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时间:2019-08-21 01:51:10

相关推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大全能源

用户9017196860:

上机数控(SH603185) 有机会做人的时候呢,你没有珍惜,偏偏选择做一个废物真不知怎么想的

上机数控(SH603185):

上机数控: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二次反馈意见回复的公告 网页链接

上机数控(SH603185):

上机数控:关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二次反馈意见》之回复 网页链接

英财商业:

本文作者 | 微尘

一年半前,股票还没上市,就有人叫嚣能涨到300元/股。到开市第一天,股价破历史新低,有人高喊46元/股是历史大底,也有人声称不到200元/股不卖。这等怪事,在见怪不怪的A股也不多见。但它就这么切切实实地发生在硅料龙头大全能源身上。

来源:东方财富股吧

显然,看好的理由是业绩,是预期,但破新低的股价明明白白告诉你:悠着点儿。

现在看来,动辄200/300元的目标价有些离谱,毕竟大全能源历史最高价也没到过三位数。但在IPO时,看好大全能源的却不只是普通投资者,还有一众明星机构。

根据招股说明书,大全能源IPO发行3亿股,每股发行价格为21.49元,募集资金总额64.47亿元。预计将50亿元投资于“年产1000吨高纯半导体材料项目”、“年产35000吨多晶硅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来源:大全能源招股说明书

在所发行的3亿股中,战略配售达到9000万股,占发行股份的30%。获得战略配售的机构包括深创投、社保基金、养老金、阿布达比投资局以及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华电资本等。

投资者的看好不无道理。

成立的大全能源专注于近几年大热的光伏赛道,并且是一线硅料企业中唯一专门从事多晶硅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多晶硅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9.61%(H1)!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 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 39.6万吨,大全能源对应期间的多晶硅产量为 7.73 万吨,占比19.52%。其中逐步占据主流的单晶硅片用料,已经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 82.4%,大全能源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22.68%。不仅市场份额高,大全能源还和隆基、晶科、晶澳、天合、中环、阳光、高景等一众光伏大佬建立了长期合作。

在热门赛道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又和大佬做朋友,这样的公司谁不喜欢呢?

更何况,在IPO前的,大全能源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2.25%和322.34%,毛利率也从22.28%大幅提高至33.63%。虽然偿债能力较差,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74和0.63,但是IPO获得巨额资金后,偿债能力可以立马得到缓解。

而且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硅片企业掀起扩产潮,多晶硅的下游需求肉眼可见地放大。再加上硅料扩产建设周期较长,需要18个月,而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扩张要快于硅料,大约需要12/9/6个月,供需错配就会导致硅料阶段性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下,想不赚钱都难。

此后硅料价格确实表现的十分强势,大全能源的业绩也有所反映。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多晶硅料(致密料)价格稳定在200元/KG附近,此后在9月和10月大幅拉升至270元/kg左右。大全能源的营业收入也在当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大幅增加,其中三季度营收高达37.93亿元。不过,当年12月硅料价格高位回落,大全能源四季度收入也环比明显下降,仅有25.27亿元,归属净利润更是环比下降近50%。

不过,在开年,硅料价格止跌回升,到去年10月稳定在300元/kg左右。在这期间,大全能源的业绩只能用“赚麻了”来体现。前三季度,大全能源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7.15%和237.23%,分别达到246.77亿和150.85亿元,日均盈利超5000万元,超过上千家A股公司全年的净利润。

大全能源单季度归属净利润表现

来源:同花顺iFinD

相比之下,大全能源的股价却表现的相当不给力。

大全能源的历史最高价是在上市一个多月后实现的。8月30日,大全能源股价一度达到95.4元/股(前复权),不考虑除息因素,也仅有96元/股,与200元甚至300元的价格相去甚远。

1月,大全能源股价曾连破新低。虽然在4月之后有所反弹,但股价不仅距离历史高点有距离,甚至都没超过上市第一天的开盘价79.41元/股(前复权)。此后股价一路下挫,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大全能源股价一度跌至46.01元/股,再破历史新低。这就出现了开头有股民高喊46元是历史大底的声音。

之所以股价与业绩表现截然不同,易跌难涨,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就是光伏扩产的不理性。在“双碳”目标下,光伏的长期发展前景不会有什么质疑,只是阶段性的扩产太过狂热。在硅料价格强势的背景下,部分硅料企业纷纷宣布扩产,特变电工、上机数控以及大全能源均有相应的硅料扩产计划。

