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小孩小孩盼过年 好吃好玩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历史演变

小孩小孩盼过年 好吃好玩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0-02-24 03:01:16

相关推荐

小孩小孩盼过年 好吃好玩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历史演变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对于小孩来说,最值得期盼和等待。不仅没有繁重的功课作业,更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除此之外,还有红包压岁钱。

关于压岁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代已经相当成熟,清朝到民国至如今,基本都沿用了之前的习俗。压岁钱的各种演变,不仅体现了礼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更显示出这一文化活动的核心内涵: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很多时候需要一些联络感情的重要纽带。那么,关于压岁钱的历史到底有哪些呢?

一、秦朝最先统一全国货币,汉代最早出现压岁钱

既然压岁钱最早出现在汉代,为什么要从先秦开始说起呢?因为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时候,也统一了货币,秦始皇在位时期铸造的“孔方兄”独领风头两千年,一直是各朝代铸造钱币的基础模型。“孔方兄”铜钱天圆地方的模型,其实是有历史依据的:

《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到了汉代,出现了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做厌胜钱,在汉魏六朝的时候开始流行起来。这种钱币不是用来货币买卖流通使用的,而是为了佩戴或者观赏的作用。有的币面上铸造了各种吉祥语或者吉祥图案,以求“岁岁平安”、“去殃除凶”,背面也可以铸刻各种龙纹图案。

二、唐宋时期压岁钱习俗得到更多发展

唐代的压岁钱风俗,在宫廷之内大为盛行,正史《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中有记载:“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杨贵妃生下了儿子,唐玄宗便赐给贵妃“洗儿钱”,希望可以庇佑儿子,祛病除邪。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王建《宫词》:“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从各种史籍和诗词中看来,唐朝立春之时赐压岁钱,已经成了一种普遍习俗,不仅可以作为新年守岁给小孩的礼物,也可以赠送给新生儿,以求保佑庇护的作用。

北宋王黼《宣和博古图录》中也记载了当时压岁钱的样貌:“厌胜钱有五,一体之间,龙马并著,形长而方,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

据传在北宋神宗年间,在春节的某个夜晚,有位官人的小儿子在观赏花灯的时候被歹人掳走,想借此取得一笔钱财。可是在逃离的路上,碰到了朝廷官车,小儿子连忙大声呼救,歹人看见事情不妙,便丢下小孩逃走了。神宗听到这个事件后,不仅赞誉小孩的勇敢机智,更赏赐给他一笔钱,以作压惊之用。自此以后,“压岁钱”便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这也成为了压岁钱来源的典故。

三、明清时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散发压岁钱风俗

到了清朝,压岁钱的习俗基本已经成熟,不论是皇室宫廷,还是寻常百姓,都保留了这个风俗。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顾禄《清嘉录·压岁盘》:“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

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过年的时候可以收到几十上百的铜钱币。清朝压岁钱习俗,是将红绳或者彩线,将铜钱币一个个连串起来送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因此在清朝,很多地方也将压岁钱叫做“串钱”。

孩子们在收到串钱之后,一个个兴高采烈,都小心翼翼的藏在枕头下面,小脑袋盘算着可以买多少爆竹和玩具。不难看出,压岁钱心系着每个孩子的童心和快乐。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亲朋友辈来辞岁者,留饮啜,答以宫制荷包,盛以金银锞饰。”

不同于寻常百姓家,古代大户人家的压岁钱格外豪气,都是正儿八经的金元宝。除夕之夜全家老小辞旧迎新,一家人团圆之际,长辈们都会散尽金银元宝给小孩。遇上亲朋好友来家中恭贺新春的,也会好酒好肉招待,用荷包装着金银饰品相赠。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除夕来到,上下内外均忙忙碌碌。府中尤氏早晨起来正收拾荣府、贾母的针钱礼物,个头棒一茶杯压岁钱子说:‘前头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八钱七分。”

《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环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压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也有关于压岁钱的记录,在贾府这种大户人家,除夕春节的场面肯定是热闹非凡。

贾府的压岁钱不仅发给幼小孩童,连丫环、小厮、差役都会依次分发到,可见场面盛大。不光分发的人员众多,连压岁钱也有着各种花样:梅花式的、海棠式的、如意八宝联春样儿的,应有尽有。都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是个小社会缩影,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总结:

压岁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历史轨迹和意义,不管它的形式和花样有多少改变,但它的核心和初衷,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愿广大读者可以发扬保持这个优良传统,构建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和谐美好的画面。

参考资料:

《压岁钱的来历》

《关于压岁钱的传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