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黄河颂歌—中原回响」郑州站·荥阳篇:“水”墨丹青绘画卷

「黄河颂歌—中原回响」郑州站·荥阳篇:“水”墨丹青绘画卷

时间:2022-04-05 12:42:21

相关推荐

「黄河颂歌—中原回响」郑州站·荥阳篇:“水”墨丹青绘画卷

《郑州日报》版面

“水”墨丹青绘画卷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荥阳迎来千载难逢发展机遇。

荥阳黄河自然和文化优势明显。郑州黄河核心资源集中在“三大河湾”,荥阳所在的河湾面积最大,资源密度最高,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资源兼备。

黄河流经荥阳广武镇、高村乡、王村镇、汜水镇四镇,荥阳沿黄岸线45.7公里,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105平方公里,黄河干支流流域576平方公里。其中,连续黄河景观岸线40公里,自然地理交错,黄河景观“可望、可亲、可读”——山岭之上望黄河,有中下游分界线、秦王寨遗址、广武山岭、古柏渡处、吕布点将台;河滩之滨亲黄河,有万亩鱼塘、玉门古渡、滨河景观路;文史之处读黄河,有汉霸二王城、鸿沟、南水北调穿黄处。

荥阳沿黄乡镇自然物产丰富,河阴石榴、广武大葱、郑州黄河鲤鱼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以水为脉,保护黄河“山水林田湿”生态系统

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社“黄河颂歌——中原回响”沿黄实地探访活动采访团在荥阳了解到,如今在荥阳,黄河不仅是一道岁岁安澜的壮美景观,还孕育了荥阳独有的农业风景和黄河故事,为荥阳发展“美丽经济”,打造魅力大河湾,生态创新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

围绕落实国家战略,荥阳市谋担当、促转型、优发展,按照郑州市“西美、北静”功能布局,坚持“串珠成链、以线带面、以面促片”要求,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交通设施为先导、环境整治为关键、文旅产业为支撑、宜居宜业为根本,以“北进”引领“北静”实现“西美”,高标准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西北部环带和绿带,高质量建设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和郑州西部生态屏障。

《荥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荥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初步方案先后出台,明确了荥阳下一步发展的宏图愿景——

以水为脉,保护黄河“山水林田湿”生态系统。

建设临黄生态文化游憩廊、沿黄创新城镇发展廊。

推动新旧动能转化,优先发展风景美、产业美、家园美的美丽经济。

建设郑州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资源型产业转型示范区、健康养生宜居城区。

突出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广武镇、豫龙镇、贾峪镇3个镇规划实施“一轴、三区、五廊、六片、十点”。“一轴”即贯穿南北的桃贾路;“三区”即北部黄河高质量发展区、中部城市发展区、南部特色文旅小镇发展区;“五廊”即生态绿廊、休闲长廊、最美水廊、文化走廊、产业走廊;“六片”即江南春片区、雅居乐片区、晏曲片区、大溪地片区、融侨片区、洞林湖片区;“十点”即以确定的10个示范村带动全域46个村打造高品质城乡环境。

突出沿黄乡镇规划建设。按照“一带、两廊、六区、多节点”规划实现全域高水平振兴,“一带”即沿黄生态文化带;“两廊”即临黄生态文化游憩廊、沿黄创新创业廊道;“六区”即廊道沿线串联广武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高村现代农业展示区、王村沿黄旅游休闲区、汜水文化展示传承区、高山绿色发展区、环翠峪休闲体验区;“多节点”即建设多个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文化旅游景点。

下一步,荥阳市将深度融入黄河使命担当,突显“大转型引领,大生态担当,大魅力塑造”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湿”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全流域,高标准抓好境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塑造荥阳应有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让幸福河成为荥阳的新标识。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矗立桃花峪

秀色娟娟群芳艳

荥阳,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黄河从青藏高原北麓发端,一路九曲跌宕奔腾万里,从孟津出峡谷向东一泻千里进入荥阳。广武镇桃花峪是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二、三级的交接点,山地与平原在此分野,黄河从这里摆脱最后一处山地的束缚进入平原,桃花峪由此被确定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年来,荥阳市更加注重以水为脉,保护黄河“山水林田湿”生态系统,优先发展风景美、产业美、家园美的美丽经济,全域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荥阳市黄河岸边、田间地头、园区车间、村庄农户,领略生态新貌,触摸发展脉搏,体会民生况味。

生态治理 一河清水向东流

汜水河是黄河支流,在荥阳市汜水镇流入黄河。

午后,汜水河入黄河口,芦苇摇曳,水天一色,不时有水鸟从草丛中飞出,落在水边寻觅猎物。突然,水面上发出一阵欢呼,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入网后被高高举起,不一会儿,又有人捞上了一条四五斤重的鲤鱼。

对于荥阳市来说,郑州黄河鲤鱼可是一宝,是实施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但由于汜水河一度被沿线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排入黄河后导致黄河水质变差,鱼虾踪迹不见。

万亩鱼塘连成片,黄河鲤鱼美名扬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支流治污不容忽视。

荥阳市对沿黄村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汜水全段截污,对全域河湖水域岸线乱占、乱采、乱堆、乱建进行清理,对河道范围内餐饮船、捕捞船迁移拆除,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对沿黄两岸村民实施搬迁。

生态治理后,排入黄河的水质变清,黄河鲤鱼又多了起来。沿黄土地恢复为林地,更好地涵养了生态,逐步形成“清水东流、绿为底色、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新格局。