根据硅业分会去年3月份的统计,已公布新建、拟建多晶硅项目的新进企业已有16家,规划产能共计超过170万吨/年。如果将在产的13家企业扩产产能也纳入进来,总增量将达到350万吨/年左右。对此,硅业分会曾多次提示多晶硅产能过剩风险,建议企业不应只追求眼前利益。作为专注多晶硅的企业,大全能源的风光更是建立在未来风险可能释放的基础上。

其二,虽然大全能源的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但同比增速却在逐季转弱。如下图所示,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的季度是大全能源上市前的Q2.尽管Q1净利润同比大增640.84%,但此后两个季度同比增速均在下降,Q3为140.48%。

来源:同花顺iFinD

在硅料价格上涨时尚且如此,一旦硅料价格下跌,业绩增长的挑战更大。因此,12月开始硅料价格大幅下跌,跌势超出市场预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全能源股价的进一步下挫,这才有了开年第一日的再破新低。

虽然大全能源并不认为硅料价格会趋势性下跌,但实实在在的数据摆在这里,很难不看一眼。

根据《科创板日报》近期的统计,国内多晶硅产能预计达到250万吨,产量保守估计146万吨,加上进口可达156万吨,可供600GW光伏用料。

但在需求方面,包括开源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对的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值均在350GW左右,对应年增速超过40%。但即使是产能最紧张的硅料,的产量也足够满足600GW光伏装机,远超明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需求。

关于硅料价格下跌会持续多久的问题,仁者见仁。大全能源为代表的硅料企业不会对硅料价格的下跌没有判断。只是面对行业周期变化,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谁也不相信自己会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一个一致动作就是签长单。在未来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预期下,企业最应该避免的是价格下跌的同时,产品还没有销量。而与下游企业签订长单,锁量不锁价,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产品销量。至于价格因素,就只有交给市场。

去年10月之后,大全能源就频繁发布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9份合同,客户累计采购数量达到128.58万吨。大全能源在调研中直言,签订长单的策略是单个客户不能订购超过25%-30%的量,同时通过长单锁定未来三年90%以上的出货量,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来源:大全能源公告

其次,大全能源在扩建多晶硅产能的同时,也在进行产业链延伸。

年 12月 18 日大全能源与包头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豪掷 332.5亿元人民币在包头市建设 30 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20 万吨/年有机硅项目、20 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以及2.1 万吨半导体多晶硅项目。

该项目分为两期。其中一期 10 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与 1000 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已于 Q1 开始建设,预计将于 年 Q2 建成投产;一期高纯 15 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预计将于 年 Q3 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推进。

待一期15万吨/年高纯工业硅达产后,将实现包头1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的100%原料供给,届时将有助于平抑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成本。对半导体多晶硅的布局,将拓展公司业务,有利于降低对光伏业务的依赖。

当然,新项目投产后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硅料价格下跌的影响,还是未知。对于大全能源来说,当务之急是确保自身在未来硅料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因此,在光伏进入N型电池时代,多晶硅淘汰低端产能的背景下,对N型硅料的布局成为关键。

N 型硅片对硅料纯度要求更高,对多晶硅品质要求也逐渐由太阳能级多晶硅向电子级多晶硅趋近,因此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大全能源自主研发的三氯氢硅除硼磷技术、多晶硅还原炉参数配方及控制技术、还原炉启动技术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多晶硅产品品质,满足了下游企业对 N 型硅料较高纯度的需求。根据江苏赛夫特半导体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公司产品出具的《检测报告》,大全能源多晶硅产品的各项指标均领先行业水准,已达到《电子级多晶硅》(GB/T12963-)电子 1 级国家标准。

来源:大全能源招股说明书

大全能源透露目前已经实现 N 型硅料的批量供应,并获得下游多家客户认可。在去年11月的调研中,大全能源还强调,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在不作任何技术改造的前提下可以生产70%-75%的N型硅料,但产量可能下降8-10%。内蒙一期10万吨产能可实现100%N型产出,若生产P型产品产量可能达到11万-12万吨。

如果属实且产能进度如期进行,那么大全能源至少能保证不掉队,有助于从行业洗牌中恢复。待度过这段低谷,再高喊200元/股的目标,也不迟。

心心相印o:

上机数控(SH603185)利君股份(SZ002651)数源科技(SZ000909)

