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新疆连续4日无新增 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

新疆连续4日无新增 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

时间:2022-11-29 15:07:56

相关推荐

新疆连续4日无新增 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8月19日0时至24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0例;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7例,均在乌鲁木齐市;危重症转普通型1例,重症转普通型1例。

截至8月19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302例(危重症2例、重症22例),无症状感染者105例,均在乌鲁木齐市;尚有6558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7月15日0时至8月19日24时,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524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33例。

新疆:首次双零报告 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

8月19日17时,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就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举行第三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王武龙通报了新疆最新疫情:

8月18日0时至24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2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0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2例。

7月15日0时至8月18日24时,新疆(含兵团)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495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26例,总数达到621例。截至8月18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331 例、无症状感染者112例。

自7月15日本轮疫情报告首例确诊病例以来,昨天首次实现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零报告。在院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持续下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比例达到59.9%,全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

重症病区医生马龙:患者健康出院,就是我们“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特别邀请了4位医护人员到场,向媒体分享各自在一线岗位上的经历和心得。

以下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马龙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马龙,很高兴能在这个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症病区的抗疫故事。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很多人说我们医务工作者是“最美逆行者”。其实,对我和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来说,我们都不认为这是“逆行”,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医务人员的天职就是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从不因危险而退缩,也不因艰辛而懈怠。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我为自己再次白衣执甲出征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说:的中国志,从战疫落笔,因战疫跌宕。真的是这样。从习近平总书记“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部署,到“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到“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关系”的重要论述,上百个昼夜轮转,千万个故事涌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有幸能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的攻坚战中,见证一个又一个患者在我们的精心照护下恢复健康。

在此次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有很多让我们终生难忘的故事。记得在我们医疗队入驻病区第一天的晚上,就收治了一例危重症患者。患者入院时已发生呼吸衰竭,在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吸入氧浓度为纯氧的条件下,氧合仍难以维持。凌晨3点,自治区专家组成员于湘友教授果断做出了ECMO治疗的决定。在新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团队的通力合作下,3小时之内完成了从置管到ECMO开始运转,患者氧合也得到了改善。虽然忙完以后已经是第二天清晨,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满眼血丝,但是看到患者的情况逐渐平稳,觉得一夜的奋战是值得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第一例ECMO治疗的患者。目前这位患者的新冠肺炎已经明显好转,并且在第七天就成功撤离ECMO,现在患者已经清醒,正在做早期康复训练。

还有一位重度肥胖的女性患者,入科时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20公斤的体重让本身肺部受累的她不堪重负,依从性差、俯卧位难度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一度使她成为气管插管的高危对象。但通过我们调整无创通气,坚持和鼓励患者俯卧位,使她俯卧位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患者已在鼻导管吸氧的情况下下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

这次疫情中,因为所有的重症患者都有特殊的吸氧治疗方式和体位的要求,大部分患者难以理解我们的治疗手段与目的,为了使我们的治疗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并进行示范,最终使得患者的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记得一位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患者后,流着眼泪双手竖起大拇指,对我们医护人员说:“你们都是儿子娃娃!”

最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是和国内顶级专家共同救治患者,在和邱海波、杜斌等重症专家的每日研判和查房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呼吸生理方面、呼吸力学方面、重症感染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影像结果、检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分析判断与指导等等。专家们对患者治疗方案的严格制定、严格执行、严格落实,都充分体现了他们严谨的医学态度,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新疆重症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来说都受益匪浅。

我经常和患者沟通,给他们以鼓励和力量,很多患者得知国内重症“八仙”来到新疆参与对他们的救治,对战胜新冠病毒、尽快康复也充满了信心。

医生是被托付生命重担的职业,医生的职业生涯就像人生的缩影,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患者,充满了“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但是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缓解患者的病痛,看着患者健康出院的笑脸,我们就觉得所付出的一切,所受到的一切困难、挑战都是值得的,也是最能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方式。

今天是8月19日,也是第3个中国医师节,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就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节日舞台,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命舞台,患者健康出院,就是我们“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谢谢大家!

