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张飞在当阳长坂“据水断桥” 是拆断还是阻断?

张飞在当阳长坂“据水断桥” 是拆断还是阻断?

时间:2023-07-26 06:21:33

相关推荐

张飞在当阳长坂“据水断桥” 是拆断还是阻断?

刘备在创业时期是非常艰难的。他没有名士为其扬名,没有祖辈积攒下的政治资源,更没有钱粮。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对曹操的战绩是非常不理想的。投靠陶谦的时候在郯县被曹操击败;在徐州时见到曹操的军队望风而逃;投靠袁绍时在延津和汝南分别失败一次。“官渡之战”结束之后,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投靠荆州牧刘表。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进攻荆州,刘备向江陵撤退,在当阳长坂又一次被曹操的部队击溃,就是“长坂坡之战”。在这次战役中,虽然刘备是失败的一方,但是刘备集团的一些将领的表现还是很突出的。比如张飞在“长坂坡之战”当中“据水断桥”,掩护刘备安全撤退。不过关于“据水断桥”,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长坂坡之战”的前后始末

“长坂坡之战”虽然是刘备的败仗之一,但是这场战役本身就没有公平性可言。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曹操进攻荆州,运气站在了曹操这边,荆州的统治者刘表病死,毫无威望的刘琮上位。而荆州士人比如蒯越、傅巽、韩嵩、刘先等人以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不愿意为刘琮卖命,刘琮就没有弹压他们的能力。结果就是大家开开心心投降曹操。

刘备这个时候在襄阳以北的樊城,他的任务是作为荆州北部的屏障。刘备与刘琮不同,刘琮可以和曹操和平共存,而刘备和曹操早已经势同水火,是曹操的敌人。刘琮想要投降曹操,刘备就是一个很好的投名状。于是刘琮举荆州投降的消息一直被隐藏起来。刘备毕竟在荆州北部立足多年,结交名士豪强,有自己的信息渠道。曹操到宛县的时候,刘备终于发觉这件事,但是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

按照周瑜的推算,曹操的兵力大概在十五、六万,刘备兵力不详,只知道有规模一万的水军,其他军队按照《魏略》中“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的记载,应该也不算太多。这显然无法抵抗曹操的进攻。在背后已经投降的荆州还有七、八万人,也是一种威胁。刘备果断选择撤退。他的目标是南郡的江陵,这个地方也是实现《隆中对》的必要的条件。

曹操对徐州屠城的举动,对他的名望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现在曹操要接管荆州,一些人不愿意被曹操统治,刘备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加上刘备自己的军队的家眷,跟随刘备的有十多万人,辎重几千车。这大大拖慢了刘备的行军速度;另一方面曹操对刘备非常忌惮,派遣自己的王牌嫡系“虎豹骑”追击刘备,日夜兼行三百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刘备再一次丢妻弃子,放弃辎重,与赵云、诸葛亮、张飞等人(关羽率领水军和刘备分兵行进)改道向江夏投奔刘琦。赵云和张飞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得很突出,赵云保护刘禅、甘夫人突围,这个主要体现了他的忠诚和严整;张飞则“据水断桥”,逼退曹操的追兵,保证刘备的安全。

如何理解“据水断桥”

古文中一个字可以有多种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的困扰。比如说张飞的“据水断桥”。总的来说,“据水断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拆断河上的渡桥,纯粹是利用地理环境来遏制曹操的追兵,一些专家也支持这种观点;而另一种解释是阻断、断后,张飞站在河面浮桥上,成为“虎豹骑”继续追击的阻碍。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三国志》中用语又比较模糊,这两种解释一直都是争议,都有可能。小编个人倾向于后者。

首先分别从这两个解释的侧重点来看,拆断桥梁,利用地理来阻挡敌军,侧重点在张飞的谋略上;切断桥梁的话,张飞以二十几人面对明显多于己方的“虎豹骑”,侧重点在张飞的勇猛上。在“据水断桥”之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还记载:“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很明显是表示张飞的勇武,对曹操追兵的威慑力。按照这种基调来看,小编认为这里的“断”是切断的意思。

其次是前后文的逻辑。按照“拆断”解释的话,张飞和曹兵相隔两岸,曹兵没有行动,至少这个河面是比较宽且深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某县志中的说法是,张飞“据水断桥”是在沮水、漳水合流之处,沮水、漳水都是“楚之望”,其交汇处应该是比较宽阔的,不过《读史方舆纪要》并不认可这一点,争议较大,故小编不以此为论据),张飞破坏得也比较严重,曹兵无法通过。那么在张飞挑衅的时候,曹兵如何“敢近”呢?记载为“敌皆无能近者”才合理。

另外由于史料的缺失(据陈寿说是蜀汉不置史官),蜀汉旧勋的记载都比较少。关羽、张飞等人都存在一些史料佚失的问题。“据水断桥”能够被留存下来被陈寿载入《张飞传》,小编认为应该是一件特别突出张飞的作用或者勇武的一面。如果张飞仅仅是做了拆断桥梁这件毫无风险和技术含量的事情,在明确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隔河挑衅,而被陈寿用这么多的笔墨记录下来,也不太合理。所以综上所述,无论张飞后续的动作如何,在与曹兵对峙的情况下,小编认为“据水断桥”是切断的意思,二者是能够接触的。

曹兵为何放弃追击

如果按照切断的意思来看,曹兵的数量远多于张飞,为什么不继续追击下去呢?其实这也是可以解释的事情。首先张飞的威慑力和桥梁这个特殊的环境确实对曹兵的战斗力造成的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展开阵型和骑兵冲击。但是小编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张飞再强大也阻挡不了一支军队,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进攻张飞的风险和收益问题。

第一是这支“虎豹骑”的任务。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于是派兵追击刘备。刘备被击溃,放弃江陵斜渡汉水向江夏,曹军获得大量士兵、辎重还包括刘备的两个女儿,赚了个钵满盆满。抓住刘备固然是最大的战果,问题在于刘备已经过桥逃之夭夭,不见踪影;而“虎豹骑”刚刚进行了一天一夜的高强度急行军,体力和精神都比较疲惫,张飞又堵在桥上,曹兵不愿意再与以勇猛著称的张飞搏杀,赢了没有利益,输了丢掉性命,为什么非要和张飞决斗,而不选择收益更大的劫掠或者追杀刘备溃兵呢。

第二是进攻张飞的风险。我们开上帝视角可以知道,张飞就这么二十多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关键曹兵并不知道刘备这边的情况。刘备在与夏侯惇作战的时候,就使用了设置伏兵假装撤退的计策取胜,谁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故技重施呢?“虎豹骑”只有五千人,还有相当一部分追杀、收拢刘备的溃兵,来到张飞近前的人只会更少。在未知刘备部署的情况下,曹兵不遗余力攻破张飞的防线,一旦遭到刘备的埋伏,退路只有这座狭窄的桥梁,无疑是一种非常冒险的举动。曹兵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读史方舆纪要》、《左传》、《二十四史全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