发展历程

进入光伏行业二十载,实施“硅片+硅料+工业硅+电池”一体化布局战略。公司于2002年创立,总部位于无锡市,于 年 12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自进入光伏行业以来,公司主要从事晶硅专用加工设备的制造, 年,公司开始进入数控金刚线切片机市场。 年公司转型打造“高端装备”+“核心材料”的业务模式,单晶硅片生产取得快速发展。 年 2 月在包头投建上游工业硅和硅料项目。8 月,公司筹建徐州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进入下游 N 型光伏电池领域,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光伏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

股权结构

公司为家族控股的民营企业,公司创始人杨建良直接持有公司36.24%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并任职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妻杭虹持股15.83%,其子杨昊持股0.91%。此外杨建良、杭虹夫妇通过弘元鼎创间接持股3.08%。杨建良姐夫李晓东持股 0.10%,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杭虹妹夫董锡兴持股0.10%。杨建良、杭虹、杨昊、李晓东、董锡兴为一致行动人,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公司56.26%的股份。

管理团队

创始人近三十年经营管理经验,管理层长期稳定。创始人杨建良1993 年至2001年承包经营无锡市雪浪制冷设备厂金工车间;1998 年至2002 年任无锡市良友机械厂厂长,拥有近三十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公司四位副总经理中,有三位曾与创始人共同在无锡良友机械厂工作,并自 2002 年上机数控成立之初就开始在公司任职,已共同合作 20 余年。 公司管理层及核心骨干在光伏设备领域深耕多年,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对光伏行业发展的理解较为深刻,帮助公司顺应光伏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战略目标。

股权激励

公司自上市以来累计实施两次股权激励计划, 年1 月实施了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目前处在逐年解锁的阶段; 年 6 月公司实施了第二期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核心员工的激励效果和绑定效果显著。

主营业务

单晶硅片制造是公司核心业务。 年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开展光伏单晶硅片生产业务,之后业务重心迅速转向单晶硅,在硅片领域的规模排名及行业地位也迅速提升。 年公司继续延伸产业链布局,进入硅料和电池片环节。晶硅专用加工设备制造是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公司基于对光伏晶硅加工工艺的深刻理解而形成了覆盖开方、截断、磨面、滚圆、倒角、切片等用于光伏硅片生产的全套产品线,并积极布局蓝宝石、新一代半导体专用设备领域。

年开始公司分产品营收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到 年,光伏专用设备营收 5.87 亿元降至 0.86 亿元,营收占比 92.59%至0.79%。 年公司切入单晶硅(硅棒/硅片)制造领域,到 年,营收从 2.52 亿元迅速增长至107.53亿元, 年单晶硅营收占比达到 98.52%,成为公司的核心产品。

融资项目

公司自 年底上市以来,完成过 1 次定增和 2 次公司债的发行,主要募投项目均为单晶硅拉晶产能及配套项目,截至目前所有募投项目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的顺利推进,帮助公司快速完成向硅棒、硅片制造业务的转型。今年 4 月公司公布 年度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8.19 亿元,用于 5 万吨硅料产能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双碳目标驱动光伏行业高景气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多国承诺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C。光伏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最大的来源,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302GW,其中光伏装机首次突破半数,占总装机 56%。从发电规模来看,目前光伏发电在电力市场中占比较小。 年全球光伏发电占电力总需求3.7%,随着光伏技术成本竞争力不断提升,光伏取代非化石能源的空间巨大。

过去十年,随着技术的迭代、工艺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光伏发电度电成本持续快速下降,十年间下降了近 90%,在全球范围内从成本最高的能源蜕变至成本最低的能源。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光伏在全球各国逐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国内光伏发电从 年起也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政策层面,碳中和目标下各国持续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提出各自的脱碳目标;市场层面,目前光伏成本已具备竞争力,未来产业的降本增效将持续进行。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决定了光伏行业的市场空间广阔,潜在需求规模可观。

过去 10 年,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包括硅片在内的光伏产业链快速向中国集中。 年,中国硅片产量占全球比重不到50%,到 年达到95%以上。

硅片环节近年来降本增效显著,企业盈利性较强

单晶硅片的制备可以分为拉晶和切片两个环节。目前光伏硅棒的主要制备方法是直拉单晶法,在直拉单晶炉内向盛有熔硅的坩埚中引入籽晶,将其作为非均匀晶核,然后控制炉内的热场环境,将籽晶旋转并缓慢向上提拉,单晶便在籽晶下方按照籽晶的方向生长。具体生长工艺流程包括融化、种晶、缩颈、放肩、等径、收尾、冷却等步骤,形成单晶硅棒。