定点医院病区护士田晨:我们是理发师、心理疏导员、修理工、保洁员、护理员……

以下是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普通病区护士田晨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我叫田晨,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感受共同走过的抗疫历程。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突如其来,使乌鲁木齐一夜落入寂静。很多医护人员写下了现代版的“与妻书”、“与夫书”,给家人留下了一个匆匆的背影便负重前行。与很多“逆行者”一样,从7月25日起我正式进入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5号楼4病区工作,每天除了打针发药等常规工作外,还和同事们“身兼数职”,承担着多种工作:理发师、心理疏导员、修理工、保洁员、护理员……每天在各种角色中不停转换。

在护理过的病人中,最让我惦记的是一位74岁的老大爷。老人年纪大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在病区里住的这段时间亲人不在身边,起先他的情绪低落、很焦虑,花白的胡子乱了,头发长了,也无心打理,整天躺在床上不愿说话。“爷爷,出去散散步吧!”我鼓励他。他睁了下眼睛又闭上,摆摆手表示不愿意。我开始琢磨怎么能疏解老人的情绪,让他愿意打开心扉,和大家融在一起。

对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身体、生活上的护理,还应有心理的护理。看到老人蓬乱的胡子和头发,我想给他好好修剪下胡子,理个发,精神面貌好了,也许他心情会变好,对治疗也有好处。

8月6日,吃过午饭,我拿着几把医用刀片来到老人病房,俏皮地轻揪下他的胡子,又指了指他的头发,老人眼睛一亮,点头同意了。我拿热毛巾为老人敷了脸,用刀片精心地修剪他蓬乱的胡须,又用刀片一点一点理发。第一次用刀片刮胡子、理发太难了,由于怕伤到老人,我格外小心谨慎。大约40分钟,用掉了4把刀片,终于将老人的头发理好、胡子修剪一新。老人满意地摸摸头、捋捋胡子,咧嘴笑了,随后竖起了大拇指。我捶了捶酸疼的腰,也咧嘴笑了。“焕然一新”的老人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伸出双手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自从理发后,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有了好转,笑容多了,也愿意到走廊里散步了。每次见到我,他都会主动和我握握手,嘱咐几句。

另一件难忘的事是,8月11日,最高龄的那位积极配合治疗、喜欢跳舞、坚持散步的老人开开心心地出院了。

出院那天中午,老人像往常一样站在病房门口,和其他患者一起跟着我们练了八段锦、跳了舞,然后开心地和大家合影留念,还不时竖起大拇指表达感激和赞许之情。他说:“我要感谢医护人员,你们特别不容易,每天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像家人一样精心照顾我!就算是自己的孩子都没你们用心啊……”

老人治愈出院的消息,令病区的医护人员很振奋。刚入院的四五天,老人每天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我在打针发药时就和他聊天,帮他疏导情绪,进行心理调节。他告诉我,他想家了,家里有很多人等着他,自己年事已高,不知道还能不能撑到回家的那一天。我对老人说:“爷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您只要每天开开心心,配合治疗,保证能顺利出院和家人团圆!”“真的?!”他的眼睛一下就亮了。“丫头,我相信你的话!”很快老人转变了心态,打针吃药做检查时老人都很配合,由于不想增加护士的工作,倒水、扫地等一些小事他坚持自己做,变得爱散步爱跳舞,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了病区的很多患者。

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老人第一次跳舞时丢开拐杖,挥动手臂的样子。

8月7日下午,我第一次尝试在走廊里带患者练八段锦。练完后,患者们精神饱满。一位姑娘更是意犹未尽戴上耳机,听着手机里的音乐,独自摇摆跳起了舞。看到其他人也跃跃欲试,我请戴耳机的姑娘把音乐声音放开。

瞬间,优美的旋律在走廊响起,很快有三四名患者跟着跳起来,接着,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此时,在病房里的老人听到音乐声也拄着拐杖走出来,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他情不自禁将拐杖往窗台上一放,也跟着跳起了舞。一招一式灵动轻快,老人的加入令大家都很惊讶,使劲为他鼓掌,气氛也更加热烈了。此后几天,老人一有机会都会积极加入,开心地跳上几分钟。

