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小平故里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小平故里

时间:2022-10-28 19:07:54

相关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小平故里

好山好水好风光,亲爱的朋友,欢迎和我一起来到美丽的国家5A级景区、红色旅游胜地——邓小平故里。在美好的“五一”劳动节里,如果您想走进伟大的邓小平的世界,那就赶快随我一起参观游览吧!

南大门

来到小平故里旅游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区的入口:南大门。南大门的设计为川东民居建设风格,采用穿斗式结构,全楔式木结构建造小青瓦三层屋面,既体现了浓郁的川东民居特色,显得亲切自然,又寓意着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

景区主游道

进入大门后,就踏上景区主游道,全长2.6公里,路面上铺设的青石板取自广安本地哦,用这种青石板铺成的路连接各个景点,使之浑然一体,亲切自然。

习近平植树处

顺着主游道步行500米左右,就来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入口处,在这个入口处,有一片葱茏叠翠的冠名园,这就是“浙江林”。

5月17日,为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到邓小平故里,参观邓小平同志故居,并在邓小平铜像广场入口,亲手培植了这棵纪念树。

邓小平铜像广场

顺着入口前行200米,就来到了邓小平铜像广场。铜像高2.5米,宽1.8米,重1.2吨;基座采用黑金沙石材,长6米,宽4.5米,高0.8米。设计是以小平同志1980年到四川视察时的形象为基础创作,身穿短袖衬衫、军便裤和沿口布鞋,坐于藤椅上,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所处的位置三面环山,状如座椅。铜像被树木环抱着,既庄严肃穆,又亲切自然。

缅怀小平同志后,逆时针绕进一圈,从右侧小道返回到主游道后,迎面而来就是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激情五月 放飞梦想”演出

笔者来的时候,有幸运遇到“激情五月 放飞梦想”的演出,整个演出恢宏大气,就是天气有点热,辛苦各位小平故里人了,给游客带来这一场放飞梦想的演出。

再来看看陈列馆的建筑外观吧,陈列馆右边的三个斜坡屋面,寓意小平同志“三落三起”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间高耸的“丰碑”象征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高入云天,同时也昭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左边的斜坡屋面,寓意邓小平同志从伟大/回归平凡的崇高品格。

陈列馆

陈列馆内功能布局分为:一个序厅,三个陈列展厅,一个珍藏厅,一个电影厅,还有相关的辅助用房。陈列馆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呈现了小平同志辉煌、曲折的人生历程。内容太多,还是请各位看观自行前往参观下吧,相信参观之后,您一定会对小平同志的光辉一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缅怀馆

缅怀馆总建筑面积4328平方米,以“回家”为设计理念,融合川东民居元素,显得纯朴自然。缅怀馆内设有以邓小平的思想、生活为专题的展览,是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编年体式展览的延续和补充。整个缅怀馆分为一个序厅,三个展厅,一个缅怀影视厅。共展出实物270余件、图片250多张、复原场景3个,绝大多数实物都是首次展出。

邓小平故居

走出缅怀馆,就来到了邓小平同志故居,1904年8月22日,世纪伟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称之为“邓家老院子”。

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房屋共有17间。1951年邓小平全家搬到重庆以后,小平同志嘱咐老屋房产全部交由当地政府,由政府分给乡亲们居住。小平同志一生坎坷曲折,而故居也历经沧桑,它曾作过村民住房、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也正因这些用途,才使得故居在“文革”那场动荡的岁月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邓家老井

在故居右后方,有一口水井,相信各位看观都能猜到,对了!这就是邓家老井,这口井历史源远流长,是明朝时邓家先祖邓鹤轩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井”。更为奇特的是,这井水的水面,竟高出地平面60公分,且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

据当地人介绍,此井水常年充沛,即便是大旱年份,照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井的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冽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

蚕房院子

喝过邓家老井水,来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蚕房院子。

这所院子建于清朝末年,是邓氏族人从事栽桑、养蚕、缫丝的场所。这里房前屋后栽桑、正房住人、厢房养蚕煮茧缫丝,它是牌坊村最大的养蚕院子。蚕房院子与邓小平故居建筑结构基本相似,坐北朝南,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木柱石础,一楼一底,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它是川东养蚕作坊的代表性民居建筑。

辛亥革命后,邓小平父亲邓绍昌与其族弟邓俊德等人以蚕房院子为基地兴办缫丝厂,取名为“信誉丝厂”。养蚕时节,蚕房院子楼上楼下,十分繁忙,童年邓小平也常来此摘桑叶喂小蚕,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蚕房院子的边上就是清水塘,此塘占地21亩,曾是牌坊村农户洗衣、洗浴的地方。

儿时的小平放学归来,三五个小孩邀约一起,经常在池塘里穿梭游泳,或相互嬉戏,或潜水摸鱼……清水塘,伴随着小平度过了欢乐的童年。

如果有站高望远,就可以发现清水塘的形状恰似我国大陆版图。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小平同志胸怀祖国,那是因为从小就在家乡的清水塘里游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呢?

顺着清水塘一路向前,就来到了神道碑,此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的。

神道碑高约5米,碑石上刻着“诰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碑立在一形似乌龟的动物身上,这个看似乌龟的动物叫赑屃,是一神物,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碑两侧分别立一望柱,云龙雕刻造型甚美。柱顶分别雕刻蹲立石狮。遗憾的是,原碑在“文革”中被毁。此碑于2000年重建,3月修复完善。

沿神道碑前行约100米,就来到了德政坊,它与神道碑一样,是当时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赐造的。牌坊村正是由于有了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毁,此牌坊于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质设计建成,牌坊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三重檐。

明清时期,立牌坊是十分隆重的事,是由各级官府乃至最高统治者来控制的一种官方行为。功德牌坊,要求更严,需经当地官府查核事实后逐级呈报,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能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能获皇帝降旨立牌坊,对一个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走过德政坊,就来到了北门的最后一个景点,古树坪。

这棵黄桷树是邓小平故里内土生土长的一棵古榕,距今已有170多年的树龄。

小平儿时经常爬到上面去玩耍,故里情深,每当小平回忆故乡的时候,经常想到这棵树。最早的时候下面有一条石板路,这个地方也是小平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它见证了小平儿时求学路上的艰辛。百年沧桑,这株古榕也见证了牌坊村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这株树被朴实善良的牌坊村村民喻为“吉祥树”。

各位看观,时间有限,今天只是对景区主游道上的一些景区进行了参观,做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五四”这个属于我们青年的节日,特邀请大家来到小平故里,接受红色基因的洗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