切片环节,是将拉制出来的单晶硅棒经过一系列物理加工后形成硅片的环节。具体流程包括截断、开方、磨削倒角、切片等。

近年来随着单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成为市场主流,以及大尺寸、薄片化趋势的推进,硅片生产各个环节工艺也不断改善提升,拉棒电耗、单炉投料量、硅片厚度、金刚线直径、出片量以及设备投资额等指标均呈现连续改善的趋势。

在技术工艺端降本增效推动下,近年来硅片环节维持高盈利。硅片环节此前处在双寡头格局之下,隆基、中环两家企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外加单晶技术配套逐步完善,制造端持续降本增效,头部硅片企业的盈利性处在较高水平。与主要的专业化电池片厂商相比,硅片厂商的毛利率优势显著。

高盈利推动硅片行业加速扩产,竞争格局趋于分散

光伏产业链快速扩张,硅片在各环节中扩产幅度最大。如下表所示,以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均呈快速扩张。 年各个环节有效产能均高于终端需求,并且硅片产能最多,因此硅片有可能最先带领产业链进入降价通道。

从供给格局来看,一体化组件商自有硅片产能被优先消化,我们预计/一体化企业自用硅片生产规模分别达到 126/197GW。

将一体化组件厂的自供硅片剔除,可得到 年第三方硅片市场需求和有效产能分别为 219/463GW。第三方硅片行业过去几年为双寡头格局,但 年以来新进入者扩产速度加快,我们计算 年隆基(外售)、中环的有效产能合计为215GW,占第三方硅片市场有效产能的比重为 46.5%,竞争格局趋于分散。

N 型电池技术开始量产化、商业化

自 年开始,硅片拉晶环节连续投料、切片环节的金刚线切割技术、以及PERC钝化电池技术趋于成熟,带动各个环节成本下降,经济性优势逐渐凸显。单晶硅片开始替代多晶硅片,PERC 电池替代铝背场(BSF)电池,单晶PERC 电池技术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 P 型 PERC 电池技术转换效率提升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新型电池产能。以 TOPCon、异质结和 IBC 为代表的 N 型单晶电池技术转换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较于 PERC 电池的转换效率优势将日益扩大。

随着 PERC 电池转换效率逐渐接近理论极限,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推进新型电池技术。目前有三条主流新型电池技术路线:TOPCon、异质结、IBC。其中TOPCon由于与传统 PERC 技术兼容性较强,率先实现经济性的突破,从 年开始大规模量产,代表企业有晶科能源、钧达股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正泰新能、一道新能源等。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TOPCon)的原理:通过在电池的金属电极接触区域,制备一层超薄隧穿氧化层和高掺杂的多晶硅薄膜,二者共同形成钝化接触结构,为硅片的背面提供了良好的界面钝化,进而提升发电效率。超薄氧化层具备特殊的能带结构,允许多子隧穿而阻挡少子通过,实现了无需开孔的钝化接触结构,从而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N 型 TOPCon 相对于 PERC,除了转换效率具备明显优势和提升空间以外,在双面率、温度系数、长波相应等发电性能方面也较传统 PERC 电池有显著提升。双面率是双面发电组件的指标,指的是背面发电效率与正面发电效率之比,通常描述一个组件产品转换效率时,指的都是正面发电效率,而背面发电是一个额外增益。N型TOPCon 组件双面率为 85%,高于 PERC 的 70%。在不同反射率的地面环境下,N型TOPCon 相较于 PERC 的发电量增益从 1%-5%不等,反射率越高,双面率带来的发电优势越明显。

晶硅组件的功率输出和温度呈负相关关系,N 型组件由于结合优异的温度系数和较低的工作温度,n 型组件发电量比 p 型组件高 2%左右。

在低辐照发电性能方面,从机理上讲,与少子寿命、开路电压、并联电阻密切相关。根据正泰新能产品的第三方机构测试数据,在辐照度600 W/m²或以下的条件下,N 型 TOPCon 组件的发电效率(实际功率/标称功率)显著高于PERC 组件。实际应用重在清晨、傍晚或阴雨天条件下,N 型组件具备更强的发电能力。

光伏硅片业务

公司从 年开始切入硅片制造环节, 年底的产能规模已位居行业第四。截至 年 9 月底,公司拥有拉晶产能 35GW,切片产能约25GW。目前已披露扩产计划包括包头拉晶产能 40GW,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20GW 预计将于达产,二期 20GW 未来根据市场情况推进;此外徐州基地拟投建25GW 切片产能,未来公司拉晶和切片的产能配比为 1:1。