除了理发师、心理疏导员,我们还是修理工、保洁员……病床摇杆卡住了、下水池不通了、马桶又堵了、淋浴器坏了、电视机没图像了……病房里出现这些“小故障”,我和同事会第一时间去敲敲打打,摸索着修理。病房的桌子和门、走廊的地面和栏杆,我和同事每天都要一一擦拭,患者的生活垃圾也要收集处理。患者有了焦躁情绪,我和同事会及时开解疏导,争取让每位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安心接受治疗。每天在多种角色中不同转换,我们都戏称自己是“铠甲勇士”!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成千上万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当了护士,这次共同抗疫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在疫情面前,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不曾退缩,每一位人民警察、每一位社区工作者、每一位志愿者……大家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投身到这片没有硝烟却充满风险的战场,成为这次战疫的“攻坚力量”。

最后用一首歌词结束我今天的分享:“勇敢的向前走,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们能找到答案,哪怕要逆着光驱散黑暗,丢弃所有的负担,不再孤单”,我们同心协力,必将打赢攻坚战,迎来花开疫散。

负压车转运组护士:我们的“心”和“爱”定能换来群众的“愈”和“安”

以下是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护士阿衣古丽·依米提的发言:

我叫阿衣古丽·依米提,主管护师,是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护士。今天我和大家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工作中的小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的那一刻,假期还没有结束,我就提前返回乌市,刚下飞机看到单位的通知就报了名,放下行李安排好父母及女儿后,我连夜赶到急救中心待命。

在急救中心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迅速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工作最忙的时候,会持续工作20多个小时,出车诊次10多趟,即使没有转运任务,也要原地待命或在指定地方待命。虽然每天工作量大,但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

7月27日接到急救中心通知因疫情需要立即成立负压车转运组,鼓励大家报名参加。负压车转运组,是专门转运确诊、疑似、密接患者的工作队伍,也是距离新冠病毒最近的医护驾队伍,虽然我在一线工作多年,却是第一次要这样近距离高频次地接触患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深知一线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深知细节决定成败,务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不敢懈怠分毫,我和同事们严格进行车辆的消杀、每趟出诊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坚决杜绝病毒对我们和病患之间的交叉感染。

在转运过程中,转运的每一位患者都是陌生人,看到转运的每一位病人都带着惶恐无助的眼神,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有责任关爱、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勇气和信心。

记得有天晚上,在转运一个阿姨时,我见到她说“阿姨您好”。我的话音刚落,她就哭了,“闺女,你知道我的老伴和孙子去哪里隔离了吗?”看到她哭得很伤心,当时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但是我强忍着眼泪,对她说:“阿姨您先不要哭,您有高血压,这样对您身体不好,您先不要急,把您送到后,我保证立刻帮您问,放心。”

阿姨听了我的话,激动的情绪缓和了很多,送她到医院后,我帮她查到了她的家人在乌鲁木齐的一家酒店接受医学观察,阿姨放心了。当我离开时,阿姨对我说了一句“闺女,你自己也多注意身体,谢谢你”,此刻我哽咽了。

还记得在转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他的奶奶因为肺心病住院了,一直是他在医院照顾奶奶。

当我接到任务去转运这个小伙子时,这个小伙子情绪很激动,他哭着对我说:“姐姐,我不放心奶奶一个人在医院,你给他们说一下,能不能等奶奶病情好转再让我走,我奶奶看不到我,她会着急的。”

听到他的哭诉,我和医生对接得知,他的奶奶病情已经平稳。我告诉他:“你先不要急,我刚和你奶奶的主管医生联系了,医生说老人的病情很平稳,如果你留在奶奶身边,很可能会感染奶奶。我给医生说好了,他的手机号码给你,你可以随时给医生打电话了解奶奶的病情,也可以和奶奶通话,你看这样可以吗?”

小伙子感激地点头说:“可以,谢谢姐姐。”他上了负压急救车,到了转运目的地后,我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你奶奶会没有事的,她的身边有医护人员照顾,她很好,你放心,你随时可以给医生打电话问你奶奶的病情。”小伙子的情绪稳定多了,他说:“姐姐,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配合,谢谢姐姐。”

转运完这个病人,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想到了独自在家、上初中的孩子,在这场疫情中,没有人是独善其身的,我们需要手挽手、肩并肩,互相支持相互关爱,共同抗击病毒,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小伙子和他的奶奶,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康复的,会很快团聚的。

