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从“狐狸精”这一神话形象 看男人的“恋畏情结”

从“狐狸精”这一神话形象 看男人的“恋畏情结”

时间:2020-10-22 17:06:01

相关推荐

从“狐狸精”这一神话形象 看男人的“恋畏情结”

有一种动物,它外表美丽,却性情狡诈;它与人若即若离,心思难以捉摸;你会喜欢上它,但也会讨厌它。

这种动物,就是狐狸。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云:“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

狐狸,就是这样一种在人和物、阴司和人间、仙和妖界徘徊的动物。

在中国神话中,狐狸逐渐演变为“狐狸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1

“狐狸精”这一形象的来历

“狐狸精”这一形象是怎么来的呢?在古代,狐狸并非一开始就是妖兽,它是由一种吉祥之兽逐渐演变成“狐狸精”的。

第一阶段:瑞兽

狐狸作为一种瑞兽,最早见于《周易》和《山海经》。

《周易》“解卦”中说:“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意思是打猎时获得三只狐狸,这是吉兆。

古人认为,如果天下太平、社会稳定、王法修明,就会出现白狐或九尾狐,这是国家祥瑞的象征。《白虎通·封禅·瑞应图》说:“王法修明,三才得所,九尾狐至。”

九尾狐在战国时,就作为吉祥之物进贡。九,在古代被视为至尊之数。九尾狐与远古时期人们对生殖崇拜有关。九尾,对应的就有九个生殖器,意味着子孙后代多,自然为吉祥之物。

因此,在民间也出现了崇狐的文化,有“无狐魅,不成村”的说法。

第二阶段:妖兽

大约在东汉末年,狐作为吉祥之物的色彩就开始淡化,从祥瑞之兽的神坛跌落下来,进入妖怪的行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狐:“狐,妖兽也,鬼所乘之。”说明当时狐狸已经被视为一种不祥之兽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志怪小说开始盛行,几乎各类志怪书中都载有狐的传说。

东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篇》亦云:“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狐狸经修炼可产生灵异,所以就有狐修为人,再由人修为仙,或者直接由妖狐修炼升天。

东晋干宝《搜神记》载:“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其中又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因此,狐作为妖兽的文化观念,其确立在魏晋,由瑞兽到妖兽,从中国古代思想信仰的发展演变来看,这与魏晋以来道教流行的修炼之术有很大关系,体现出了道教文化的兴起。

第三阶段:狐狸精

南北朝时,狐妖的作崇逐渐变为性蛊惑。顾野王《玉篇·犬部》这样解释狐:“兽名,狐户吾切,媚兽也。”

为什么狐狸会成为“媚兽”,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狐狸有着美丽秀气的外表。动人的眼睛,尖尖的下巴,苗条的身形,蓬松的尾巴,光洁的皮毛,这就是狐狸的外形,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妩媚迷人的女子 。

其次,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狐狸生性多疑也多诈,它们有许多狡猾的本领,比如“装死”,当狐狸遇见无法抵抗的攻击时,往往会选择装死来躲过其他动物的捕捉。它们在行走的时候常会清扫自己的脚印,防止被猎食者发现。

再次,狐狸是一种“暧昧”的动物。和一般的家畜相比,它不与人类亲近,无法被人们驯化,但是却经常骚扰人类的家园,捕食家禽家畜,它们还会在人类集聚地造建窝。

因为这几个特点,狐狸变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媚”的动物,与狐狸的“妖性”相结合,就自然在变成了“狐狸精”这一形象。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观念的强化,狐狸由早期祥瑞之兽变成了淫邪之兽。人们认为,狐经修炼可为人、可以美女形象魅人。

因此,在人们的世俗观念中,常常把那些外表美丽性感、又善于与男人打交道的女子都称之为“狐狸精”。

2

狐狸精:男人“恋畏情结”的体现

所谓“恋畏情结”,就是男性对女性既爱恋又恐惧的矛盾心理。“狐狸精”,男人是又爱有怕。

为什么会“恋”?

因为这是男人性本能的体现。

古人说:“食色性也。”喜爱美色是男人的一种本能需求。狐狸精之所以能吸引男性,就在于其美丽性感的外表。

白居易诗中称狐之媚态:“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 ”《太平广记》中称:“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 《聊斋》里有个狐精颠当,迷人也能以媚情迷仙:“ 颠当仰首,口衔凤钩,微触以齿。嫦娥方嬉笑间,忽觉媚情一缕,自足趾而上直达心舍,意荡思淫,若不自主。”连天上的仙人都能被狐媚迷住,凡俗男子就更不用说。

为什么会“畏”?

首先,是对男人身体的伤害。

美女在由狐形转变为人形时经历了一个恐怖的仪式:戴髑髅以拜北斗,或拜月。《太平广记》中称“旧说野狐名阿紫,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

髑髅即骷髅,是世界通用的死亡的象征,令人见了毛骨悚然,狐狸精却借此变为女子,取得 人身。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狐狸精善淫、夺人性命的故事,这是为了警告男子不要乱性而伤身。无论儒道佛,都主张节欲养生,因此就以狐精乱性害人或伤身的描述传达出来。

如《阅微草堂笔记》所述:“若媚惑梦魇,盗采精气,损人之寿,延己之年。”

《红楼梦》中描写了一面镜子,名为风月宝鉴,它的正面是美女,反面是骷髅头。贾瑞因沉迷于女色不能自拔,道士就给他看了这面镜子,但是他执迷不悟,最后因此丧命。

古人在描写狐狸精害人时,常常对狐狸精的破坏力加以夸大,以表明女色对于男子身体的影响。

其次,是对伦理道德的败坏。

狐狸精所以能害人,除了会伤害身体,更重要的是,狐狸精会令男性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让男人迷失自我,丧失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男人害怕自己为女人而丧德、丧失了斗志,所以创造出了狐狸精这一形象。

正如孔子所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封神演义》中的九尾孤,助纣为虐,可以说是狐狸精红颜祸水的代表。九尾狐奉女娲之命,迷惑商王,使他不理朝政,以报商王对女娲的不敬之仇恨。九尾狐为了完成任务吃了原来的妲己,井且附在她身上,残害忠良,祸乱朝纲,加速了商的灭亡。

清代以后,“狐狸精”已经引申为以美色勾引男人的女子,如 《红楼梦》中,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

现代社会中,“狐狸精”又有了新的意义——第三者,凡是勾引人夫的年轻女子,就会被称为“狐狸精”。

应该说,狐狸精是古人“万恶淫为首”这一封建道德观念的反映。因此,在封建社会,稍微有点叛逆的女子,不守妇道的女子,常会被视为狐狸精,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结语

狐性即人性,狐狸这种动物,在中国古代,充当了人性的象征。不同时期,人们对狐狸的看法都不同。

“万恶淫为首”这一封建道德观念,与人的性本能的需求产生冲突,让男人产生了“恋畏情结”,从而也催生了“狐狸精”这一形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