沟坡田野 美丽经济入画来

金风送爽,丰收在望。

如今的荥阳市,秋天收获的早已不再是单一粮食作物,而由果蔬唱起了主角。

河阴石榴天下奇,因榴致富数刘沟。

从沿黄快速通道进入兴榴大道,一路向北,来到黄河岸边的高村乡刘沟村。“上望山高乱石头,下看深沟稀泥路,刘沟无奈千年贫,辜负万里黄河水……”说的是多年前的刘沟村,当时的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200元。

而今,这里沟沟坡坡,漫山遍野栽着石榴树,密密匝匝的石榴红艳一片,触手可及。山上的石榴园和山下的壮丽黄河遥相呼应,风景美不胜收。

村党支部书记刘学斌说,这里地处邙岭区域,黄河水浸润的土壤肥沃,加之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生产优质河阴石榴。从起,软籽石榴种植在村里兴起,如今已达5000亩。村民们靠着软籽石榴致了富,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几乎家家都有机动车,都在市里有房子。

惬意采摘游,共享丰收乐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一畦畦的芥蓝、菜心等蔬菜翠绿新鲜,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河南天佑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王村镇1800亩土地,打造蔬菜连片种植基地。“每天产出蔬菜成千上万斤,一年可种植七八茬,亩均年收入超万元。”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雪岭告诉记者。

在王村镇沿黄快速通道旁,汇川农业无花果基地内,近300亩无花果树一片葱郁,绿中略带暗红的果实挂满枝头,颗颗饱满,令人垂涎。7年前,两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承包土地建起该基地,如今每年仅采摘就可收入800万元,帮助100多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培育美丽经济,让荥阳一年四季果蔬飘香,成为服务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菜篮子’‘果盘子’!”荥阳市委副书记张东辉说,邙岭百里河阴石榴长廊、沿黄快速路两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观光采摘带、王村镇中南部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美丽经济正在进一步壮大。

串珠成链 黄河故事永流传

2200多年前,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以荥阳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4年的攻伐激战。双方厉兵秣马,各据城池,相持不下,后楚军粮草短缺兵乏马困,项羽被迫接受和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从此永远定格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有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楚河汉界。

大河东流,哺育两岸百姓

历史的兵戈已息,今人不断探寻楚河汉界的文化密码,由汉霸二王城、刘邦项羽对垒的故事和战场空间布局,演变出了中国象棋的棋盘结构、棋子颜色、格局设定。荥阳在珍贵的文化遗产中觅得新的发展机遇。1999年以来,以首届楚河汉界全国象棋八强赛为开端,各类象棋文化赛事不断,荥阳,已成为中国象棋文化策源地。

荥阳文化载体丰富,大遗址数量多、等级高。世界最早的丝织品在这里出土,织机洞古人类遗址、关帝庙商朝晚期遗址、娘娘寨周朝遗址等在此发掘,唐朝文学家刘禹锡、诗人李商隐等与荥阳渊源颇深。荥阳市将对这些文化载体进行“串、活、用”,通过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讲好黄河故事,打造“近悦远来”的黄河文旅目的地。

龙头拉动 产业转型随“车”舞

郑州中车四方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内,郑州地铁3号线、4号线列车正在有序生产,65列地铁列车,将于年底全部交车。

该公司自入驻荥阳以来,先后承接郑州地铁7个项目列车的制造任务,实现了“郑州车、郑州造、郑州配套”。产值8.7亿元,利税2000万元,今年预计产值达12亿元。

“河南明泰原来只能生产生活用铝,经我们的技术团队手把手辅导,攻克了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成为列车车体及部分内装件供应商。”公司综合部主任李辉说,目前,依托郑州中车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制造能力,以郑州中车为产业龙头、以配套企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正在形成,已入驻企业20家。

研发创新,助力产业转型

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荥阳市积极打造北部特色花卉产业廊、中部高新科技产业廊、南部文旅休闲产业廊,带动全域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 黄河人家幸福多

生态保护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保护,高质量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荥阳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让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连霍高速与郑云高速交叉口,广武镇插闫村,是荥阳市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村头墙壁画着文明新风宣传画,村内民居和道路干净整洁,家家门前屋后栽花种树,百日红、红叶石楠与小菜园相映成趣。

“俺村刚接受了全国文明村镇验收,有望成为荥阳市第4个全国文明村。”村支书蒋长水说,近年来,村里环境美化了,村民就近打工机会多了,收入增加了,婆媳关系和睦了。“年年评选‘好媳妇’,并敲锣打鼓把牌匾送到她娘家,让娘家人跟着光荣!全村没一个不孝顺爹娘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荥阳不少村庄已变成现实。

王村镇司村,处在樱花园、古柏渡飞黄景区、黄河源景区怀抱中。家家户户粉刷了院墙,村内道路完善了排水设施,街景按唐街、宋街的风格进行美化,成为游客喜欢的民宿村。“村里环境像花园,两个孩子上了村幼儿园,我在古柏渡景区打工,骑电动车十分钟,挣钱顾家两不误,很喜欢现在的生活!”32岁的村民刘果说。

在汜水镇南屯村,村民张西贤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祖祖辈辈居住在黄河边的窑洞里,他们全家蜗居在一孔3米宽、10米深的窑洞里。如今,全村人都搬到岭上,住上了宽敞亮堂的两层民居,村集体还经营着阀门厂,带领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将坚定实施‘拥河融郑’发展战略,扎实打造沿黄自然生态带、魅力文化带、公共景观带、现代产业带,以高标准‘北进’推动高质量‘北静’,让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荥阳市委书记宋书杰说。

郑报全媒体记者 程玉峰 陈思 裴其娟 史治国 文 徐宗福 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