公司硅片业务产量随着产能快速增长,- 年,公司硅片年产量分别为0.6/6.7/17.7GW。但公司硅片业务规模体量与龙头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硅片销量来看,- 年,上机分别为 0.6/6.6/16.3GW, 年前三季度接近 23GW,全年有望超过 30GW,规模体量迅速提升。-H1,上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100.3%/95.7%/100%,高于头部企业。

产品价格方面,- 年公司硅片单瓦价格明显低于隆基, 年和H1差距逐渐缩小。盈利性方面,公司硅片单瓦毛利持续提升, 年与TCL中环水平接近,H1 略超中环,估算三季度公司单瓦盈利继续提升3-4 分,接近0.18分/W。

切片自供率水平提升,强化硅片单瓦盈利能力。- 年,公司单晶硅产品以硅棒为主,切片环节主要采用委托加工的形式,公司需要支付加工费用,并且切片环节产生的边皮料最后归切片代工厂所有。参考高测股份 年数据,第三方切片代工企业的单瓦毛利约为 2-3 分/W,公司自建切片工厂可提升自身硅片的单瓦盈利。 年公司开始建设自有切片产能,设备均为自产自用,公司的切片自供率快速提升,估算 年 Q1/Q2/Q3 的自切率分别为 20%/40%/70%,预计年底切片产能配比可接近 100%。

当前公司已与多家主要下游商家签订大尺寸硅片采购合同, 年至2025年订单总规模约 96.28 亿片,假设未来以 182 尺寸硅片出货为主,单片功率为8瓦,则上机数控已签订长单的总规模约 77GW,锁量不锁价。随着公司硅片产能的加速布局,下游客户覆盖面有望进一步扩大。

为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大部分硅片企业上游硅料供应商签订长单,签订的硅料长单采取锁量不锁价的模式。下表为上机数控近年来签订的硅料采购合约,总采购吨数接近 35 万吨,按照单瓦硅耗 2.8g 估算,可满足约125GW 的硅片生产所需。

多晶硅料业务

公司以自建+参股的形式进入多晶硅料环节: 自建项目:包头规划 10 万吨多晶硅(配套 15 万吨工业硅),该项目一期5万吨(配套 8 万吨工业硅)预计在 年上半年达产,一期总投资预计60 亿元。

电池业务

继进入硅片、硅料环节后,公司继续延伸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于8月发布公告,在徐州市投建 25GW 切片和 24GW 的 N 型电池产能。公司已具备生产N 型硅片能力, 年前三季度 N 型硅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0%。未来向下游N型电池片环节的拓展,一方面增强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协同效应,另一方面抓住电池片技术变革机遇,提升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此外, 年 10 月 18 日公司公告与一道新能源签订长单协议,在向对方供应 3 亿片“N 型硅材料”,标志公司的 N 型产品开始获得下游企业的认可。

N 型组件对 P 型组件的发电增益(即 N 型的潜在溢价空间)来自于两方面:转换效率提升对部分 BOS 成本的摊薄,和发电小时数的提高带来的潜在降本空间。对于 TOPCon 的溢价空间,我们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测算。综合来看,我们判断目前N型 TOPCon 组件通过转换效率的提升,可以实现每瓦0.04-0.05 元的成本摊薄;通过发电小时数的提升,可以带来每瓦 0.08-0.09 元的溢价空间。且潜在溢价空间将随着 N 型和 P 型电池转换效率差距的拉大而进一步提高。

N 型 TOPCon 电池的经济性,可通过市场公开的价格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售价端,中来股份 年 9 月 27 日公布的最新报价,140μm 厚度的N 型TOPCon双面电池,182/210 尺寸的售价分别为 1.44 和 1.45 元/W;通威股份 年10月25公布的最新报价,150μm 厚度的单晶 PERC 电池,182 和210 尺寸的售价均为1.33元/W。N 型 TOPCo 电池 n 溢价显著,显示出一定的技术红利。成本端,按照 TCL 中环 年 11 月 27 日公布的最新报价,若使用130μm的N型硅片,假设 25%的 N 型电池转换效率,折合成单瓦价格后,130μm 的N型硅片比 150μm 的 P 型硅片单瓦价格低 0.025 元/W。随着N 型电池转换效率提升,N型硅片的单瓦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光伏专用设备业务

