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牌坊上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忠孝节义” 文化遗产徽州棠樾牌坊群

牌坊上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忠孝节义” 文化遗产徽州棠樾牌坊群

时间:2018-12-18 23:08:12

相关推荐

牌坊上传承的中华传统美德“忠孝节义” 文化遗产徽州棠樾牌坊群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牌坊,曾经被认为是旧社会的“封建糟粕”,予以毁坏,但是我们现在仔细审视幸存下来的古牌坊会发现,牌坊其实也是“文化符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我国牌坊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在四川隆昌市的千年古驿道上,那里有十几座牌坊,相当精美。不过知名度最高的还是徽州的棠樾牌坊群,虽然只有七座,却传承着“忠、孝、节、义”的家国情怀。

棠樾是安徽黄山歙县的一个古老村落,这里曾是古徽州的中心,徽文化源远流长,棠樾村的牌坊群和祠堂等古建筑是徽州文化的代表。一座村庄就有七座牌坊,而且这些牌坊都属于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姓鲍,曾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名门望族,现在村子的居民都是鲍氏后人。

棠樾鲍牌坊群的建造年代从明代嘉靖年间跨越到清嘉庆年间,延续了五百多年,可见鲍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七座牌坊在村口依次排列,雄伟壮观,古时牌坊下面就是进村的主要道路,所以牌坊全部建在这里,任何人进出村子都会看到,这是鲍氏家族的无上荣耀。

古代的牌坊不是谁都能随便建的,要有皇帝的圣旨才可以,而且等级森严,最高等级的牌坊是皇家出资,最低等级的是经过皇帝同意,自己出资建,次级为两方出资,即自己出一部分钱,国家出一部分,根据功劳大小和所要表彰的荣誉区分等级。

鲍氏家族的牌坊排列顺序不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因为当时建造的时候不知道后面还会不会受到皇帝赏赐,所以后期的牌坊有的是“插空”建造,这就导致我们今天看起来牌坊的顺序好像“有点乱”,需要认真研究,每一座牌坊都有明确的年代和主人,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故事。

表彰“忠”的是第七座牌坊,名为鲍象贤尚书坊,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鲍象贤是嘉靖八年进士,开始任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曾远赴云南边防任职,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的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坚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并且赐建牌坊。

“孝”字坊有第一、二、六座,分别称为:鲍燦孝行坊、慈孝里坊、鲍逢昌孝子坊。这几位鲍氏后人都有着非凡的孝道故事,比如第六座,鲍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十四岁的鲍逢昌一路乞讨千里寻父,孝心感动上苍,最终在遥远的甘肃省内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还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将父亲接回家中,这样的孝行受到皇帝嘉奖,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建造牌坊。

第三座鲍文龄妻节孝坊和第五座鲍文渊妻节孝坊既是表彰孝道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贞节牌坊”,主人分别是鲍文龄和鲍文渊的妻子,她们都是在丈夫去世后用心抚养儿女,孝顺长辈,坚持一生,树立了节孝的榜样,所以皇帝为这两位“杰出女性”建造了两座牌坊。

第四座鲍淑芳父子义行坊就是弘扬一个“义”字,也叫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按建造时间来看,在此之前,鲍氏家族已经有忠、孝、节牌坊,就缺“义”字坊。当时鲍濑芳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为了光宗耀祖,便向当时受灾地区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行“大义”,于是,皇帝下旨又为鲍家建了一座“乐善好施”的义字牌坊。

这就是棠樾鲍氏家族和他们的七座牌坊,一个传奇家族,将中华传统文化完美地传承了几百年,牌坊成为我们了解这个家族的实物史料,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徽州地区不仅这样的古建筑数量众多,自然景色更是让人沉醉,“无梦到徽州”,这个国庆长假就来看看吧!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