说心里话,面对“病毒”谁都有“畏惧”之心,我也一样,但我能做的是去换位思考,以亲人的角色去鼓励患者,和患者沟通,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步。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在转运期间,我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当时她一个人,害怕极了。我们医护工作者就是她的家人。我和她一起上车,在路上她一言不发,我如同对待自己的妹妹一般,给她温暖和安慰。

安全送达定点医院下车的时候,她似乎很舍不得离开我们,不停地给我们挥手再见,这一刻我的眼睛又湿润了。

我总是说我的眼睛是长时间接触消毒液、酒精和紫外线消毒灯才爱流泪的,其实让我流泪的是对他们如家人般的牵挂、不忍和祝福。

相信我们的“心”和“爱”定能换来群众的“愈”和“安”。

核酸检测实验室医生李辉: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家国情怀课

以下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辉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辉。我工作的地点是核酸检测实验室,这是一个和病毒距离最近、最直接的特殊阵地,和我并肩战斗的是一支由11人组成的“娘子军”党员先锋队。

我们是医生、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但疫情面前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医生。核酸检测要求实验人员细致、精准、有耐力,这正是我们这支“娘子军” 特有的集体特征。

7月16日晚,当姑娘们接到医院启动疫情防控紧急预案通知时,不约而同在群里请战:我们一定要来,核酸检验我们是保障!大家连夜从家赶到医院,这当中年龄最大的36岁,年龄最小的27岁。

实验室是一个精准识别病毒的特殊战场。 一旦进入实验室,就至少需要待七八个小时,进入之前要穿防护装备,仅这个过程就需要20—30分钟。我充当着“大家长”的角色,一遍遍帮大家检查防护是否密闭。

核酸检测的过程复杂且繁琐,检测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核酸提取环节,两名操作员需要在不到1.5平方米的生物柜里操作,一个一个地揭开样本盖子,加样、提取。开盖时非常讲究手法,开盖的力度大了,很可能就会形成气溶胶,污染生物安全柜,甚至有可能让安全柜内的样本交叉感染,形成“ 假阳性”。

为了练就“稳”的功夫,“娘子军”可没少费心思。马燕常常用棉签夹碎屑,练习手指的灵活,高云则常常在宿舍里拿一根细线,一头绑着纯净水瓶,一头绑住铅笔,双手转动铅笔,卷动着细线拉起一瓶水,通过这样的方式练习双手对力量的把控。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断重复着流程,只要进了实验室,就要连续工作8小时。护目镜上凝了水珠,就用力甩甩头,把水珠甩去一侧继续凝神工作,摘下防护镜,脸上满是压痕,姑娘们却要说这是最美的印记。

任玥,队伍中年龄最小的27岁姑娘,在改建实验室连夜搬运试剂时出现了腰椎间盘脱垂,以致左腿无法正常行走,她默默吃下止痛片,忍受着疼痛继续工作。但在她的朋友圈里,永远发的是“加油,一定会胜利!”

王森钰、肖迪两人在核酸检测轮班作业时间以外,不休息、不间断地主动承担一般临床检验工作,给前来就医的急危重症患者做快速检验,出报告。因为她们深知每一个样本管背后,都联系着鲜活的生命和群众健康,早出一份诊断结果,就早一分精准排查。

她们也有牵挂,但依然选择了坚守,把故事藏在了心里。

王晓冰家里有一对一岁多的双胞胎,丈夫一人照顾。孩子想妈妈了,丈夫就给他们看妈妈穿防护服的照片,告诉他们:“妈妈在干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在和病毒搏斗。”一次,核酸采样队来到了王晓冰所在的小区,一对双胞胎看着采样员就张开双臂,想要抱抱。事后,视频聊天时丈夫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晓冰,她看着屏幕里的孩子,笑着说“傻孩子”,眼眶却红了。

刘芳和爱人先后赴战疫一线,将10岁的儿子交给亲戚照顾,只能隔几天和孩子视频一次。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孤单的,自治区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点点滴滴的关心关爱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为我们及时解决困难和后顾之忧。

疫情是无情的,但抗击疫情中处处都是奉献的故事和爱的力量。最后我想说,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家国情怀课,带给了我们真实的经历和鲜明的体验,也让我们这群姑娘更加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正值中国医师节,我们在战疫一线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END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