高端装备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业务,以光伏专用设备为主。在光伏切片领域,公司设备产品对应的加工环节包括了截断、开方、磨面、倒角、抛光、切片等,可以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除光伏设备外,公司还生产销售蓝宝石设备、通用磨床,半导体设备中的碳化硅切片机目前处在前期开发和客户认证阶段。

- 年,公司光伏专用设备销售收入从 0.23 亿元增加至6.1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 17.21%增加至 90.58%。 年开始公司主业快速转向单晶硅制造,部分光伏设备开始自用,光伏设备板块营业收入开始迅速下降,// 年分别为 5.03、2.15、0.8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2.89%/7.19%/0.79%。

光伏专用设备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自用数量显著增加。//公司光 伏 专 用 设 备 生 产 数 量 分 别 为 296/309/437 台,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57%/71.57%/104.05%。其中外销数量分别为 325/169/102 台,产销率分别为54.69%/109.80%/22.94%,自用数量分别为 23/160/153 台。

切片设备的自产自用,一方面保障了公司自建切片产能的高效投产,另一方面也略微降低了公司硅片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根据Solarzoom 数据,目前硅片生产成本中,开方、切片环节非硅成本为 0.053 元/W,其中单切片环节折旧成本约为 0.007 元/W。假设自产自用设备以成本价进行折旧,按照公司 年光伏设备业务 27.4%的毛利率进行估算,公司切片环节折旧成本可以降低0.002 元/W,占到硅片环节整体非硅成本 0.089 元/W 的 2.2%左右。若选取 年光伏设备毛利率 42.2%进行估算,可使公司切片环节折旧成本降低0.003 元/W。

营收利润分析

年公司切入光伏单晶硅业务后,营收利润呈现大幅增长。-公司营收由 6.3 亿元增长至 109.2 亿元,五年间 CAGR 达103.78%;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1.9 亿元增长至 17.1 亿元,五年间 CAGR 达 73.46%。

由于业务属性存在差异,硅片制造的毛利率水平显著低于设备行业,公司的业务转 型 使 整 体 毛 利 率 与 净 利 率 有 所 下 滑 。 转 型前- 年毛利率达47.5%-47.6%,净利率达 29.4%-29.9%,自转型光伏单晶硅业务后,毛利率与净利率有所下降,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23.7%,净利率16.2%,仍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公司转型布局光伏单晶硅业务后 ROE 与 ROA 逐年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至 年 ROE 从 11.4%提升至 33.9%,ROA 从 8.2%提升至17.7%。

期间费用分析

自 年至今,随着营收的快速增长和业务的转型,公司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自 年 1.95%降至 年前三季度的 0.10%。管理费用方面, 年公司已经在硅片板块布局和投入,但是硅片业务营收规模仍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管理费用率较高, 年开始随着硅片业务规模的扩张,管理费用率显著降低。

公司财务费用率控制良好,始终处在较低水平,近五年最高为 年的0.78%。公司重视研发投入,无论是转型前还是转型后,研发费用率均处在较高水平。

营运能力分析

公司存货周转率持续上升,自 年 1.67 次提升至 年5.56 次,存货周转次数加快,但仍低于硅片头部企业 TCL 中环;而固定资产周转率方面,公司始终高于中环,体现出公司在当前规模体量下订单锁定和产能利用率方面的优势。目前硅料价格处在高位,未来产业链价格将进入下行周期,周转率的提升有利于公司降低库存减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现金流分析

公司 -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自 年开始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 年为 9.16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0 倍; 年前三季度为27亿元,接近 年全年的 3 倍。投资性现金流出和筹资性现金流入显著增加,显示出公司处于产能和业务的扩张期。

资本结构分析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公司总资产快速提升,从 年的17 亿元,提升至 年 9 月底的 219 亿元。同时资产负债率逐渐增加, 年为38.2%,开始逐渐提升,接近 TCL 中环的水平。但是从带息债务占总负债的比例来看,上机数控始终处在较低水平,未来的有息负债仍有一定扩充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波段肺鱼:

同学问:有没有新能源的细分龙头推荐几个?

肺鱼答:还真有,最近刚刚看到一篇新能源细分龙头分析报告,主要分析新能源三大细分龙头的业务经营发展面。

正文如下:

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硅料在产能、产量以及价格等任一方面的变化,都对整个光伏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迅速传导到产业链中下游企业。

近期,硅料价格跌幅持续拉大,市场上关于硅料价格“雪崩”的消息层出不穷。

事实上,市场早于就预计硅料价格将在下半年开始走下坡路,但受制于上游产能释放速度不及预期,叠加下游需求过旺等因素,硅料价格始终呈上涨态势。

此次价格连续下跌,反映出上游供给逐步释放。据中银证券预计,12月硅料产量规模将环比提升至10.3万吨,硅料价格或将继续下探,年末时将出现近两年来第一次库存反转的信号。

光伏行业是量价动态平衡的行业,硅料价格的“冷静”,有利于进一步降本增效,而价格充分博弈后则会形成新的相对平衡。

上游价格博弈加剧下,哪个硅料企业更有底气?

