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民族村寨旅游的界定 其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

民族村寨旅游的界定 其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

时间:2022-04-26 12:33:56

相关推荐

民族村寨旅游的界定 其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

民族村寨具有地区性,展示了原生地和原生态,是现实存在的活文化与孕育该文化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结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彭兆荣,)。可以把民族村寨视作特定文化旅游最好的物质载体,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微缩景观(田敏,邓小艳,)。

民族旅游村寨主要是从社区功能的角度进行定义,研究社区旅游业的发展.邓永进(,P.8)认为民族社区是民族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共同体的原生土壤和自然完整展示地,是民族旅游需求的提高层次,为绝大多数民族文化旅游者所向往。民族旅游村寨是以少数民族乡村或聚居点作为旅游接待地,以社区少数民族个体为旅游参与主体,以相融的自然山水和民族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在功能上除了能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还能提供食、住、行、游、贿、娱整套旅游服务。

国外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在表述上存在一定差异,集中研究的是“民族旅游或民族文化旅游”,被称为Aboriginal(Indigenious)Tourism或E由nic Tourism(原住民/民族旅游).它包括两类:一类是指到内生的、原住民聚居的地区去旅游,包括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另一类是指到唐人街等国外移民生活较为集中的社区旅游(刘孝蓉,)。最早界定民族旅游的学者是Smi由(1977),他在《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这本书中认为“民族旅游推销这样的旅潜,主要是以当地奇异的及通常为异域的民族风俗习惯为特色”(张晓萍,史密斯,,P.114).Cohen(2001)把民族旅游看作是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观光对象不完全属于居住国主体民族,他们在社会、文化或政治上有自己的特征,可以凭借自然生态与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来吸引游客.Cohen(2001)还明确了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族际交流或是一种跨文化的观察与体验。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了相关研究。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我国学者所做的界定并不多.李天翼()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游客对村寨社区自然与文化进行的参观与访问,它的核心是异文化体验,可视其为民族旅游的一种变体.罗永常()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界定是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他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项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它属民俗旅游范畴,又具有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特征”。王宁()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形式,依托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其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

而这里的民族文化(也可称民族风情)是各民族古今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邓永进(,P.8)把民族文化看成是民族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民族社区的“名片”和民族的“符号”,他认为民族文化既包括原生的、单纯的、传承的,也包括了次生的、混合的、扩展的,有时甚至包括那些被异民族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崔玉范()基于对“民族文化”含义的理解给民族旅游作了如下解释,即“民族旅游应该是以某一民族的部分文化成分 (如显性的成分)、独特的生态环境或文化特征为资源,在维持其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以其民族文化保护发展为前提,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为目的,由该民族民众参与的、使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观察或体验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

民族村寨旅游的界定,它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形式,其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参与主体是社区居民,在维持及保护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东道主的多维利益并实现游客的消费目的,最终使旅游者通过旅游来实现生活与文化的需求。

民族村寨旅游的内涵进行七点总结:

第一,跨文化性.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源动力是对异质文化的向往,这种旅游方式具有天然的跨文化性。

第二,民族性。民族性是民族文化旅游最基本的特征,民族文化需要紧紧依托于民族这个社会历史群体。民族村寨旅游展示的便是充分体现民族性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形式。

第三,社区性。少数民族村寨社区能参与到旅游的管理和规划中,具有决策权,并能决定旅游业的发展与否和发展规模.旅游发展收入大部分归社区所得,除了居民在旅游参与中的直接受益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等使整个社区受益。

第四,生态可持续.用旅游产业来替代原有的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产业,提升民族村寨的可持续意识。旅游活动要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尽可能小规模,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对社区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的消极影响。

第五,参与性.民族文化是群体创造的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旅游者到民族村寨进行产品消费时是对整体民族文化氛围的追求和体验,这种氛围也是旅游者和村寨居民共同参与和碰撞后的结果.走马观花的“博物馆”式旅游方式在民族村寨游中是不可取的,旅游者要深入接触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才能深刻体验到民族村寨旅游的乐趣和意义。

第六,资产专用性。民族村寨旅游资源中无论是物质资产还是非物质资产,社区居民都在有意或无意间做了大量的专用性技资.村寨所处的地理环境具有一种场地专用性,它所依托的有形的乡村环境及无形的乡村意境包含复杂的历史积淀,脱离这种情景下对村寨的复制和模仿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产品。此外,村寨中有大量精通民族歌舞、绝活、民族技艺等所谓的能人,他们对文化的传承方式是通过主动或被动习得所获,是一种典型的“干中学’\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长久的时间和大量精力的付出,也具有显著专用性。因此,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必须考虑各类专用性资产的产权问题,关注社区及居民利益。

第七,解说的原真性.向旅游者提供的是基于当地社区知识的解说,没有不合适的伪民俗或表演化的仪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