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时间:2018-12-25 04:00:20

相关推荐

中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是先民在认识自然,与自然共存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世界规律把握,总结出来的特有的历法体系。联合国批准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虽然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历法是阳历,但凡是有中国人、有华夏子孙的地方,都仍沿用中国这一古老的历法传统,而其时至今日,依然对中国农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推断,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时期之前,中国的天文气象上,并没有严格的四季之分,到了春秋时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人们才开始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

进入战国时代后,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的星图表,这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从此中国的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随着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直至西汉年间所著《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基本与后世完全相同,且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这可以视作是二十四节气定型的标志。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根据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核定二十四节气。正北的子辰与正南的午辰相连(经),正东的卯辰和正西的酉辰相连(纬),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二绳)。斗柄“中绳”分别为冬夏二至和春秋二分。“二绳”把天穹分为四个区(即四钩):丑寅、辰巳、未辛、戌亥。每一钩的中心处叫“维”。东北为报德之维,西南为背阴之维,东南为常阳之维。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升,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淮南子﹒天文训》还根据阴阳二气的消长,对二十四节气的气候意义作了描述性解释。因为这些解释是建立在精密的天文定位的基础上的,表明中国古代人民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已经相当成熟和科学。

在「淮南子」这本书里,详细的列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次序: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二十四节气完全以春夏秋冬来划分,明显的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的长短。

二十四节气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周年。

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如果按照太阳的来制定节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气候,万物生长的变化及民俗,也给从事生产的后代子孙们有了准确农事活动对照,科学而精准。有了各种节气定律作为依循,只要“不违农时”,就能有所收获,生命繁衍。

为了方便记忆,智慧的人们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歌谣:“春雨惊春清榖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日雨节日期定,主多不差一两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