1、通威股份

光伏“硅料+电池”双龙头,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以农业、光伏制造为主,主要包括农业饲料、光伏多晶硅及电池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规模化“渔光一体”的开发与建设。

公司起家于饲料业务,-,通过收购四川永祥股份及合肥塞维股权,其正式进军光伏多晶硅、电池片领域。,通过收购整合,公司形成了“硅料+电池+光伏电站”的光伏产业链业务,随后扩产步伐加快。

据官网显示,当前,公司已具备高纯晶硅23万吨/年,太阳能电池超54GW/年的产能,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全球龙头地位稳固。

其中,据CPIA统计,,公司高纯多晶硅产量排名全球第一,国内市占率高达22%。

在多晶硅业务领域,公司长期坚持技术改进创新。自试生产成功至今,公司已在高效还原、冷氢化、尾气回收等高纯晶硅领域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永祥法”,产品已在综合电耗、副产物利用率等多个性能指标上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地位。

此外,得益于较强的生产工艺与丰富的经验,公司当前可以保证产能利用率持续超过100%,实现持续超产,且产能建设周期较短。

据公司公众号,其乐山2期项目从政府正式交地开始全面施工,仅用时整一年便完成了项目从设计、建设到调试、量产、达质的全过程,刷新了行业项目工程建设最快纪录。

且三氯氢硅精制料装置仅开车110小时,产品质量指标就已达到电子级水准,一次性达太阳能级特级品以上,打破行业内“半年质量爬坡期”的定律。

2、大全能源

全球领先的硅料核心供应商,成立于,专注从事高纯多晶硅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等业务,可根据下游所生产硅片的不同,将多晶硅产品分为多晶硅片用料和单晶硅片用料。

专注深耕高纯多晶硅产品,公司多晶硅业务占比高达99.61%。据年报及CPIA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公司高纯多晶硅产能达10.5万。

按照国内多晶硅产量约36.5万吨算,公司对应期间的多晶硅产量为6.67万吨,市占率达18.3%,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公司注重构建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升级”掌握了多项核心生产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生产耗能指标领先行业平均水准。

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晶硅生产装置余热回收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蒸汽单耗和电耗,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引进并自主创新升级的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术,在实现四氯化硅全回收利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四氯化硅的一次转化率并降低了电耗。

据CPIA统计与公司披露的建成投产的三期A项目指标为参考,公司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蒸汽单耗、综合电耗、综合水耗、硅单耗等生产耗能指标均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指标水平,其中蒸汽和水耗水平甚至已达到2030年行业平均标准。

此外,在N型硅料细分领域,通过公司自主研发出的多项核心生产技术(如三氯氢硅除硼磷技术、多晶硅还原炉参数配方及控制技术、还原炉启动技术等),其有效提升了多晶硅产品品质。

当前,公司产品质量已达到《电子级多晶硅》(GB/T12963-)电子1级国家标准,满足了众多下游客户对N型硅料高纯度的需求。

3、新特能源

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商,隶属于特变电工旗下,成立于,当前主要从事多晶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光伏及风电资源开发、电站运营三大板块业务。

据年报,截至底,公司已具备年产8万吨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排名国内企业第三,全球前五。度,公司多晶硅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2%,排名国内企业第四。上半年,完成技改后,公司产能再度提升,目前公司多晶硅产能约为10万吨。

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从事多晶硅生产和新能源电站承包业务。其中,多晶硅业务于开始正式投产,公司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光伏集成商及中国排名第二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

公司产业基地位于新疆和内蒙古,受益于自备电厂低电价以及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带来的成本优势,其不断优化生产技术工艺,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生产高质量产品。当前,公司采用行业最成熟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和挖潜改造,其生产技术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大幅提高了多晶硅产量和生产效率,且产品质量和成本得到广泛优化。

深耕行业10余年,公司当前已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成熟的工艺,是国内少数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单晶致密料的企业。据年报,公司现有硅料品质已广受市场认可,已与隆基、晶澳、上机数控等国内硅片龙头厂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

经典回顾

肥宝宝的小思想:

上机数控(SH603185)保住了20日线,还能狗几天。

Yongxun:

高测股份(SH688556)高测公司基本面收集记录贴

一. 先说业绩和估值:

预计净利润7.6-8.2亿元,增加340.09%-374.83%,预测14~16亿

目前估值182亿,对应:静态pe: 180/8=22.5,动态pe: 180/15=12

这样的业绩增速,新能源光伏赛道,这样的估值,你会买吗?

