以来便开始对代理人渠道执行“最优秀代理”策略,改革期间面临了人力脱落和保费增速低于同业的困境,中国平安目前正处于此阶段。但友邦改革完成后代理人产能被激发,表现出较好的扩张力。

8月17日,平安人寿代理人渠道变革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平安人寿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基本法”,即《个险寿险业务人员基本管理办法》,成为代理人渠道变革的最新举措,力图更大发挥代理人团队的价值。

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介绍,平安人寿“基本法”升级体现在三个方面:机构和代理人的重新分类,以及加大长期投入。

平安“基本法”的升级策略是长短兼顾,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型。短期计划为增员动力、持续扩量,应对市场竞争、灵活调整;长期计划为优化队伍结构、质量转型,线上线下结合、经营增效。

C、增加保障型产品占比

胡适在上个世纪就精准阐述过保险的价值,“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今天预备明天,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是真旷达”。

长期、稳健、保障,乃保险最核心的价值。在产品改革方面,平安增加了长期保障型产品的占比,真正做到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需求。寿险业务改革的成果,会首先体现在这类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上。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下滑24%,但值得关注的是,占全部新业务价值的长期保障型产品(即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疾病险、长期意外险等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7.1个百分点至104.4%。

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独有的“立业之本”,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注重长期保障型产品,这与监管鼓励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当前的保险业正处在“保险姓保”、正本清源、回归保障的时期,监管也正大力推动行业转向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

其实,所以都公司都想转型长期保障型产品,但是需要时间,代理人渠道需要持续的耕耘才会有产出。同业中,新华保险之前就提出回归保障发展战略,但是改革不坚定,因为疫情又回到了老路,上半年销售了158亿元的银保趸交产品。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寿险改革成效渐出,平安NBV(新业务价值)将迎来拐点。方正证券就预计,在疫情尚未完全消散的背景下,短期内平安将适度降低代理人增员转正门槛、适度提升绩优代理人收入以加强优秀代理人留存,下半年人力规模有望显著提升,预计平安NBV有望在年底前触底反弹。

因上半年基数效应,在经历了开门红踩点不利的经验加持下,平安明年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总结: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我们无法左右变革,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

历来革新,皆需壮士断腕的勇气,并非坦途,也没有捷径。对于中国平安来说,也是如此,改革虽需经历阵痛,但势在必行。

寿险对于平安的意义不言而喻,是平安估值的支撑点和核心业务。敢于对寿险业务“动刀”,需要勇气、决心和战略眼光。寿险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成为规模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更要成为市场的龙头、行业的标杆、客户的首选,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

“数百年历史的寿险传统模式正在经历全面升级和迭代,而平安在进行的改革,正是引领世界百年寿险销售和经营的革命。”马明哲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改革。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寿险改革完成之外的平安,必能完成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