二. 问题以及质疑:

1.业绩高增估值低,会不会像中远海控和九安医疗一样,业绩高点即是周期顶点?

本人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最近看见一片关于光伏降价是否是周期顶点的研报,豁然开朗:光伏硅片降价,但是需求量是一直高增的,降价反而会促进需求增长,然后会动平衡到一个合理价格以及促进成本和生产效率优化。可怕的是需求下降导致价格下跌,这样的才是周期顶点。九安和中远海控就是这样的周期顶点。

2.硅片打价格战,二线三线厂会死一片,硅片代切还有得切吗?

正因为需求大加入的厂家多才导致价格战,从而需要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省成本,对切片这种重复性的量产,专业代工模式才是的趋势,而且代切模式免去了自身固定资产投入提高ROIC降低风险,学过MBA懂经营的都会懂。

连隆基这种一线厂都开始和高测代切合作可见一斑。

二线三线硅片厂会死一片,硅片代切还有得切吗?我举个例子: 大家去shoppingmall,人气最火的就是餐馆群,租金贵竞争激烈,经常会有餐馆倒闭,过段时间倒闭的那家店面会开家更好的。只要人流在吃饭的人没少,shopping mall 的店不会空着。

只要硅片需求量在增长,专业代工量不减反增。正因为竞争压力,大家会尽量减少自己投入固定资产和省成本去找代切。

三.公司基本面逻辑梳理:

综述:公司切割设备,耗材订单及代切业务爆发,业绩大涨。急需扩产能,定增进行中,由公司实际控制人张顼全部包揽发行价格确定为70.72元/股

1.光伏切割设备龙头,100微米己具备批产能力,80微米批产有望 Q2成。22 年末预计在手订单17亿,市占率60%左右。产能利用率接近100%,扩大产能迫在眉间。另外切片代工所需的切割设备进一步放大,也需要更大的产能支撑。

2..金刚线板块预计末金刚线年化产能提升达4800万公里,三季度年化产能超9000万公里。

3.硅片切割服务:

测从末开始代切业务,Q1代切1GW,Q2代切2GW,Q3代切3GW,Q4预计4GW,预计10GW。代切每GW净利有望维持在1800-2000万元。

目前己建成切片产能21.6GW,在建建湖二期产能12GW。12月,高测规划在河南新增5GW产能,预计5月达产,切片代工规划总产能进一步上调至52GW。目前21GW不足硅片出货量的10%;规划的2024年达产52GW,预计占当年硅片出货量的10%。未来随着新导入的客户增多,切片代工有望大幅提高渗透率,不排除高测继续上调产能规划的可能性。

公司已经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京运通、双良节能、润阳光伏、爱旭股份、英发、东方日升、华晟、华耀、亿晶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切片合作关系,并与隆基、晶澳等客户建立了切片合作关系。高测的代工客户逐步从硅片行业新玩家延伸至行业头部玩家,逐步消除市场对代工客户结构的疑虑。12月新签客户东方日升约定未来5年高测股份将每年提供不少于10GW的异质结切片服务,华晟的合作有望落地,同时包括国盛在内的其它异质结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进行中。N型电池片推动薄片化加速,薄片化时代将进一步印证高测切片优势。新势力东方日升等偏向新技术薄片化。

4.碳化硅切片机及耗材:高测自初推出碳化硅金刚线切片业务以来,经过客户半年多的试用,Q3己开始小批量销售。目前碳化硅切片广泛采用砂浆切割,上机数控等为砂浆切割设备的主力提供者,宇晶股份也官宣近期推出了砂浆切片机。高测股份金刚线切割机为国内首台套,切割效率较砂浆切割提高四倍以上。高测股份十月份销售碳化硅金刚线切割机12台套,每台套售价300万左右。预计进入金刚线切片机替换砂浆切片机元年,销售100台套左右,收入3亿左右,同时可带来耗材销售3亿元左右。预计24年销量可进一步翻倍甚至更高。继6寸规格后,成功推出8寸规格型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